雷中浩
(寧波教育學院)
在上市公司中,涉及到內部利益等諸多問題,而相關者的義務和權利是由所占股權決定,換言之,股權結構會影響公司的運作方式,股權結構不同,會有不同的委托代理。審計質量會受到企業股權結構的影響,良好的股權結構能抑制企業盈余管理行為,并驅使管理者提高審計服務質量。審計需求通常分為強制性需求和自發性需求兩個層次。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建立健全,我國已經形成第一層次的強制性審計需求,而自發性需求源自于企業兩權分離。因此企業自發性審計需求的積極程度受到公司股權結構的影響[1-3]。本文以2015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數據為研究對象,對國有企業股權結構與審計質量相關性的檢驗進行了研究。
Ashbaugh.H等(2003)研究顯示,對于上市公司股東持有的股權來說,如果存在一股獨大的情況,公司在選擇會計師事務所時,更傾向于選擇規模和聲譽一般的。Luis Filipe Viana(2010)研究顯示,公司股權結構一定程度上影響會計行為,進而對審計質量產生影響。Mervi Niskanen等(2011)的研究表明,隨著管理層持股比例增加,公司聘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幾率下降。Chen等(2011)的研究顯示,內部控制缺陷可通過提高審計質量得到降低,通過高質量審計,能將內部控制缺陷快速糾正。
我國對于企業股權結構與審計質量的相關問題研究起步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林波等(2010)的研究表明,當第一大股東持有非國有股時,對于股權結構、審計質量、控制惡性增資間可相互替代,當第一大股東持有國有股時,對于股權結構、審計質量、控制惡性增資間呈互補關系。原盼盼(2011)在對公司股權結構是如何影響會計行為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股權結構對公司審計質量的影響。李穎(2015)的研究表明,審計質量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呈顯著的正相關。何慧(2015)的研究表明,資產負債率和企業經營績效這兩個要素呈顯著負相關,企業降低負債可提升經營績效,審計質量與經營績效關系不明顯[4]。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對于審計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管理層,在我國上市公司特殊股權結構下,管理層行為受第一大股東的影響非常大。對公司信用增減而言,審計報告質量對其有較大影響,在對公司控制力上,第一大股對上市公司審計質量有直接影響。代理成本在股權較分散時較高,在進行審計質量決策監控的選擇時,第一大股東通常缺乏參與的積極性;隨著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持續增加,其控制公司的能力不斷增強,在公司擁有的利益也相應的日漸增大,一般情況下,審計質量較低時,不予考慮,以免對公司信譽造成損傷,減損自身利益[5]。
假設H1:假設上市公司最大的股東所持股權比例與審計質量之間呈現出正相關。從股權特征看,股權集中度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如果企業股權比較集中,在這種情況下需在構建有效的監督機制,外部大股東要行使監督權限,對內部行為進行監督并做出判斷,這種做法可以使代理成本降低,外部大股東之所以對管理者采取監督措施,根本原因是由于維護自身利益,確保管理者不損害股東財富。
假設H2:審計質量與股權集中度呈負相關,公司股權較分散時,高質量審計需求會更大。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不活躍,因此,依靠股東之間的相互制衡與監督行為,可降低公司代理成本。
假設H3:公司股權制衡較好時傾向高質量審計。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中相當比例是經過國有企業改制形成的,其股權結構存在極不合理的現象,如一股獨大、內部人控制等。因此審計委托人可能會選擇低質量的審計,影響公司盈余。
假設H4:在國有企業股為控股股東時,上市公司傾向選擇較低質量的審計。
假設H5: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是國有法人時,選擇傾向于高質量審計。在上市公司中,非國有控股持較大比例時,存在為追求自身利益,控股股東易將會計質量降低,實行盈余管理。對于非國有上市公司而言,選擇的審計質量傾向較低。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因行業存在特殊性、缺失數據等原因,在這種情況下要進行篩選操作,數據篩選中剔除銀行、證券、保險數據,剔除企業首發股標數據,經篩選后,樣本公司為2 000家。本文使用了Excel軟件進行統計與分析,并使用軟件Eviews5.1進行數據變量的回歸分析。
操縱性應計利潤絕對值是衡量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標,通過公式(1)可得到每個樣本公司非操縱性應計利潤。

公式中,在公式年末對總資產采取有效的調整措施后,用NDAi代表企業i當年的非操縱性應計利潤,ΔREVi表示企業i當年與上一年的主營業務收入之差,PPEi表示企業i當年總固定資產,Ai表示公司i上一年年末的總資產,此外,α1,α2,α3屬于特征參數,運用α1,α2,α3估值回歸得到公式(2)。

GAi表示總應計利潤,GAi=OIi-CFOi,公司i當年營業利潤用OIi表示,公司i當年經營現金流用CFOi表示。公司總利潤與非操縱性應計利潤的差額為操縱性應計利潤,見公式(3)。
上式中:DiA表示公司操縱性應計利潤(也即:盈余管理),公司i上年末總資產用iA表示,公司i當年總的應計利潤用TAi表示(TAi=NIi-CFOi),公司i當年凈利潤用NIi表示,公司i當年的經營現金流用CFOi表示,非操縱性應計利潤用NDAi表示。
公司資本結構會影響投資者及債權人關注的信息。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較好時,審計選擇時,管理層會傾向于高質量審計,以此提高公司聲譽,獲得股東信任。本文使用凈資產收益率及資產負債率等指標進行財務分析,采取設置控制變量對會計師事務所類型進行處理,企業在接受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時,公司資產規模越大,便越有能力選擇高質量的審計。為更加科學進行模型設定,在研究時加入一些控制變量。
用LEV表示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當LEV上升時,企業盈余管理程度也隨之升高,會計利潤越易于被操控,這時符號為正。由此可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資產負債率呈正相關。
SIZE代表的是上市公司規模,通過財務計算,對當期資產總額進行自然對數的計算后,獲取SIZE,樣本公司控制規模不同,操縱性應計利潤則有所差異,這時符號為正。
ROA代表上市公司的資產報酬率(ROA =當年凈利潤÷年末總資產);GW表示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GW=(本年主營業務收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100%,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成長性呈正相關,這時符號為正。
BIG4表示的是虛擬變量,其控制不同會計師事務所規模對盈余管理的影響。公司審計時,選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表明其具有可靠的財務信息。
CFO表示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為控制公司經營對正常應計利潤造成的影響,經營現金流與操縱性應計利潤呈負相關,這時符號為負。
審計質量衡量指標選擇盈余管理比較合理,由于一些上市公司為了抬高股價,從而獲取配股的資格,編制虛假的財務報表,美化公司盈利信息,這會對投資者造成誤導,因此審計質量必須結合盈余管理。
公司的經營者的利益目標并不相同,會把代理成本更為首要考慮的目標,管理層往往會采取非法手段,違背會計準則進行不合理會計處理,左右應計利潤,財報不能真實反映公司經營業績,這就是盈余管理。對會計盈余利潤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以現金交易為基礎,所產生的現金流量;二是基于權責發生賒銷業務,管理層很難操縱直接用現金交易的購銷業務,管理層操縱盈余重點考慮對象是應計項目。因此,研究盈余管理程度關鍵是計量可操縱應計項目金額。
總應計利潤是會計盈余減去經營現金流,經營現金流的數據可從上市公司現金流量表中獲取,會計盈余的數據從公司利潤表中獲取。另外,不可操縱應計利潤是由會計規范規定的項目產生的,上市公司管理層對這部分項目是沒有操縱權的,這是由于固定資產和營業收入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所決定的。用總應計利潤扣除掉不可操縱應計利潤,即為可操縱應計利潤。
瓊斯模型研究的是可操縱性應計利潤函數,其變量包括固定資產規模及公司營業收入,瓊斯模型見公式(4):

公式中,公司i第t年營業收入增減額用ΔREBit表示;公司第t年年末資產用PPTit表示;i公司t-1年年末資產總額用Ait-1表示;模型隨機誤差用εit表示。
在構建檢驗模型時,根據上市公司實際,加入賒銷收入、費用等重要要素,選取瓊斯模型。之所以采取這種方式,在于上市公司經理層權利的局限性,不能直接進行操縱現金交易,但是對賒銷收入卻可以采取有效的操縱措施。因此,盈余管理核心為賒銷收入,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具有較高的權限,對利潤存在平滑動機,如果公司盈利較好,在財務處理上會多計費用,利潤則要少記,如果遇到盈利出現下滑或較差的年份,選擇少計費用虛增利潤,因此,本文在選取瓊斯模型時,加入費用因素,見公式(5):

公式中ΔExpenset表示第t年期間企業i費用變動幅度。
通過對各個樣本公司財務數據的回歸分析,得到瓊斯模型各參數估計值所用模型見公式(6):


總應計利潤的構成是非可控性應計利潤加上可控性應計利潤,由模型(8)可知,可操縱應計利潤為:

1.瓊斯模型描述性統計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主營業務收入均值增加20.5%,中位數均值增加10.1%,由此可知,樣本方差均值呈現為增加狀態,具體增加比例達到92.1%,從這個數據可知,現金收入處于波動狀態,管理者可以采取措施來操縱現金盈余,這種情況在我國上市公司中極為普遍,管理層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操縱現金收支。由表1可知,費用均值呈現為增加狀態,增加比例為38.8%,而樣本方差均值也體現為增加狀態,增加比例達到28.5%,由此可知費用處于較大的變化狀態,可以判定管理層采取了操縱措施,控制了盈余信息,調節成本費用可以達到操縱的目的。對上市公司進行分析,管理層收益平滑動機非常強烈,如果經營狀況出現波動,管理層為公司的穩定,會發布財務發展平衡的信息。當出現收入較高現象時,便操控費用要素,將其調高;但若收入較低,則會調低費用,使利潤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利潤波動幅度并不突出。由上表1可見,上年度的資產比重中,固定資產占比31.3%,方差比重為5.5%,在上市公司經營持續年份,固定資產變化較小、較穩定。原因在于固定資產的數額比較大,上市公司管理層如果隨意操縱固定資產,易引起注意,會有很大風險。因此管理層非常慎重折舊計提、固定資產金額計提,因此該類樣本具有穩定方差。

表2 模型回歸參數
2.回歸分析
根據表2,調整后的R2值為8.91%,與國際瓊斯平均10%的解釋能力接近。針對1%水平,1At、ΔREB-ΔREC項的顯著性較高;針對5%水平,ΔExpense 、PPT項顯著性較高,由此可見,得到的回歸參數的符號一致于預期的符號。
3.研究變量說明
為了使本文的研究更加深入,本研究中使用了三大變量:一是控制變量,二是解釋變量,三是被解釋變量。為避免檢驗效果受公司其他特征的影響,本研究中涉及到的控制變量有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和公司規模。研究上市公司的股權時,股權結構狀況即為解釋變量,如國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等。這里的被解釋變量即為審計質量。

表3 研究變量定義

表4 樣本描述性統計分析
4.樣本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由表4可知,在我國上市公司中,流通股占比44.42%,非流通股占比一半以上,而且國有股所占比重均較大,說明了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現狀不合理,事實上,流通股股東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無法進行有效約束。
從股權集中度的角度來看,第一大股東持有股權比例平均為38.53%,CR平均值為10.63表示前五大股東中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為10.63%,以上數據顯示,上市公司中股權主要集中于少數人手中,因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這樣的控股股東,公司對其行為往往缺乏有效制約措施,因此,控股股東掌控公司決策大權,決定了注冊會計師的選聘等事項,更為甚者,控股股東往往會指揮注冊會計師、經營層的行為,嚴重影響了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獨立性,對審計質量直接造成影響。
1.回歸模型設計
構建回歸模型,對公司審計質量及股權結構的關系進行驗證,通常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多為國家股,具體見公式(9)、(10)和(11)。

公式中,αit表示截距,β1, β2,β3,β4,β5,β6表示回歸系數,εit表示殘差。
2.回歸結果分析

表5 檢驗結果
根據表5的回歸結果,剔除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后,通過公式(9)和(10),研究國家股、法人股、流通股以及審計質量等要素之間的相關性。而研究結果已證明,審計質量和國家股的關系呈現為負相關,但是與則為正相關。經過研究發現,與流通股及法人股呈現為負相關。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到,由于大量持有國有股,導致國有股體現出嚴重缺位的情況,受其影響,內部對經營的監督權被消弱,對盈余操縱力加大,審計質量較低。通過進行檢驗并獲取準確結果,已經證明:審核質量的高低是由流通股比例所決定的,兩者為正相關,與假設H3一致,由于對公司治理不滿,流通股股東會把手中的股票進行出售,這種操作必然會導致股價迅速出現大的波動,對公司盈余管理行為起到有效抑制作用,提高了審計質量。
1.審計質量與流通股比例呈正相關
審計質量與國有股比例呈負相關,說明中國資本市場非流通股股東及流通股股東一樣,參加股東大會,監控管理層、董事會。當對企業行為不滿意時,會選擇出售股票的操作,必然會導致股票價格發生波動,這對董事會和管理層具有較高的制約力,管理層受到威脅,可以有效的制止或控制控股股東操縱盈余,在大量持有國有股的情況下,審計質量難以提升,控股股東的權限過大,控制力增強,盈余操縱可能性被加大。
2.審計質量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呈負相關
如果審計質量與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為負相關關系,所獲取的結果與假設H4相同,也就是說,大股東的行為屬于掠奪操作,大股東的持股比例持續增加,呈現為超強控制的情況時,控股股東操縱下應計利潤,會影響到其他投資者的判斷。
3.審計質量與股權制衡度呈正相關
審計質量與股權制衡度呈正相關的關系,該檢驗結果支持了假設H5,這說明通過其他股東制衡大股東,減少管理層操縱盈余信息的機會,可提高財務客觀性和審計質量。
1.深化股權改革并減持國有股
在我國,上市公司股權過于集中,由少數人掌控,中小股東無力制約大股東,適度降低股權集中度,減持國有股,提高法人股持股,形成中小股東能制約大股東,這樣,中小股東就能通過股權對股東控制權進行約束。上市公司應保持股權結構分布均勻,過于集中或者分散都不合理,將股權間相互制約提高,使股權結構得到合理及完善。
在創立股票市場初期,政府因要保持控股權,對公司主要股權進行掌控,隨著股票市場的不斷發展,國有股主體地位出現各種問題,弊端更加突出,為了解決此問題,我國會采取行政干預的方法,出臺政策進行制約。在這種情況下,國有股減持是發展的趨勢,結合我國國情,國家間接持有國有股的途徑包括兩種,分別為回購股票、國有股配售,還可采取股權轉債、拍賣國有股權、縮股流通等。減少國有股份,將經濟運行模式轉變,可彌補國有股股東缺位狀況,使國有企業成為市場主體,增強國有股監督管理層的力度,提升審計質量。
2.提高法人股比例與流通股比例
法人股股東具有很多優勢,比如具有較大的資金規模、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較多的持股份額,法人股若能得到進一步發展壯大,便有實力制衡大股東,另外,法人股的持股比例往往高于中小股東,具有較強的綜合實力,有能力對上市公司盈余操縱行為進行監督,因此法人股股東更易監督管理層,有效減少了管理層盈余操縱的機會。鑒于此,提高法人股的持股比例,進而對控股股東給予適當的制約,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規范經營層會計行為,提高審計質量的目的。
股票流通會對股東行為造成影響,同時也影響外部市場監督公司,小股東若不滿意公司經營,則會將大量股票拋售,造成股價下跌,對上市公司股價的穩定有一定的影響。增加流通股比重,可以提高對外部市場的限制,同時便于對管理層的監督,抑制控股股東操縱盈余信息,進而提高審計質量。
3.加強培育經理人市場
我國上市公司在選擇經理人時,由董事會負責選聘和任用,對于國有大中型企業來說,政府會直接委派上市公司的經理人,而經理人往往在政府部門擔任重要職務,這種選拔方式具有局限性,政治性較強,所選拔出的經理在管理公司時,決策必然要考慮到政治原因,獨立性被破壞。由此可知,在經理人的選拔方面存在的問題較為嚴重,受政治因素的影響,經理人更加重視的政績而非業績,經營行為出現人為控制的情況。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些弊端,當務之急是完善股權結構,使經理人市場逐漸走向規范化的軌道,在選拔經理人時要遵循市場發展規律,不得干擾經理人的獨立性,所有決策和操作都要從股東的利益出發,使會計程序更加規范,使管理層難以操縱盈余信息,進而提高審計質量。
[1] 王佳.股權結構與審計質量[J],現代管理,2010(1)201-203.
[2] 李平,曲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審計意見關系的實證分析[J],財會通訊,2010(5)07-99.
[3] 楊超,劉倩.審計質量與盈余管理方式選擇——基于A股IPO公司的研究[J].國際商務財會,2013(6),80-86.
[4] 何慧.資本結構、審計質量對經營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15(24)25-28.
[5] 趙貞,張建平,高佳.國際化經營、股權結構與企業績效——基于A股數據的經驗分析[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4(3)1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