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秀輝 王際深
(齊齊哈爾大學)
自2015年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去”,成為全球企業競爭的積極參與者。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挖掘全世界的潛在消費市場,中國跨國企業的國際業務也逐漸成為了跨國企業經營業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海外分支機構規模的擴張、員工數量的增加以及利潤的快速增長都值得探討和研究。本文將通過因子分析法對跨國企業國際業務經營業績進行評價。
跨國企業要求企業具備相當的實力,對于規模較大的企業的研究也更有代表意義。因此,本文通過對跨國企業2015年的海外資產、海外收入、海外員工數量等反映企業經營規模的維度進行綜合考量,選取出了排名前100的跨國企業(數據來源于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制定的跨國公司綜合實力榜單)。其他數據來自萬德數據庫。
1.定量變量
(1)海外資產:海外資產可以理解為跨國公司所擁有的海外資源,它直觀的反映了跨國公司的實力。跨國公司截止到2015年底在海外(不包括本土)實際控制或持有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潤的資源。
(2)海外收入:海外收入指各跨國公司在其海外經營一年所獲得的收入。它反映的是本年度跨國公司的營業狀況。
(3)海外員工:跨國公司在海外設置的辦事處、分支機構、子公司等的員工數量總和。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跨國公司在海外所控制的人力狀況。
(4)跨國化指數:跨國化指數是指在海外經營的跨國公司的經濟強度。
2.定性變量
定性變量包括4個方面(如表1):
(1)基層雇員能力:潘波提出對員工能力的評價應該為執行能力、業務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本文主要針對跨國公司海外辦事處基層員工的能力進行評價。
(2)與東道國政府的關系:政治對于經濟是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與政府的關系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是否可以獲得優惠的稅收、經營政策。
表1 定性變量指標解釋及打分標準
(3)同母公司協作水平:海外辦事處是否能夠和母公司和諧共處也是衡量跨國公司發展狀況的重要參考指標。具體表現為:母子公司之間是否建立了統一的制度和管理體系,制度是現代企業的生命,母子公司要做到協作,首先就需要建立統一的制度。
(4)高管素質:企業的高層決定著企業的方向,高管素質包括:決策能力、行業經驗以及學歷水平。
從表2可以看出,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在軟件spss上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KMO和Bartlett檢驗,KMO值為0.754,大于0.7,sig值為0,說明可以很好地進行因子分析。
公共因子的貢獻率表示該公共因子反映原指標的信息量;累計貢獻率表示相應幾個公共因子累計反映原指標的信息量。本次在自變量中設計了兩個維度,因此該因子分析顯示出兩個公因子,貢獻率分別為54.714%,17.033%。累積貢獻率為71.747%,大于70%,考慮到僅用兩個公因子來解釋總計8個變量,這表明表3中數據可以很好地解釋自變量。
表2 球形檢驗
表3 解釋的總方差
表4 旋轉成份矩陣
由表4可以看出,在X4,X5,X7,X8處有較大載荷形成的是第一公因子,這些因子分別為跨國指數,基層員工能力,與東道國政府的關系,高管素質等。由于這些指標都屬于定性因素,變動且具有不確定性,所以定為海外業務動態發展因子。第二公因子在X1,X2,X3,X6處有較大載荷,分別為海外資產,海外收入,海外員工,是否與母公司建立了協調一致的制度等,這些都是比較傳統固有的因素,因此定為海外業務常規發展因子。
據此可以直接寫出各公因子的得分表達式:
F1=0.031海外資產-0.15海外收入-0.197海外員工+0.374跨國指數+0.227基層員工能力+0.206是否與母公司建立了協調的制度+0.317與東道國政府的關系+0.287高管素質
F2=0.261海外資產+0.414海外收入+0.442海外員工-0.194跨國指數+0.001基層員工能力-0.087是否與母公司建立了協調的制度-0.045與東道國政府的關系-0.025高管素質
采用計算因子加權總分的方法對不同跨國企業的海外經營績效進行綜合評價,這里對其進行量化以各自的貢獻率為權數進行線性加權平均求和,從數量上考慮,以兩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權數得到綜合得分和總名次表。計算公式為:Y=0.54F1+0.17F2
1.所有權性質
按企業屬性分類,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以及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國有跨國企業在海外業務動態發展因子的排名較低,而常規發展因子的排名較高。與之相反,以新華聯集團有限公司以及萬向集團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則弱在海外業務常規發展因子。這說明國企憑借其雄厚的資金、技術實力在海外同樣能夠發揮規模效應,獲取很強的競爭力,然而其資產運營效率較為低下,在制度、公關水平、員工能力等方面有待加強。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盡管在海外業務方面具備更強的“軟實力”,但企業的資產等硬實力極大地限制了企業更進一步的發展。
2.企業所處行業
按所處行業分類,能源類企業、建材類企業相對更加注重海外業務常規發展因子,而以重慶對外經貿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貿易類企業則更為注重海外業務動態發展因子。對于不同行業來說,發展方向各有側重點,不能一概而論,企業要重視結合自身行業特性制定企業的發展方向。
(一)國際業務經營績效總體狀況受多種因素影響,既有常規因素也有動態因素。本文分析了資源因素對國際業務業績的影響,得出海外業績發展的基礎是根植于企業在國際業務上投入的資金和各種資源,如人力資源,研發資源等。在此基礎上,可以把企業海外業務固定因素定義為四個組成部分,分別為海外資產,海外收入,海外員工,是否與母公司建立了協調一致的制度等,并由成份得分系數矩陣得出,海外員工對因子2的貢獻率是最大的,因此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增加海外的人員投入,以提高國際業務經營業績。
(二)根據得出的因子得分函數公式,各企業可以依據此公式計算出自己在海外業務動態發展因子和海外業務常規發展因子的得分,并且可以與同規模企業乃至競爭對手進行橫向比較,找出自己的差距,使決策者能夠更清醒的意識到企業海外業務發展水平在同規模企業中的地位,做出更科學的決策。
(三)企業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具備優勢,通過對企業自身進行科學的評定的目的是找出企業的優勢和劣勢,從而有所取舍地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從本文可以看出,跨國公司資產,人員的投入在國際業務經營業績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跨國指數,與東道國政府的關系對業績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要提高跨國公司國際業務經營業績,就要努力發揮優勢因素,彌補弱勢因素,為企業制定適合的國際業務發展戰略。
(四)對不同類型的企業來說,要根據企業自身特性來規劃企業的發展方向,對國有企業來說,在發揮規模效應的同時,更要注重提升海外資產的運營效率,提高企業的“軟實力”。而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則要注重資產的積累,通過較為高效的運營促進企業實力的增長。對于不同行業的跨國企業來說,需要考慮行業特性有所側重的提升企業海外業務的發展水平。
[1] 李珮璘.中外跨國公司國際競爭力的比較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5,(04):104-112+129.
[2] 孫朋杰.中國跨國公司國際競爭力培育探討[J].價格月刊,2005,(05):5-6.
[3] 劉美玲,黃文軍.跨國公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證[J]. 統計與決策,2016,(05):183-185.
[4] 周常寶,林潤輝,李康宏,謝宗曉. 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治理研究新進展[J]. 外國經濟與管理,2016,(05):99-112.
[5] 侯仕軍. 伙伴化:跨國企業母子公司關系新模式[J].國際經濟合作,2015,(07):63-67.
[6] Kit Pong Wong. Ambiguity and the multinational firm[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