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時艷 徐粵宇 龐潔麗
(湖南工程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4)
心理危機是指危機事件帶來的威脅和挑戰超過了人們有效應對的能力范圍,從而正常個體的內心平衡被打破,使得個體心理反應變得越來越無目的性和組織性,從而引起混亂和不安。
心理危機可能引發突發事件,大學生中常見引發心理危機的問題來自四個方面。一是學業問題。由于大學與高中學習內容、方式方法的不同,許多同學不知如何自己合理地安排學習與娛樂的時間,沒有學習的方向,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二是情感問題。大學校園中男女交往變得平常,但又常常因為不能正確對待戀愛而導致問題。三是適應問題。在這一點上,新生表現較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大學與高中學習生活的差異性,少了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因而對大學生活感到迷茫。四是人際交往問題。因以自我為中心與班級或寢室同學關系緊張,因自卑心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更有甚者因社交恐懼,逃避交往。
“以人為本”指高校在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過程中,以學生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激發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開展預防干預工作?!耙匀藶楸尽庇袃蓪雍x:一是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發展人和服務人,通過對人的關心關注幫助其健康成長;二是將做好危機預防干預工作與學生健康成長相統一,最終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目的。
“預防為主”強調要按照系統化、科學化的預防干預流程,要按照學生心理危機發生的規律和特點,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將可能發生的心理危機問題消除在事故發生前,使心理危機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預防為主”要做到“三先”,預防教育在先,危機排查在先,建章立制在先。
心理危機預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樹立危機意識,做好預防工作,將危機解決在事故發生前,為學生成長保駕護航。當危機發生時,要正確處理,及時干預,化解危機,使學生能夠養成積極向上的心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心理危機預防工作要樹立“服務至上”的理念,學生就是服務對象,全體教職工應該是服務者,要積極參與到預防干預工作中去。服務至上對教師提出兩點要求:一要深入學生中去,細致了解學生,及時關注學生心理動態,做好預防工作;二是要求全體教職工樹立提高為學生服務的能力。特別是要求專業心理咨詢師要不斷學習,提高專業技能,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咨詢服務。
首先,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做好危機預防工作,首先要加強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在心理健康教學上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情感發展狀況等,清楚把握他們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編寫課程教材,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
其次,高校要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善待人生、熱愛生命、尊重與珍惜生命的價值。學校要開展危機應對教育,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機,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心理危機,傳授學生自我調適的方法,提高學生心理調適能力,加強學生自助和助人能力。
再次,高校要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如通過舉辦“5.25”心理健康主題月等系列活動提高師生心理健康意識,營造師生共關注共參與的良好氛圍。同時不斷創新實踐活動載體,通過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劇、心理班會、心理健康素質拓展等活動,再次,通過報紙、網絡、廣播、微信公眾號、APP等媒體大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營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圍。
一是開展心理普查。心理普查是有效了解學生心理動態、評估心理狀態的方法,并能夠幫助學校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注意心理普查不應該以量表測試數據為最終依據,普查后的后續工作更應該是評估學生心理動態的關鍵。教師要結合測試結果對數據異常學生進行回訪,對數據異常學生做進一步篩查,確認數據的真實性,對有心理問題困擾的學生進行及時回訪并給予關心關注,讓心理危機學生能夠早發現、早評估、早預防、早治療,同時確保信息通暢,快速反應,力爭將學生心理危機的發生消除在萌芽狀態。
二是建立心理檔案。高校要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每年在新生心理普查后,為其建立心理檔案,包括學生的個人成長經歷,包括學生的年齡、愛好特長、家庭情況、理想、自我評價以及他人評價等內容,從而全面把握每位學生的情況,保證及時發現異常情況。
三是嚴格日常危機排查。要通過日常心理危機排查及時發現和預防可能出現的問題。周排查是開展日常排查工作的重要舉措,每周班級心理委員要反饋同學的心理動態,將異常情況上報。同時開展日常危機排查要利用好朋輩輔導隊伍,首先通過對朋輩輔導員開展相關技能培訓,使其了解朋輩輔導工作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朋輩輔導員工作能力,從而能夠提高朋輩輔導員危機意識,能更敏銳識別危機學生,協助學校開展危機排查工作。
四是關注重點人群。做好危機排查工作,應做好重點人群的工作,對特殊群體予以重點關注,這包括:受到感情困擾的群體;受到學業困擾的群體;受到家庭困擾的群體;過度使用計算機、網絡的群體;受到生理困擾的群體,如嚴重疾病患者;人際關系緊張的群體;心理上抑郁、孤僻、自卑的群體;其他受到重大打擊和刺激的群體。每周心理委員應及時向班主任或輔導員報告班級重點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如發現任何異常,立刻上報。同時老師應該主動關心這類學生,及時了解他們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做好疏導工作。
首先,要建立危機干預體系。高校要努力構建危機預防干預體系,建立學校、學院、班級、宿舍四級網絡實施體系,使全校形成統一指揮、分工協作的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系統。同時搭建專職心理咨詢師,兼職咨詢師,朋輩輔導員三位一體的隊伍,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建立支持體系。高校要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積極樂觀的良好心態,同時在學生中形成互幫互助、團結向上的良好氛圍。全體教師應該關心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惑。班級心理委員應該及時了解班級同學的心理動態,疏導同學的不良情緒,真正關心幫助同學,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輔導員要深入到學生中去,細致了解學生需求和思想動態,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和成長路上的人生導師。
再次,建立治療體系。對于出現心理危機的學生應進行及時治療,并根據危機類型和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的治療手段。對于危機程度不高或者一般心理問題,能夠保障在學校內正常學習生活的學生,可以在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接受心理輔導。對癥狀嚴重,確認危機程度較高者,應當通知家長并將其送往專業醫院進行治療。
最好做好后期跟蹤工作。有效的危機干預不能局限于危機發生時的處理,更應進行長期跟蹤監控,預防危機的再次發生。對危機學生要對其學習生活進行妥善安排,密切關注其心理動態,了解危機對學生的日常學習工作影響,并為其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統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