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 棟
(西安醫學院,陜西 西安 710021)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一些醫學院校紛紛開設了屬于自己的官方微博,但是因為一些醫學院校官方微博的建設理念還相對滯后,內容不夠豐富,以及官方微博運行團隊的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等問題,影響著醫學院校網絡文化建設。所以,研究如何通過醫學院校的官方微博開展大學生網絡文化建設的途徑,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醫學院校網絡文化建設的工作流程中,方式上往往側重于傳統媒體來進行,對網絡環境中微博平臺所呈現出的巨大教育引導力不以為然。有的醫學院校教務工作者雖然在教務工作中使用醫學官方微博,但是從微博的內容編寫到信息最終發布,無一不是在用傳統的思維理念進行操作,簡單的將醫學院校官方微博作為學校網站延伸,使醫學院校官方微博所蘊含的各種功能優勢無法展現出來。
還有一些醫學院校教務工作者雖然認識到了官方微博的重要性,但是僅限用于醫學院校的新聞發布,卻忽略了其具有的文化傳播作用。這些問題的出現正是因為我們醫學院校教務工作者還缺乏微博環境下進行網絡文化建設的理念,從而造成官方微博平臺中網絡文化建設的“真空”現象出現。
所以,理念改變與工作方式革新都直接影響著醫學院校官方微博的功效,我們醫學院校教務工作者一定要努力了解醫學院校官方微博的特點和網絡文化建設的優勢,樹立醫學院校網絡文化建設新思維,努力挖掘醫學院校官方微博潛在的網絡文化建設功能,推進醫學院校網絡文化在微博環境下開展,使醫學院校官方微博成為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使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長期以來,醫學院校官方微博的內容以校園新聞和活動通知為主,涉及網絡文化領域的內容較少,所以首先要提升“網絡文化”在醫學院校官方微博中的信息發布比率,進行“微講堂”欄目建設。“自我編發”的內容可以源自醫學院校的醫學人文教科書中的知識點,也可以出自醫學人文領域的權威網站。與此同時,“微講堂”還可以結合時下新近發生的涉及網絡文化的新聞事件和社會熱點進行“微點評”,引導大學生客觀理性地看待社會事務。對大學生們在微博留言板上的疑問,可以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集中回復,在回復的過程中形成了“二次發布”,也同時增強了上一條信息的傳遞效果。
此外,利用醫學院校官方微博進行“微博社區”的構建,為學習討論提供一個虛擬的社區空間,可以經常開展一些以醫學人文為主題的社區活動,讓學生們在交流討論中學習提升。
從目前一些醫學院校官方微博中來看,醫學院校官方微博的互動層面通常僅限于大學生群體。所以,醫學院校官方微博不僅要繼續保持同大學生互動交流,還要注重醫學院校官方微博同網絡文化機構的官方微博,以及一些網絡文化專家的個人微博開展互動。一方面可以增強醫學院校官方微博網絡文化的權威性,另外一個方面也擴展了網絡文化信息的來源,使醫學院校官方微博中的信息更加全面豐富。
此外,在醫學院校宣傳教育工作中,需要加強同其它校園傳統主流媒體之間的互動,共同開展醫學院校網絡文化建設,形成“全媒體”模式的校園信息傳播,有效提升醫學院校官方微博網絡文化信息宣傳力度;同時,通過微博平臺開展相關的線下交流活動,讓虛擬世界中的微博平臺成為現實生活中聯絡的橋梁。例如,以醫學院校官方微博為依托,開展網絡文化知識競賽等活動,使醫學院校官方微博帶動現實教育活動開展,讓現實中的教育活動推進微博平臺交流。
首先,學校要培養一支既懂網絡文化知識,又懂得醫學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組成人員可以從教師、輔導員以及學生黨員干部中進行選拔,要經常加強團隊成員的網絡文化知識培訓,幫助他們熟悉網絡環境中的信息傳播特點,提升他們運用微博的能力。
其次,醫學院校官方微博的運行團隊要重視網絡輿情引導,培養“意見領袖”以及加強“把關人”意識,能夠做到盡早發現問題,及時引導大學生能夠正確理解相關的網絡文化現象。
第三,團隊成員還可以開通個人微博,以“微博輔導員”的身份參與到微博網絡文化活動中,通過一對一的方式與大學生進行真誠地溝通交流,回答他們在網絡文化學習活動中的疑惑,贏得大學生們的信任。“微博輔導員”是可以完善醫學院校官方微博人性化的交流方式,在開展微博網絡文化建設活動中也能夠起到“護航”的作用。
最后,制訂具體的醫學院校官方微博運行團隊管理實施細則,對團隊人員進行規范操作引導和監督,確保信息發布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建立切實可行的長效機制,使醫學院校官方微博運行常態化、制度化,避免因為團隊人員流動而產生“人走茶涼”的現象,使醫學院校官方微博中的網絡文化活動可以穩定持久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