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婭妮 李 濤
(山東理工大學,山東 淄博 255000)
自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以來,對知識型創業人才的培養備受國家與高校關注,在較大程度上與我國教育改革有較大關系,也表明了我國教育的成功與大學生知識型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有較大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穩定社會發展。此外,目前由于我國高校教育環境、教學觀念以及體制等的影響,使學生創業遇到一些難度,這就需要國家與高校采取必要積極措施,以實現地方高校學生就業創業新局面。
對知識型創業人才的了解需要對知識型創業與人才定義進行了解,《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人才就是具有內在素質的,以其創造性的勞動成果做出超常貢獻的人[1]。
知識型創業人才主要是指具備有關專業知識,對知識進行創新并應用于企業中,做出比一般的創業者更大貢獻的人,知識型創業人才有以下幾個特征:1,內在素質的優越性;2,能力的差異性;3,勞動成果的創造性;4,貢獻的超常性。
目前,國家指導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政策由政府頒布,隨著科技的發展加大了大學生就業難度,政府進行一系列調控來降低就業壓力,其中主要分為國家與地方兩種調控[2]。國家層面主要以教育部為主,還包括社會保障部以及人力資源部等;地方層面主要是不同地區制定的政策,結合不同地區實際情況對學校創業人才培養計劃進行優化。
由于我國科技的發展,學校提供的各種關于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平臺應運而生,以此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其中此種平臺具有地域覆蓋性,有全國覆蓋和地方性覆蓋,其中全國覆蓋主要有大學生就業公共服務立體化平臺,對我國所有大學生就業創業具有較大重要作用。地方性覆蓋主要是地區內人力資源構建的平臺。
知識型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通過專業教育來實現,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來實現創新教育,如果知識型創業人才只通過專業教育進行實現,這就需要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對知識型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有效的構建與完善。
我國對于人才創業培養模式主要突出了創業教育中的途徑、內涵以及問題等,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一些學者將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實施有效結合,比如《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發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主要是2008年度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主要對專業教育中的不同模式進行了重點闡述,也就是課堂嵌入式教學、課程建設模式以及專業實踐模式,一些內容是通過對國外培養模式的學習[3]。此外,《大學生創業教育轉型發展研究》書中著重介紹了人才創業培養的轉型途徑,也就是從第二課堂轉向第一課堂,在此基礎上并未對具體轉型進行深入的分析;《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耦合研究》是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結合研究較為全面的一本書,主要對兩種教育相結合時的不同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也就是專業實踐式、課程推進式、產學研和合作式以及項目參與式[4]。
通過由國內外不同學者對人才創業培養研究發現,一些創業主要是把創業教育中一些課程融入到專業課程體系中,在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結合目標中沒有較強的指向性,在較大程度上沒有達到有效融合的作用。此外,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兩者融合的重心就是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為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服務,服務是建立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對知識型創業人才的培養。所以,為了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就需要從人才培養角度對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模式進行創新與完善。
綜上所述,完善知識型創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不但能夠有效促進高校教育改革,而且對我國社會長期發展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由于高校體制改革還處于發展中階段,致使學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面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對具體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從不同角度進行改善,并尋找應對措施。此外,好的人才創業培養模式不但能夠加快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且還能提高我國經濟建設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