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先輝 曾強輝
(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都勻 558000)
學生管理工作在高職院校管理工作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通過采取靈活有效的學生管理工作方法和措施,不僅可以解決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更能切實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成效,進而不斷提升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水平和辦學質量。
(一)有利于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高職院校的各項管理工作都應圍繞如何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來開展。學校的管理工作包含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科研管理和校園文化活動管理等方面,而學生管理工作又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學生管理工作涵蓋了日常行為規范管理、學生宿舍管理、資助管理和就業指導等方面,涉及到人才培養過程的各個環節,因此,做好學生管理工作有利于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高職院校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他們能否健康成長成才,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然而,由于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在看待問題和對待事物的辨別分析上能力有限,極易受到社會上不良思想的影響,嚴重阻礙了他們的健康成長成才。通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行之有效的學生管理工作,能夠讓高職院校學生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切實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學生管理工作作為高職院校各項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環,涵蓋了班級管理、宿舍管理和學生社團管理等工作,而在具體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學生又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班級管理中可以充分發揮班委會學生干部的主體管理作用來協助班級輔導員管理班級;學生社團管理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監督”作用,來協助教師管理和指導好學生社團等。學生通過擔任學生干部協助教師開展各項學生管理工作,不僅可以使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也更有利于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一)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執行不夠嚴格。學生管理工作涉及到學生的獎助學金管理和實習就業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均涉及到學生的切實利益,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才能實現學生管理工作高效有序開展。然而,目前還有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人治”模式比較突出,雖然制定了涉及學生管理工作的規章制度,但在開展具體工作時,多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工作的隨意性較大,致使學生感到學生管理工作的不規范和管理隨意性太大,導致他們對學生管理工作的不滿,這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管理工作的成效。[1]
(二)學生管理方法不夠科學。從目前的現實來看,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著管理方法不夠科學的情況。一是部分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僵硬地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管理方法不夠務實靈活;二是部分學生管理工作人員長期采取傳統的管理和教育方法,缺乏有效創新;三是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部分輔導員在教育管理學生的過程中僵化式的從“管理者”的角度來教育管理學生,在工作中很少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使得學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
(三)學生管理工作理念不夠創新。雖然學生管理工作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但大部分高職院校的管理理念還比較落后。一是我國的高職院校大多由中職中專升格而來,相較于其他院校而言,這一部分高職院校缺乏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工作經驗,在學生管理理念上也相對比較保守;二是高職院校的一些學生管理人員一昧地使用行政命令手段來管理學生,嚴重缺乏以學生為本的服務理念;三是大多高職院校將學校的主要精力投入在辦學規模、招生以及就業等方面,未真正形成“全員育人”的學生教育管理理念。
(四)學生自我約束能力不強。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的生源也從單一的高考生逐步轉變為中職單報高職、中職推優和高考錄取生相結合的模式。一是進入高職院校的部分高職生未參加高考,相較而言,他們學習底子薄,文化成績差,自主學習能力弱,自我約束能力較差;二是相較于初高中而言,高職院校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有的學生因遠離父母的監督和思想的不成熟而缺乏學習動力,較為缺乏自我約束能力;三是高職院校學生在參加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雖然看似承擔或協助開展了各類學生管理工作,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卻多受指導教師的要求或一種固定化的管理模式來開展工作而處于被動地位,致使他們在學生管理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并未得到落實,自我約束能力未得到提高。
(一)建立健全和嚴格執行學生管理管理規章制度。按照現代大學制度對于高職院校發展的要求,高職院校不僅要建立健全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尤其是學生管理規章制度,更要將各項規章制度作為開展好學生管理工作的根本大綱,確保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檔案管理、班級管理、宿舍管理和獎助學金管理等各項管理工作能夠做到有法可依,各類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規章制度,違反規章制度的人員必須受到嚴肅追責。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生管理方法。高職院校及其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一是要在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需求,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來服務和管理學生;二是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變革學生“被管理者”的身份,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三是要一切為學生著想,為他們在學校學習和生活創造積極有利的條件和機會,以激發他們的內在潛能,引導他們不斷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增值自我,使之成為國家真正所需的社會棟梁之才。
(三)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高職院校要牢固樹立“育人為本”的學生發展理念。一是高職院校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成才的現實性需求出發,尊重每一位學生,愛護每一位學生,引導每一位學生,教育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二是在學校的教學管理、學籍管理、安全保衛管理和宿舍管理等各項管理工作中,要通過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現實需求,制定相應的服務管理制度,時時處處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三是在各項事務的具體處理上,要在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需求的基礎上執行各項規章制度。[2]
(四)充分發揮好學生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主體作用。高職院校在實施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作用。一是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要更多的考慮到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工作方面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要讓學生意識到其自身的成長成才與學校的教育教學目標是有機的統一體;二是要通過尊重學生在學校中的主體地位,全方位多層次深領域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各種有利環境和條件,讓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真正做到自我管理;三是要加強對學生會、班委會和學生社團學生干部的指導和管理力度,充分發揮他們具有的點、線、面相結合的良好輻射效應,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自我管理,不斷提升學生管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