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敏
(西華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9)
高校藝體生是指大學所學專業是美術、音樂、體育和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為實現藝術類院系的教學目標,即培養具備各專業知識,能從事各專業門類教育和實踐的人才,我們必須統籌各學科的教學設計和實施,當然這也包括大學英語課程的專業導向性設置。在制定專業化、職業導向性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時,必然要考慮其英語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客觀實際。
多數藝體類高校生文化課底子薄,尤其是英語。由于藝體生在其專業課上必須占用大量的時間學習、訓練以及精進技能,使他們無暇顧及文化課程的學習。而英語學習是一個多方位的語言技能習得過程,并且需要大量時間的累積和精力的投入。這對于多數藝體生是無法做到的。因此,藝體生英語基礎薄弱是個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
藝體類大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高,一是由于基礎差產生了畏難情緒,二是課堂上的一刀切的授課模式,是很多學生,尤其是基礎差的學生進步不大,繼而在短暫的努力后就因為看不到明顯進步而放棄了英語學習。
在筆者所教授的藝體生大學英語課堂上,學生經常為學習而學習。對自身的英語學習毫無目標也缺乏規劃。在筆者對學生所發放的問卷調查中,約有45%的學生在回答“上大學英語課的目標或目的”時選擇“不清楚”;18%的學生選擇“為應付課堂教學檢查:如點名、提問等”。
在藝體生的大學英語學習中,所采用的教材除了對英語能力要求稍低外,其他方面與其他大學生并無明顯區別。學生在使用教材時,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這些知識的學習能對我們將來的職業發展有何作用,能否有效地幫助我們閱讀和了解國外資料,能否在國外進行演出、表演、競賽時有效獲取信息并與同行進行無障礙溝通與交流?
基于高校藝體類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學習興趣缺乏以及動機衰退等現象,教育工作者需從外部影響因素與內部影響因素共同著手以尋找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徑,在另一方面,外語教育工作者也應反思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方式。
如何重建藝體類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是改變當前藝體類學生英語學習困境的首要任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強烈的興趣就具備了學好英語的內在動機,內在動機的激發將服務于學生的各類學習過程,使其信心百倍、精力充沛地進行學習。其具體實現方式為在英語課堂上加入一些藝體類大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如針對美術專業類學生的名家畫作欣賞或精彩的國外動漫設計,鼓勵學生了解其英語國家的行業水準并學會一些專業類詞匯用于描述和評價;對于音樂專業學生,則可以在課堂上添加一些當前流行的歐美音樂,鼓勵學生了解并翻譯歌詞,繼而到學會其歌詞地道的發音方式,再到能吟唱,既可以提升學生對世界音樂領域的了解也開闊了其眼界,并學會新的演唱方式和歌曲。對于體育類專業大學生,在課堂上可加入一些NBA、世界杯、奧運會等大型賽事的比賽轉播,用英語引入相關運動員或球隊的介紹并組織相應的討論和辯論,一方面增加了學生的英語詞匯量,也鍛煉了其聽力、閱讀能力和說英語的能力。對于播音主持專業的大學生來說,英語國家的一些脫口秀節目將是他們的大學英語課程更加精彩,加以模仿,反復淬煉,不僅能有效提升其專業素養,也能提高其英語水平。
由于藝體大學生普遍文化課基礎薄弱,因此在教材選擇上應選擇難度適中、編排合理的版本,應同時兼具趣味性。教師在大學英語課堂上課設置一些簡單易行的教學活動,并引入過程性評價機制,由此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并由教師和同學所給與的肯定性評價中獲得激勵,激發其成就動機。
在藝體類大學生中,也不乏一些強烈渴望學好英語的同學,但由于方法存在問題,往往事倍功半,從而失去繼續學習的動力。教師應就英語學習的方法予以介紹,并引入討論,給學生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學法指導。
在針對藝體類大學生的課程中教學內容應該具有針對性,即圍繞相關主題進行教材的選材和編寫。所選的主題需貼近藝體生專業和職業發展,如音樂、體育、美術學生專業知識內容相關的閱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