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力
(湖北理工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0)
在我國思想政治建設不斷推進的進程中,社會與文化部門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建設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大學學習時期作為學生獨立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階段,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的確立。強化大學生思政教育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明確人生方向?,F階段,我國絕大多數高校已經開設了思政教育學科,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雖然我國大學教學中關于思政教育工作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不斷探究。故此,大學生思政教育前路漫漫,不容懈怠。
現階段我國教育部門對大學生思政教育活動的開展,主要從被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從業者、教育內容、教育情境等相關層面進行研究。故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探究分析思政教育有效性的研究現狀:
首先,當前我國大學生思政教育隊伍建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究其原因在于大學中負責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師素質較低。具體表現為:一些教師無法實現以身作則,無法及時掌握大學生現階段的思想狀態,難以及時對處于不同階段大學生進行思想研判等等問題。毋庸置疑的是,存在的這些問題都會嚴重影響教育者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難以在預定時間內實現自身制定的教學目標。在一些高等院校中,思政教育隊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一些教師工作能力相對較強,則會被調離本崗位進行其他專業的教學,而其他優秀的教師則不會被調到思政教育工作中,這也導致一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難以開展。最后,教師無法與職責要求相適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思想政治工作缺少一定的關注度,工作崗位處于弱勢地位,并且工資待遇相對較低,導致一些教師無法得到正常的待遇。甚至一些教師只是把思政教育工作當成“兼職”工作,難以正常開展教育工作。
在思政教育實踐中,大學生既作為被教育的客體,也作為思想真正受教育的主體。但是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往往缺少對思想政治教學的基本重視,并未將思想政治教學與其他專業等量齊觀。一些大學生對思政教學的學習缺少正確認知,并將此門功課成績不高的原因歸咎于教師或者學校等,學生們普遍認為思政教育課程缺少一定的實用價值,學習內容脫離實際,并且概述性較強,無法提起學習興趣。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學生在思政教育課堂上,經常出現“嗜睡一族”或者“低頭一族”等,真正學習聽課的人三三兩兩,甚至一些學生直接曠課。
首先,大學生自身對思想政治學習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問題,認為思政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發揮社會功能,忽略了思想政治學習具有的個人價值。學生對思想政治教學的認識往往停留在高度層面,缺少對思想政治廣度的正確認知。其次,思想政治教學與現實生活產生偏差。由于當前社會發展急功近利,導致對思想政治工作缺少一定的重視,并未建立起系統性的學習理論與框架,一些思政教育者往往找不到教學方向。思政教育與別的學科格格不入,導致大學生難以在現實生活中認識到思政人文理論的重要價值。而在課堂上,教師往往更加強調形式化教學,一味的灌輸思想政治理論,缺少對學生細致入微的思想教育過程。最后,大學生思政教學內部存在問題??v觀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學中,仍然沒有形成系統化、全面化、科學化的教學體系,導致教學內容與現實脫鉤,不僅教學內容設計偏于形式化,并且缺少與學生的溝通過程,教學顯得較為空泛乏味,無法帶動學習熱情。
首先,若想推進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應以學科意識為出發點,提高大學生思政教學工作者的綜合素養,確保思政教育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能夠有效統一。提高對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以領導管理體制強化思政教育,確保思政教育的一體性。其次,大學思政教育從業者應改變傳統型的灌輸式教育方法,并提升自身的授課教學意識,強化參與意識與課程效果意識等,積極開發課程、設計課程,由以往的遵循性教學改為創造性教學。最后,強化對高校思政教師隊伍的培訓,學校應定期組織培訓課程,確保每學期的思政教育者都能夠接受校內外培訓,并加強與優秀院校思想者的交流溝通,學校還可以設置一定的網絡思政教育學習等,全面提高思政教育者的整體能力與水平。
在傳統型的思政教學進程中,往往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為權威,進行灌輸式教學,使課堂已經演變成教師展現自我的平臺,不僅淡化了學生的主角地位,并且限制了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殊不知,大學生作為思政教育的主人公,理應重點強調大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與此同時,強化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即指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道德意識與主體意識,并挖掘學生的興趣與學習能力,找尋創新性教學模式,指導學生積極學習。
這是巨變的中國,時代與人走的比任何時候都快。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同于以往,置身于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各大高校應樹立整體性的教學觀念。在新課標的有效指導下,應著重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并在實踐教學中重點關注學校產生的社會影響作用。學校應高度關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學體系,鼓勵教師及時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將思政教育結合生活實際,并強化思政教育與其他科目的融合。這樣一來,不僅使學生在生活體驗中便能夠感知思想政治教學的基本內涵與精髓,并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滲透到思想政治的教學知識,從各個方面提升自身的素養。
當前,我國則針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工作已經取得一定的教學成績,我們對如何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問題以及有效性研究已經掌握了基本方向。然而,對于所探究的問題主要是我們熟悉的領域,針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在真實教育中與理論探究層面上來講,我國對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在將來將重點集中于兩個層面:其一,創新研究問題的領域。針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問題,怎樣創新模式,如何凝聚共識,賦予大學生思政教育時代性,大學生思政教育問題的運行規律如何統一等問題,亟待我們去解決。其二,大學生思政教育問題的研究方法趨于規范化與精細化。針對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諸多研究人員在創新思政教學的新方法。但是如何在現代化社會主義道路事業探索中找到一種與大學生實際需求相適應的思想教學方法仍然是有待解決的問題,這不僅對思想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政價值觀念。
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發展,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涵養。就現階段我國大學生思政教育有效研究成果來說,即使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師資隊伍建設滯后、學生主體意識不強等問題。故此,若想進一步優化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教學效果,應加強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建設,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樹立有效性觀念等,充分挖掘思政教育的實際價值,推動教育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