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歡 汪萬鵬
(1.昌河幼教中心,江西 景德鎮 333000;2.景德鎮學院,江西 景德鎮 333000)
簡筆畫教學可激發幼兒對繪畫藝術的濃烈興趣,也能讓幼兒通過動手、動腦來達到開發智能的鍛煉目的,這種培養方式不像當今出現的“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那樣對幼兒進行“拔苗助長”的教育,而是在幼兒成長的過程起到積極作用且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們的行為。筆者們一致認為,培養學生們熟練運用好“簡筆畫”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學上務必創新、打破傳統、明確該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的行業需要;在實踐上務必要聯系幼兒對簡筆畫興趣的實際,與幼兒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這樣能夠讓學生們在學習中總結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模式。
該專業的學生較多數沒有通過正規的美術培訓,沒有通過專業的美術加試甚至個別的是入學后轉專業或調劑專業后選擇了學前教育專業,對于美術是零起步,更不用談什么美術理論了,知識量更為零,學生中只有極個別的能死記一些常用的簡筆畫形象,但這些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畢業后從事幼師職業所要求的靈活性和多變性,更不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
目前,隨著國家、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重視與投入,很多高校增設學前教育專業,但該專業的師資隊伍緊缺。很多學校為了節省成本,只好從美術專業的老師中抽調力量來兼任“簡筆畫”課程的教學,這些老師美術專業的技能很強,但是不能從學前教育專業的角度教授學生“簡筆畫”,正好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專業基礎薄弱相沖突,不僅專業性強的教師教學吃力,而且專業弱的學生跟不上專業性強的老師腳步,甚至出現簡筆畫的教與學存在“應付”的情況。
首先,因學前教育的學生美術基礎薄弱,涉及美術專業的“簡筆畫”學習,要投入一定量的時間。但他們一個學期的課時量加起來,都不如初學美術專業的學生剛進大學前一輪的專業訓練時間長。“簡筆畫的教與學”沒有量作基礎,更達不到質的變化。其次,“簡筆畫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和沒能把握特殊性,因為教育對象和環境必須滿足幼兒的身心年齡特點,在“簡筆畫”教學內容里要加入幼兒元素,不能把該學科簡單理解為美術專業學生的簡筆畫,課程設置上要考慮到畢業生今后在幼兒園教學中的使用性。
在簡筆畫教學評價上沒有任何“簡筆畫”的特點,還是老套地像評價素描等美術基礎繪畫一樣,只注重外型、線條、畫面的一般要求,不對學生對整幅畫的構思和他們的想法有所評價。此舉忽略了學生自身的素養、想法及個性思維的展現,評分標準太過死板,沒有新穎且貼合學生想法的評價標準。
首先,要對“簡筆畫教學”大綱和課程計劃有所創新。改變過去單一的教學大綱和沒有針對性的課程計劃,根據美術教育的規律,結合專業特點,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大綱》和課程計劃。
其次,要對“簡筆畫教學”在數量上得以保證。合理安排該專業學生的課時數,要有充分的學時保障,不能只是“蜻蜓點水”的教與學,至少需要安排一個學期的時間來進行教學。
最后,還要在“簡筆畫教學”上進行課程細化。根據課程內容的章節進行由“簡到繁”的細化教學內容。如:理論問題和實際動手方面的分化教學,逐個突破,最終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消化教的所有知識。
筆者通過多年教學和實踐,深刻體會到評價不是單看學生“簡筆畫”繪畫一方面的水平,而應該對綜合方面的評價,既要有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察,又要對學生理論素養方面的考察。結合“幼師面試”的環節,讓學生的每次考核都成為他們畢業擇業的“應戰”;改變過去的“老師當評委,老師說得算”的舊方式,采取“師生共同當評委,學生互評”的創新方法,這樣可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供給學生們“相互學習”的機會。此外,用展覽的方式作為評價考核的場地,讓學生們都能展示出屬于自己的東西,通過作品展示進行對比來尋找自己的差距,從中“取長補短”,提高各自的鑒賞能力和美術素養。
既然要培養的是幼師的后備軍,就要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走進幼兒園參觀學習,走到幼兒身邊實踐觀察,發現問題以及采取措施,最后總結反思。如:采取“隨堂教學”,將一個班學生分成3-5小組,每組學生都能輪流參與到幼兒園的實際教學中,并給學生們提供聽取優秀教師公開課的機會。
總之,創新簡筆畫教學的方式既能順應新時代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高要求和高期待,又能真正改變過去老套僵化的教育模式,讓新的、活的教學方式來不斷提升學生對“簡筆畫”的興趣,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益。最終實現為新時代學前教育事業儲備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