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超
(沈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10159)
創新,是一個民族乃至一個時代進步與變更的不竭動力。在當代中國,一個領域的創新,隨之而來的更是掀起一段創業的高潮,在互聯網時代中,更為明顯,值此改革創新的大背景下,黨和國家審時度勢,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就提出“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并且在今年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雙”之一,并且在隨后的國際、國內會議中也多次提到,而高校中的大學畢業生正逐步的成為創業中的主力軍,作為高校的一名輔導員老師,我也有幸參加了在我校舉行的,由市委宣傳部、市教科工委聯合開展的沈陽高校“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會上邀請了6位創新創業典型,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的報告,他們的事跡激勵著在場每一個人,他們是成功的,但每個人的成功是不可復制的,作為高校教師,更應該告誡學生,不要盲目創業,要認清自身的情況,理智的判斷,不能因為一時的沖動,造成尷尬的局面,因此,如何正確引導學生,是在當今創新創業熱潮下的重要課題,因此,就個人而言,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在“創”時代的背景下,許多新穎的想法與設計如雨后春筍,但如何撥開迷霧,看清現實,是當代大學生的首要問題,作為高校輔導員老師更應該協助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路,由于大學生社會經歷尚淺,因此這就需要輔導員老師要通過收集相關材料與實地考察相結合,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做好可行性研究,切實保證學生的利益不受損失,維護學生的自身權益,提升自我保護意識,但當機會真的來臨時,也要適時把握時機,鼓勵學生,抓住機遇,但不可急于求成,老師要盡可能的為其提供幫助,做到循序漸進,良性發展,助力其實現自身的飛躍。
當學生擁有新想法萌生創業的念頭時,要幫助學生分析將要面臨的困難,如資金、人員、專利維護等一系列的問題,每每學生有創業的想法時,大多數可能是因為一時的興起,作為老師應該幫助他們梳理當前的形勢,分析創業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困難,做到正確的引導學生分析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分析社會的需求與自己想法的契合度,因為這其中不乏一些確實真正可行的想法,這也需要老師為其提供幫助,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順利完成學業,爭取做到學業、事業雙豐收,為自身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成就自己的美好未來。
創新,也許是自己的靈光一現,但創業就如同組裝一輛汽車一樣,要面面俱到,也要全面統籌。做好每一項預算,做好困難分析與危機預警等等,每一次的失敗與挫折都可能使最初的創業激情慢慢消失,因此,對正在創業的學生要時常進行鼓勵,創業的道路是艱難,只有堅持走下去的人,才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作為高校教師應該學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時刻提醒與傾聽,同時,這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促進大學生自身的心智不斷成熟,提升學生面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自我恢復的能力,以此來更好的完善學生的性格。
當代大學生如何將自己的創新想法轉變為一項切實可行的產業,這需要大學生擁有多方面的能力,大學生在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或自身的興趣愛好開展創新創業時,前提應該是對所從事的行業或領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真和感悟,因此,這就需要學生要扎實自己的本領,有一定的處理能力,有較扎實的技術支撐,能夠獨立解決一般問題,了解行業的技術發展與前沿成果,養成不斷學習,汲取知識的行為習慣,同時,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培養自身的團隊意識,善于聽取不同意見,這樣才能集思廣益,壯大自己的隊伍。
在新時代下,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呈現在青年大學生面前,這就需要高校、社會、老師、學生多級聯動配合,切實指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配備成長導師,建立健全輔導制度,完善大學生孵化基地建設,發掘學生的潛力,合理規劃學生的成長路徑,助力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的棟梁之材。“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適時提出,使得一些有想法,有作為的成我了學生中的佼佼者,他們背后付出的辛酸與努力,汗水與拼搏,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為他們驕傲,但是,我們還要回歸平靜,更要協助其他的學生完成大學的規劃,走完這段難忘的歲月,時間在繼續,我們還在路上。
[1]唐妤.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途徑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28).
[2]張社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論:內涵、機制與路徑[J].社科縱橫,2017(04).
[3]韓林彤,劉德明,丁若瑩,鄢斌,江羽.雙創教育下的大學生創業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