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慧
(河北省文安縣日上小學,河北 文安 065800)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目標指出,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愛讀書、讀好書,進而注意收藏圖書。目標還指出小學六年學生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150萬字以上。由此可以看到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自覺地去進行課外閱讀呢?就是要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兒童主動積極閱讀的基礎。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勤奮出天才,這是對興趣的作用的高度概括。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呢?我認為有如下幾點方法:
俗話說得好:挨金似金,挨玉似玉。如果教師是個不愛讀書的人,怎么會培養出愛讀書的學生來呢?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教師首先要喜歡閱讀,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貧瘠的閱讀,使教師在專業知識上無法進取。因此,教師首先要閱讀教育專著,養成堅持閱讀的良好習慣。其次,作為語文教師,扎實的語文功底與人文底蘊也離不開大量的閱讀。這樣,就能讓學生從你的言談舉止中感受知識的魅力.教師要閱讀學生愛讀的書籍。了解學生所讀的書,知道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書籍,能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和他們一起閱讀,再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指導或推薦閱讀。然后進行交流。也只有這樣,在與學生交流讀書感受的時候,師生才會有“共同語言”。
根據學生的年齡實際推薦讀物。由于孩子天性活潑,因此必須選擇適合他們個性的,能吸引他們的讀物,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愛好進行了解,推薦讀物時做到有的放矢,使每個學生的閱讀興趣都調動起來。我想,只有激發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教給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養成了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學生才會自覺地投身于課外閱讀的洪流中去,在書的海洋中自由邀游。
李若禪說過:“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約凱恩斯說過:“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因此,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課上,指導學生讀書要有自己的計劃,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閱讀能力去確定閱讀的內容。有目的地閱讀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無目的閱讀只是消耗精力,浪費時間而得不到收獲。
我們應當教會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調動多種感官,發展多種思維,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以下介紹四種:1.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2.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對于一本書中的重點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地進行課外閱讀的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3.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4.摘錄批注法。此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做到讀與思共,思與讀隨。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指導學生邊讀書邊記讀書筆記,或把自己的心得體會記下來,然后整理成讀書筆記、生活日記,這對學生積累資料、活躍思想十分有益。
學生做事缺乏持久性,在培養學生讀書習慣中需要學校、家庭共同督促學生,創設讀書文化氛圍。在學校,師生一起讀書,一起交流讀書體會,互相推薦好書;在家里,家長也可以參與到親子讀書中來,堅持與孩子一起瀏覽閱讀,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依賴于良好閱讀的興趣,而良好的閱讀興趣又依賴于學生在閱讀中對成功的感受。為此,教師應為學生感受成功提供更多機會,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潛移默化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行為,最終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建立班級圖書角。這是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途徑。每個學生的書可能很少,我們可以動員學生把個人收藏的圖書存入書架中,組織學生交流借閱。《課程標準》中向我們推薦了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如果讓某一個學生買齊這些書恐怕不容易做到,我們可以動員學生每人買一部分,然后放在班級書架上,輪流借閱。這樣每個人只花一點錢就可以看到很多書,大大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教師在圖書的選擇上要注意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讀物,并注意結合課文內容和平時的各項教育,收集相關資料,在力求擴大閱讀面的情況下,引導培養閱讀興趣。
我們可以通過在學校組織針對閱讀的集體活動,如我們可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也讓學生通過彼此之間的比較與競爭提高閱讀的興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報和手抄小雜志的方式,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然后再對所讀知識進行選擇、編輯、抄寫、插圖,并能提高其選擇及加工信息的能力。另外,還要發揮校園廣播的作用。每天上下午學生上課前,利用校園廣播系統有計劃的播放優秀的古詩文、優美的散文。讓學生一踏入學校大門就感受到書香氣息,沉浸在文化的氛圍之中,從而感受祖國燦爛的文化,受到熏陶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