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梅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平安堡鎮實驗小學,河北 承德 06730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可在實際作文教學中,有不少學生一提筆就抓耳撓腮,不知從何下筆,兩節課也寫不了一篇作文;更有甚者,害怕上作文課。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呢?
相信每個語文教師,在教學生作文時都會強調積累詞句。更甚至讓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積累本,來摘錄平常在書中看到的言語優美的句段。但問題來了,有的學生會真的把自己喜歡上的一句話摘錄下來,而有的卻是為了應付教師而記錄,結果根本沒成效。還有這樣的情況,因為教師會教導學生說:“這段話很好,我們可以照這樣寫。”學生就真的去模仿了,并且一部分的學生會一味模仿,根本沒有發揮自主創造力。我曾見過在課上寫作文時,有的學生就拿出自己的摘錄本照著上面的框架來編寫,這樣的一板一眼似乎也背離了我們當初的教學初衷。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怎樣去正確引導學生積累詞組和語言呢?我覺得首先是要激發他們的興趣,因為死記硬背只會適得其反。好詞好句都是在一篇具有可讀性的文章中體現出來的,而凡是這樣的文章都很有意思,可以說多數文章的故事性乃至趣味性都很強。既然有這樣的文章存在,為什么教師要把主要目光放在摘錄上而不是閱讀上?文字記錄固然重要,但是有時候過于對學生強調要收錄詞句反而影響了他們對文章內容本身的關注度,這便是得不償失。因為一篇好的文章不僅僅是其內斂凝練的語句,更重要的是文章的故事性、哲理性,我沒見過哪篇著作是全部以華麗的詞語堆積而成的。所以若是讓學生去仔細閱讀故事,對文章自發地產生興趣,就有可能會同時引起他們對文中那些好的描述,那些優美的詞匯以及凝練的句子在心中潛移默化地留下痕跡。在習作中也能潛移默化的進行運用。
生活是寫作的源頭,但是現在學生的詞匯運用僅是停留在書面化的能力上,對于生活中事物的描寫太過籠統概括,根本沒有具體特征的描繪。這就需要教師多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活觀察力,讓他們練就一雙能夠善于發現細微事物的“火眼金睛”。教師在平常教學中就要多滲透學生觀察分析的具體方法,做到言傳身教讓學生懂得如何“由面到點。由大到小、由表及里”的發現特征。前面說過,學生一般都有自己的積累摘抄本,利用這個層面不僅要讓學生養成隨手抄錄的習慣,對于生活細節的發現也要隨手記錄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讓學生養成隨看、隨想、隨寫的習慣,這樣寫作時就可以信手拈來。作為教師方面不僅要讓學生隨時記錄,更加要多鍛煉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的能力。比如,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課件,讓他們在固定的兩三分鐘內觀察片段中的細節,或是圖片中顯示的內容,隨堂請學生描述,訓練他們的目力、腦力,讓多位學生講述他們的所聞所見,更是有集思廣益的效果,對于扎實、有效提高他們細致描寫的寫作基本技能能有一定的效果。
作文水平培養小學生掌握自改作文的方法和能力,是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重要環節。自改作文,是教學中的一種模式,就是讓學生自主地、創造性地學習。這種良好習慣的形成,是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的先決條件。俗話說:“自己寫的作文最難改。”對于剛開始學習寫作的小學生來說,他們更不知從何處入手修改作文。在這方面老師要注重引導,在平時有所側重。
如在教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時,從肖復興回憶葉圣陶老先生對《一幅畫像》的修改實例中指導學生學習具體的修改方法,使學生懂得怎么寫、懂得怎么改,為學生樹立榜樣,使其明確修改文章的意義、掌握修改的方法;通過入手、入眼、入理的示范評改,幫助學生消除畏難情緒,增強其信心和自覺性;通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單向到綜合的循序漸進的教學和誘導,讓學生掌握“刪、增、換”等修改方法和要領。作文寫出后,要求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一句一句反復朗讀,反復推敲讀不通、聽不順的地方,進而找出主要錯誤和不妥之處。這樣,學生修改文章就會做到有的放矢,方向明確。小學生修改文章要先解決語言文字、語句通順等問題。一是用詞恰當,把錯別字和用詞不當修改過來;二是句子通順,改正病句,修改不合理的修辭;三是增刪一些詞句,使意思表達更清楚、完整;四是正確使用標點。在解決了字、詞、句的基礎上,再探討語言表達方式、文章布局以及感情色彩等問題。小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些發現問題的方法和能力,自然就有興趣去修改作文中的錯誤,逐步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我們在鼓勵小學生每次寫好作文后進行認真修改,持之以恒,形成能力,養成習慣。
以前作文講評容易變成作文批判課,老師常常把錯字病句拿到班上念,讓學生在班里出丑,讓同學笑話;有的在差生作文本上寫到:“語句不通”“離題萬里”等評語,嚴重地挫傷了學生寫作熱情,甚至會產生對寫作的畏懼心理。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的認識到這種做法的弊端,作文評價應該多肯定,一兩句中肯的評語或熱情洋溢的話語會點燃學生自信的火把,盡量挖掘文中的成功之處,大至節、段、篇,小至句、詞、字,都寫下眉批和評語,指出妙在何處。當然這種賞識性評語不應言過其實,對于寫作水平好的學生,要提出更高要求。使其既得到鼓勵,又不能自滿。每次習作后,老師都收集在當次習作中出現的好詞佳句,講評時張貼出來表揚,讓學生在備受賞識的歡樂中領悟這些優美語句的同時,產生無限的喜悅和榮譽感,從而提高寫作的自信心。我還鼓勵學生將自己寫的滿意的作文編訂成冊,定期在班里交流。也鼓勵他們積極投稿,學生一次次看著自己的文章見于報端,無限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再次升華,學生心理上解除了怕作文的負擔,反而把寫作文當成是一種需要。這樣進行作文時就會輕松自如,寫作能力自然而然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