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紅
(河北省文安縣日上小學,河北 文安 065800)
微課,即“微型課堂”,是指以微電子手段為基礎,以短視頻為主要載體,打破傳統的結構課堂知識體系,通過對聲音、圖像、文字、數字及各種傳感信號的信息進行獲取、加工、處理、儲存、傳播和使用,以短小精悍的組織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生動化、形象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活動。微課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主要有:
小學生給的身心發展還處在不成熟的時期,具有好奇心重、活潑愛動、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同時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由此語文教師開展微課教學要掌握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關注微課教學的生動與趣味性,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出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教師要應用這個特點,創設教學情境,開發學生的形象力,讓學生感悟到語文學科的魅力。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傳遞—接受”式的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權威者;學生是知識的傳授對象,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材是學生的唯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來源。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自主性受到壓抑,學習的興趣不高,學習效率極低。而利用“微課”教學,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微課教學相耦合,可以革新傳統的教學方式,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新模式,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古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微課教學中既是“魚”,又是“漁”。微課的特點可以引起學生興趣和好奇心,在觀看微課后能夠有效的引導學生自主聯想和學習,激發出求知欲[3]。例如在教學《回聲》一課時,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懂得回聲的定義及其產生的原理。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缺少類似的生活經驗,僅僅用文字和圖片來講解課文,很難讓他們對回聲產生真切的感受。教師就可以通過制作微課,結合課文的情景,將“回聲”的產生過程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青蛙媽媽把小青蛙在橋洞里的回聲與小石頭扔進小河產生的波紋結合起來,告訴小青蛙什么是回聲”。再讓學生思考回聲的定義及其產生的原理。通過學生調用多種感官去解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此外,在課堂下學生也可以通過詢問家長,或者自己查找相關資料等方法,更好地進行自覺的學習。
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課堂的主體,極大地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長此以往,會壓抑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甚至會產生厭惡語文的極端心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該轉變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認真反思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且主動采用微課教學的方法,利用微課教學的方式轉變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具體來說,教師為了轉變以往教師為主體地位的課堂局面,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可以利用微課堂有效創設教學的相關情境,讓學生融入教學情境中,進行切身的體會和感受,從而能夠更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此外,小學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微課在創設教學情境中的作用,應該更加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可以利用課后時間與學生進行談話與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學生的個人喜好、關注的熱點、感興趣的事物內容,從而在選擇情境時能夠更加有效地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有效性。比如,在上《影子》一課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學生愛玩游戲的性格特征,專門設計一個玩影子的游戲,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參與到群體玩影子的趣味活動中,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課文中描述的影子形成的內容,實現在玩中學的有效教學。
語文是一門極其繁瑣的課程,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和重難點都不盡相同,而且由于老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式的不同,在授課過程中也造成了一定的差異性。但是老師的共同點就是教師讓學生對課文中出現的重難點進行提前預習,讓老師有充足的時間講解中心思想和背后所隱含的教學目的,要求老師迅速,準確的找到學生的不足,利用微課技術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突破學習的重難點。比如在小學課文《圓明園的毀滅》這一節中,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閱歷比較少,對圓明園的了解比較少,同時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但是由于上述因素,他們很難表達出他們最真摯的情感,此時就需要老師根據這些特點找到與圓明園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的對圓明園有所了解,然后根據視頻要求學生對圓明園進行概述,以及表達看完視頻之后的感想,然后對課文進行段落劃分,并且要求學生說出劃分依據,其次,老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觀點進行提問,最后讓學生表達自己情感,由老師結合學生的情感和課本本來所表達的情感進行融會貫通,將圓明園更加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因為在此之前,老師已經將視頻和圖片完美的展現給大家,讓學生們從基本上對圓明園有所了解,在課本開展過程中,學生可以帶著好奇心進行閱讀,并且認真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有老師引入,并且勾勒出圓明園以前的壯觀景象,讓學生有更深次的認識。
微課教學通過模擬功能,它突破了時間,空間,微觀和宏觀的約束,將抽象內容轉化為更加容易讓人理解的具體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以形象思維的形式更快地掌握課堂內容。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從簡單幼稚直觀的視覺思維過渡到形象具體抽象思維。所以,使用投影和動畫在教學過程中創建課程場景,它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感性知識,而且還能開發抽象思維,教學的重點在于對話描述的細節。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微課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橫跨時空顯示當時的歷史景象,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曹操,周瑜等人物的個性特點,更好地了解草船借箭的過程。這有效地將抽象內容轉化為具體過程,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快教學過程,增強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