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河北省文安縣實驗中學,河北 文安 065800)
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姌穼W對于學生來說多么重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和學都能得到和諧的發展,但事與愿違,學生中有不少人對語文缺乏興趣,那要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走進語文課堂呢?今天就來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的培養,首先需要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創造民主、輕松、和諧、濃郁的課堂氛圍,是我們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必由之路,因為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使師生感情融洽、平等和諧的相處。心理學家認為:積極的情緒(即愉快)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思維敏捷,從而更容易接受知識,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煥發出課堂的活力,進而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優化教學效果。
導入環節位于一節課的開頭。如果這一環節設計的好,就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畢竟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開始講課時,根據學生情況以及課文內容,設計一個好導語是至關重要的??刹捎霉适聦敕ǎ簩W生一般都愛聽故事,以故事開頭會很吸引人.比如在講授《斑羚飛渡》時,我先給同學們講了一個關于一群螞蟻在一場森林大火中逃生的故事,然后我很自然地由故事引出了本課,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這樣一下子就調動起他們學習本課的積極性。也可采用歌曲導入法:如講《蠟燭》時,我先播放一首歌曲《燭光里的媽媽》,然后讓同學們談談聽歌后的感受,再趁機告訴同學們,在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岸,也有一位“媽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燭光里。當然除了這兩種還可以采用其他的導入法:或講一個笑話,或提一個問題,或設計一個懸念,或講一則奇聞趣事,或展示一幅畫面,或做一個演示…… 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事實證明,注重導入,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可以發揮他們的巨大的潛能,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
多媒體教學集“形、聲、色”于一體,在教學中.顯示出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他可以提供多種形式、功能多樣的材料,也可以利用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使學生進入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授《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時,因為這個仙湖已經不復存在了,再多的語言描述也不如圖片直觀,所以我把過去仙湖一樣美的羅布泊用圖片展示出來,再與現今的羅布泊進行比較,學生的感觸很大,在感觸的同時,會引起他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從而心中升起環保意識。再如講《云南的歌會》時,我運用多媒體播放了幾首云南不同形式的民歌,學生興趣很高,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學的輕松愉快,有一種美的享受。這種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學、能化難為易,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受到刺激,學習興趣大增,似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此,學生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許多教師在課堂及日常交談中經常對學生進行文化課學習重要意義的教育,幫助學生認識語文課的重要性。耐心教育固然重要,卻往往會適得其反,反而增加了學生的厭學情緒。所以,上課要少說教,也不要總諷刺、批評他們。而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促進作用,產生自信,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只有在學習中有了自信,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教師要相信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所作出的反應,教師都應給予積極的評價,應以鼓勵為主,抓住學生的可取之處及時表揚,哪怕是一丁點的閃光點,教師都應給予表揚、鼓勵,讓學生相信“我能行”。在判作文、周記時,我會抓住他們的優點評價,例如“你作文的開頭很吸引人”,“你的文采很好”,“從文章中可看出你是個懂事的孩子”……在語文課上,我也不忘及時地表揚、鼓勵他們,“你很聰明”,“你的字好清楚”,“你的概括力很強”“你有一點答得非常準確”……讓他們在參與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喚起學習語文的熱情,從而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事實證明:經常得到表揚的學生,學習興趣也在不斷的鞏固和發展;而屢遭失敗,經常受批評、斥責的學生,他的學習興趣就會日漸衰減,直至完全喪失。由此看來,必須善用激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學生重視語文學習。
多數教師平時講課時語言枯燥無味,講課方法千篇一律,學生興趣缺缺,導致語文課堂效率很低。其實語文這一學科的內容包羅萬象,語文學習的方法也多種多樣。語文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去激發學生探求語文知識的欲望。我也曾在不同的課文教學過程中嘗試采取不同的形式進行教學。在一些令學生感興趣的課文教學中,讓學生自演自評,學生興趣很高,有強烈的表演欲。比如:講授《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我讓學生分小組來表演里面的故事情節,同學們就表演得很好,尤其是皇帝穿上新衣在大街上游行時的情節,表演的真是惟妙惟肖。引得其他同學哈哈大笑。又如《范進中舉》一文的教學,我讓幾名學生在講臺上表演胡屠戶兩次給女婿賀喜的情節,以及最后范進給胡屠戶銀子的情節,學生表演的也不錯,這樣安排及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學生對文中人物的了解。還有的課文可以分角色朗讀:如在講《變色龍》時,我讓學生四人為一組分角色朗讀,從中評出讀得好的。通過讀,不用多講,學生就對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時我也會采取讓學生辯論的形式分析課文,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也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比如,講《愚公移山》一文時,我把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辯論:一方是愚公不愚,另一方智叟不智。經過課下的準備,同學們辯論的熱火朝天??磥?,多種方法的運用,更能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
總之,語文教學一定要想方設法的吸引學生,讓他們帶著興趣走進課堂。當然,說時容易做時難,它需要我們老師認真地探索,耐心地總結,靈活地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