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仲文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西燕鎮中心學校,廣西 上林 530504)
在廣西農村,寄宿和走讀學生并存是大多數中小學校都存在的辦學模式,學校老師身兼數職,既要輔導學生的學習,也肩負著培養寄宿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責任。本文針對農村中小學寄宿生的現狀,提出了幾點培養寄宿生良好生活習慣的建議。
人身安全是一個人一切其他行為的基礎,沒有人身安全也就不存在人的其他行為,因此,從小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安全意識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作為班主任必須在入學時就給學生們灌輸相應的安全知識,這一點不僅僅對于寄宿生,對于走讀生來說也至關重要。安全教育的內容主要有以下的幾點:
在上學放學的途中注意交通安全及其他安全。
(一)青少年處于一個身體和智力雙重快速發展的時期,同時玩耍也是孩子們的天性,班主任尤其需要提醒走讀學生在上學放學的途中按時回家,不要貪玩冒險做出十分危險的事情。同時需要教育寄宿生在上學放學的途中不要乘坐“三無車輛”,騎自行車走路都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信號燈指示和交警的指揮。
(二)學校應當經常舉辦安全教育活動,教育寄宿生們在參加校內校外的各種活動時,要嚴格按照活動的要求執行。
(三)學校應當加強對寄宿生住宿安全的管理。學校應當教育寄宿生在寢室內不要亂接電線,避免違規用電,不要使用大功率電器或者私自點燃蠟燭等,以免最終釀成火災。
(四)學校要加強對校內飲食衛生的監管。所謂“病從口入”,過去的幾年里,也出現過相當數量的學校內學生集體食物中毒的事件,對于學校來說,加強食品衛生監管,保障住宿生飲食安全十分重要。同時學校也應當教育學生按學校的相關規定在食堂內就餐,不買“三無食品”等。
中小學生尚且處在人生中一個相對不成熟的階段,因此對于他們的生活能力的養成及其教育的內容應當以“溫、飽”自理能力的某些指標作為下限,同時以學習獨立生活和在一些特定的條件下能夠獨立生活作為上限。學習生存知識,為突發狀況的處理進行知識儲備,對于學生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是十分有意義的。
寄宿制的學生生活本來就是對學生的自理能力的一種極大的考驗。在家里,由于有家長的各種照料,學生們大多無憂無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是在學校里,周圍只有同學和朋友這些同齡人,從疊被子到洗衣服,還有進行理財規劃,這些都需要自己一個人獨立完成,寄宿生活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鍛煉學生們的自理能力。學校就像一個小社會,老師和學生同處于這樣一個地方,通過班級、寢室這些小集體的聯系,學生學會了與人相處以及照顧自己,這些對他們的未來都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
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僅體現出學生們的文明程度,同時也影響著學生們的整體素質。作為班主任,必須教會寄宿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方面,疊被子、洗漱、打掃宿舍和教室這些事情,是學生們的做事習慣;另一方面,學生們在食堂就餐時,應當學會自覺排隊就餐,不浪費糧食,這就是學生們的就餐習慣;同時,在寢室和其他室友相處時,要學會照顧室友情緒和生活習慣,早睡早起,保持安靜,不打擾別人;最后,要教會學生時刻注意自己的衛生習慣,勤洗頭洗澡,不亂扔垃圾,學會打掃衛生,這是學生們很重要的衛生習慣。
有專家的研究指出,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十分需要父母的關懷和照顧,而作為寄宿生,他們常常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父母共處,這個時候,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需要格外注意學生們的情緒變化。青少年學生處于一個人生中最為敏感的階段,情緒往往多變而且心智不夠成熟,老師要經常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生活上、學習中和心理上的問題,并且積極幫助學生們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如同家一般的溫暖,這樣才會讓學生們健康成長,這也是每一位教師的光榮使命。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小學寄宿生由于缺少閱歷,他們常常被學習以外的事情吸引和誘惑,導致不能夠專心學業。而由于寄宿制學校的學生缺少父母在身邊的督促和管教,更容易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荒廢學業,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作為班主任,應當適時培養學生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他們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首先,應當注重培養寄宿生的時間管理意識,正確而且科學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每天的時間有限的,如果不能合理安排時間,往往對最后會浪費大量的時間,自己悔不當初。科學的管理時間,首先就需要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并且嚴格按照計劃執行。
其次,寄宿生們應當自覺養成定時定量的學習習慣,保證每天都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同時要注意學習中必須保證注意力的集中,提高學習效率。對于中小學生來說,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都是十分有必要的。課堂的認真聽講,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跟隨老師的思路,學會記筆記,并且在課后整理筆記,不懂的內容做出記號,課后和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討論,這都是提高學習效率十分有效的方法。
寄宿生在學校中,學校不該僅僅關注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對于他們精神方面尤其需要多加照顧。學生的學習過程是需要精神支撐的,寄宿生遠離家人的監督,缺少父母的陪伴,而班主任也不可能完全照顧到每一位學生,這樣說來,學生的精神尤為重要。作為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培養一種精神,支撐著他們努力學習,樂觀生活。
精神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學校可以通過一些活動讓學生們獲得一些感性的東西,班主任再通過言語的引導,讓學生們進一步領悟這些外在事物的內涵和它們所蘊含的意義,最后學生會自發的模仿和堅持,加上旁人不斷的約束和指引,最終他們會自發地產生一系列行為來滿足自己的愿望。
寄宿生在學校中遠離父母,班主任成了他們接觸最多的長輩,因此班主任也就肩負了格外沉重的責任。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發現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升華自己,最終實現自我成長和升華,為自身未來進步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