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嬌嬌 劉 媛
(常州大學懷德學院,江蘇 泰州 214500)
獨立學院是高等教育辦學機制與模式下的一種探索和創新,是新形勢下應運而生的產物。普通高校招生規模增長的同時,獨立學院的招生規模同樣也同步增長,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也愈發增多,資助工作中的問題也越發凸顯,比如資助隊伍不穩定、各級對資助工作重視不夠、優惠政策相對較少等問題。根據獨立學院資助工作的特殊性,提升學院資助工作水平,幫助貧困學子順利完成學業,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一)家庭經濟情況認定工作比較難。獨立學院的費用較高在一定程度上使不少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學業受學費影響,其中獨立學院大多數是經濟條件較好的生源,而真正意義上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占極少數,使得家庭認定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
(二)獨立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增加。由于獨立學院本質上是民辦學校,所以獨立學院的學費減免力度與公辦高校相比相差甚遠。就讀于獨立學院的學生,以常州大學懷德學院為例,每位學生每年的學雜費及生活費共計要2.7萬元左右,這筆費用對于一般家庭來說相對較高。隨著國家政策和獨立學院各種政策、制度的逐步完善,獨立學院的生源來源更大,同時獨立學院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也愈來愈多,使得獨立學院的資助工作更加繁重艱巨。
(三)獨立學院和公辦學校的資助情況不同。雖然獨立學院在辦學上依托母體學校,但在很多方面又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運行機制、辦學模式以及管理制度等。因此完全借用本科高等院校的學生資助經驗來處理獨立學院問題則行不通,并且國家實施的高校大學生資助政策更不能直接套用在獨立學院的資助工作中,這就進一步增大了獨立學院資助工作的難度。
第一是完善獨立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標準。獨立學院可制定符合本院實際情況且切實可行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標準。首先,新生入學時填寫《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并通過多種渠道核實信息的真實性,比如聯系家長工作單位、原中學及當地民政部門等;其次是學校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庫,加強與輔導員的聯系,鑒別篩選出真正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名單;其次要定時不定時地對學生庫進行更新,保證認定工作的真實性;在各班級成立貧困生認定小組,通過交流等多種方式掌握學生真正的家庭情況,鑒別出確實需要資助的學生。
第二是多機構參與,積極發動社會力量,使資助形式多樣化。獨立學院學生資助主要由國家、學校和企業機構三級構成,資助形式分為獎學金、助學金、貸款、勤工儉學和減免學費等五種形式,呈現資助多樣化特征。獨立學院應通過大量的優惠措施激勵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資助捐贈,形成多元化資助規模,既能緩解政府資金壓力,還能擴大學生受助范圍及受助金額。同時,國家應進一步加強規范引導民間資本,制定資助利益補償機制,如校企人才對接、科技服務等。
第三是完善資助保障體系。根據國家生源地貸款機構或其他金融貸款機構的優惠方案,為家庭貧困學生提供更方便、更靈活的貸款方式及還款方案。獨立學院為建立較為完善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可采用“混合資助”模式,包括資金來源、資金去向、資助多元化等,以常州大學懷德學院為例,可擴大資助資金來源渠道,可從高校、企業、社區組織等多方力量進行籌資,常州大學懷德學院就設有政協獎學金、廣宇獎助學金、南京銀行獎助學金、邁能獎助學金等多項社會獎助學金。獨立學院內部可根據相關政策、學校建設等情況,對部分專業進行扶持和資助,例如常州大學懷德學院設立的邁能獎學金,獎勵范圍僅限過程裝備與控制、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建立學生信用檔案,對每位同學的信用情況進行打分評級。為了使各種資助方式相結合并發揮最佳資助效果,懷德學院將各種獎助學金混合組成起來,通過及時、有效、全面的監督與評價,并及時對助學資助政策作出調整,以便協同幫助貧困學生解決困難,使得資助體系運轉協調。
第四是在資助工作中將資助育人相結合,完善勤工助學機制,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獨立學院在做資助工作時對受助學生除了進行學費、生活費等物質資助,更要加強精神資助,例如感恩教育和誠信教育;支持和鼓勵學生參與各種科技競賽活動,培養競爭意識,更好地發揮資助育人作用。獨立學院應從多方面為學生提供兼職和實習機會,包括高校各部門以及企業間合作等,不僅能幫學生解決經濟困難問題,還可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增加社會閱歷等。
第五是為增加獨立學院資助工作的穩定性,常州大學懷德學院經濟管理系成立了以資助負責老師為主導,協助資助老師開展各類獎助貸工作、幫助加大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宣傳等工作的學生團體助學管理中心;同時,它也是學生自立自強、互助友愛的良好平臺,從多方面來擴大資助的影響力,并使資助工作有序開展。
獨立學院的資助工作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發揮資助的自主性,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在發展中穩步完善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