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明
(威海臨港蔄山中學,山東 威海 264414)
生物這一門科目研究的是世界上存在的萬千物種,初中生經過生物知識的學習,能夠了解世界上存在的各種生物,并通過這些客觀事物的學習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發展觀。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重視教學改革創新發展,積極創新教學觀念,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打破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格局,促進初中生的健康全面成長。
目前雖然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已經推行多年,同時也得到了社會的大力支持,但是在初中生物實際課堂教學中,還是存在應試教育的影響,對于生物課堂教學改革的發展存在很大的影響。
教師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讓學生能夠更加從容的面對中考,因此都或多或少的在教學中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水平,喜歡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1]。目前在初中教學系統中還存在這樣的教學現狀,那就是對于生物課堂教學不夠重視。因為生物并不是中考必考的科目內容,這也就決定了在日常教學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自身,都忽視了生物學科的學習,影響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開展。
新教學改革要求在教學中需要創新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提升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但是目前我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使用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于生物學習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習效率,生物課堂教學形同于無,也就無法把生物課堂教學的價值有效發揮出來。
針對目前我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存在的各種問題,必須要先從教師入手來創新教學理念,結合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樹立與時俱進的創新教學思想,并不斷地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以生為本的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達到這一目標。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改革,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并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那么應該如何利用合作學習模式開展初中生物教學呢?
想要應用合作學習模式,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并針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和分工,這樣才能夠為接下來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2]。初中生物教學屬于新出現的科目,學生在一開始可能都不會產生太大的差異性,但是隨著學生學習技能水平不同,學生的學習就逐漸呈現出了差異性,這時候教師需要針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然后再給學生發布學習任務,給學生們進行小組內部分工,個人負責完成哪一部分任務,從而小組合作完成整個學習任務。在分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小組的人數,一般初中的學習小組以控制在4-6人為宜,如果人數太多反而難以管理,人數較少則相對體現不出合作學習的價值,因此控制好人數才能夠方便學生進行小組內部的學習和討論。針對學生進行分組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愛好興趣、學習特長等內容進行分組,如果有特殊需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完全遵循教學改革中以學生為本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原則。在分組完成之后,教師則可以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小組成員互相分工合作完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按照教學計劃來講解新課程內容之外,還可以綜合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針對性選擇一些難度比較適中的知識來給學生進行知識拓展,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升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需要使用模型或者是實物進行課堂教學,需要提前準備好。例如說在教學中本節課需要學習植物體當中包含的結構層次,本節課中學習到的一些知識點跟之前曾經學過的動物體結構層次有一定的關聯,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回顧來帶領著學生進行教學導入。再例如說學習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時,教師可以現提出教學問題:“植物要是能夠凈化空氣的話,那么可不可以在屋里多擺放幾盆?”通過這樣的問題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跟學生展開討論,逐漸引出接下來將要學習的內容。
通過合作學習模式,學生們能夠通過相互討論交換思路,從而能夠產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得到更多的學習靈感[3]。例如說本節課需要使用顯微鏡來觀察洋蔥鱗片的表皮細胞,但是在過程中很有可能會由于儀器操作不正確,導致產生的數據記錄不夠完整。因此教師不能一上來就說明學生的錯處,而是能夠引導小組成員共同來討論,積極整理思路,發表出不同的意見,大家一起來尋找解決方法。教師可以適當性的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儀器使用方法,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從多方面來看待問題。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結合使用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幫助完善生物課堂教學手段,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給學生創建出輕松的學習環境,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