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恩黎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眉山 620010)
案例教學法最早是由美國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中的教授提出的,它以法律工作中的立案為基礎將教學內容編成案例的形式進行教學,引入案例對其進行分析、比較和研究,可以抽象出相關的教學內容得出某些結論。通過實踐應用分析可知這種教學方法需要學生討論案例、重讀案例,是培養學生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的高效途徑,加強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融會貫通。
案例教學法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應用過程中要簡單說明案例的選擇內容包括目的、專家對案例的評論和思考、案例存在的不足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疑難問題的指導者和推進者,鼓勵學生去解決疑難問題,并且事先不給予明確的方向和統一的標準答案。案例教學法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在實踐中提出和分析問題,分析案例發現規律、總結結論,最后將結論再應用于實踐過程中。由于教育學專業的學生將來從事教育職業,只有他們主動探索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規律,將來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職崗位工作,但是由于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需要繼續探索、創新、研究、完善。
高職教育學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大模塊(教學技能訓練模塊、教育學基礎理論模塊、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模塊),十個學習單元(教育與社會的發展、教育學起源、教育與個體的發展、教學設計技能訓練、課程理論、課堂教學技能訓練、教師說課技能訓練、教師聽課評課技能訓練、班級管理技能訓練、德育)。在進行案例教學中,教師對案例必須有一個明確的認識,課前寫出或選擇適用的教學案例。教師應透徹掌握所要使用的案例,對授課內容進行精心設計。第四,教師要把握好自己扮演的角色,因勢利導,以求最佳效果。以教學設計技能訓練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為例進行分析。應用案例教學法主要分成四個過程:準備、分析案例、分組討論、評價。
在教學設計技能訓練教學中選擇教學案例時,根據教學范圍選擇案例,應該貼近教育實踐并且充滿矛盾和可討論性,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鍛煉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
在這個階段中,主要是學生熟悉案例,充分了解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如講解“教學設計技能訓練”時,當教師講解到“教師應該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積極開發有效的課程資源,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合在一起”,為了加強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此時教師可以引入案例“在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臺上講解,然后學生回答問題,當學生答完之后,教師直接給出正確答案”,讓學生對這一案例進行分析,指出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之處,此時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積累的知識,對這一案例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
對于上文中提出的案例,學生各抒己見,如“教師應該給與學生課程上充分思考的時間”“教師應該進行引導”“教學應該和生活相結合,加深他們對案例的理解”等,積極討論,幫助他們對教學形成一個淺顯的、理性的認識,意識到自己將來從事教育工作崗位時應該采取何種教學方式才是對的,理清教學規律,解決其中存在的關鍵問題。
案例評價時教學需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和本課堂學習的理論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歸結、總結,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充分肯定、尊重學生見解的合理性,指出不足之處進行改進。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案例選擇是基礎,一定要選擇真實的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對于教育學來說,選擇的案例盡量帶有圖表和數據,這樣數據不可隨意改動,提高了案例的真實性。選擇的案例具有代表性避免過難或者過簡單、知識面涵蓋豐富,多角度思考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舉一反三,對于大一、大二的學生來說由于學習的知識較為基礎,因此可以選擇簡單案例;對于大三的學生來說可以選擇一些教育學相關的實踐案例。
課堂的案例教學主要包括三個階段:準備階段、討論階段和總結階段,準備階段主要從教師在教學之前根據教育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的目標選擇合適的案例,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談論階段主要是對教育學案例中的相關問題進行談論,如采用問題解答和辯論等方式。總結階段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案例的重點總結和點評,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教育學專業學生學習積極性。
案例教學法在實際應用過程還存在問題,如知識點比較零散,系統性不強,學生的總結能力不強,很難形成知識體系,因此,在教育學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將案例教學法和其他的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優化教學。
在高職教育學教學過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同時教育學專業的教師還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期不斷提高高職教育學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