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雅靜
(內蒙古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隨著全球化的浪潮不斷推進和各國交往的日益頻繁,影視劇成為國際文化交流中重要的一員,各國觀眾可以通過影視劇了解世界各國的文化,影視劇的字幕可以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幾年,英文影視劇字幕翻譯中,字幕翻譯的操縱與改寫是一個重要趨勢,因此,本文從勒菲弗爾的操縱學派的角度出發,探討英文影視劇字幕翻譯的操縱與改寫。
安德烈·勒菲弗爾是操縱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從意識形態、詩學與贊助人等方面分析翻譯活動,把翻譯放到了宏觀的文化中進行研究,促進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操縱學派認為,“翻譯即是對原文的改寫,改寫就是操縱”,所有類型的翻譯都會涉及對源語文本的“操縱”,譯者一定會對原文本進行意識形態和詩學的處理,因而影響譯者翻譯策略的選擇。意識形態是外部因素,主要是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等方面影響譯者對原文本的操縱,而詩學則是內部因素,主要受譯者所處的文化系統的因素影響。(Lefevere,2004)
在對翻譯的操控因素方面主要有贊助人系統和詩學系統。贊助人主要包括文學系統內的“專業人士”和文學系統外的“權利人士或機構”。專業人士對翻譯或譯者的操控體現在特定歷史時期通過主流詩學對翻譯進行改寫,影響翻譯策略決策,評價翻譯作品的質量。而權利人士則通過其權利機構的操控改寫原文本,使譯文作品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為意識形態及權利人士服務。詩學由文學性要素和功能性要素構成。文學性要素包括“文學主題、文學技巧、情景、文學類型、人物”等。功能性要素是指“文學在社會體系中的地位”,與意識形態密切相關,它也影響文學性要素,主流社會接受什么樣的文學、是否接受某一文學都受其左右。(Lefevere,2004)。
譯者對影視劇字幕翻譯的操縱主要體現在特定歷史時期的意識形態和詩學方面的影響,譯者往往會對原文本進行一定的調整,使譯文符合該歷史時期的意識形態和詩學,下面從三個方面探討當前歷史時期電影字幕的改寫手段。
網絡流行語起初出現在備受觀眾追捧的美劇字幕中,是民間自發的字幕組成員開始使用,他們使用方言、網絡流行語使譯文詼諧幽默,接近社會熱點,這樣的翻譯方式慢慢地也滲入到官方電影字幕翻譯當中。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網絡字幕組就已經開始使用大量的網絡熱詞,例如“傷不起”、“3Q”、“我聽8懂”、“翠花,上麻藥”等。從2010年開始,好萊塢動畫片《玩具總動員3》、《功夫熊貓2》、《里約大冒險》的中文字幕翻譯開始使用網絡熱詞,如“神馬都是浮云”、“我是來打醬油的”、“腦殘”等。2013年,電影《怪獸大學》中更加頻繁地出現如“嚇二代”、“女神與屌絲”、“坑爹”、“走你”、“草根”、“刷夜”等熱門網絡流行詞。譯者使用網絡流行詞改寫原文本反應出字幕翻譯的“娛樂化傾向”。(余劍虹,2013)
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很多表達可以體現深刻的文化內涵,譯者采用傳統文化濃厚的語言改寫電影對白語言。在電影《怪獸大學》中,大眼仔和毛怪等怪獸角色說出“虎父無犬子”、“人中龍鳳”這樣的漢語成語。“一失足成千古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樣的古詩詞也出現在了好萊塢大片《黑衣人3》的中文字幕上。中國歷史也走入了字幕譯文中,例如“唐是唐朝的唐”、“這是一出竇娥冤”、“你以為他是李逵啊”等。《功夫熊貓2》中也使用了富有漢語文化內涵的詞語,如“Lord Shen”翻譯成中國稱謂方式“沈王爺”,“Inner peace”被翻譯成“心如止水”。
字幕組還將外國影視劇賦予了鮮明的本土特色。美劇《神探阿蒙》中,有一個夸贊自己的場景被網絡字幕組翻譯成“哥真犀利”,還有一處他說自己從沒有生過病,“是不是吃了黃金搭檔”,當然,這樣的翻譯會讓觀眾產生錯覺,“黃金搭檔”難道在國外也如中國如此暢銷,從而誤讀原文。在《律政狂鯊》里,“I swear to god”這句話被翻譯為“向領導保證”,獨具中國特色,貼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本文把電影字幕翻譯放在社會文化這個宏觀背景下研究,強調它會受到意識形態、贊助人、詩學的操控,譯者采用網絡流行語、本土特色鮮明的語言、獨具漢語文化特色的語言對原文本進行操控改寫,使譯文符合當前歷史時期觀眾的期待視野,促進文化交流,推動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