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小琴+呼賽平
摘 要 BOPPPS教學模式的引入使“概論”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提高,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特點和要求決定了不能生搬硬套BOPPPS教學模式,要因課制宜,靈活運用。
關鍵詞 BOPPPS 教學模式 “概論”課程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47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OPPPS teaching model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of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but the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have determined that the BOPPPS teaching mode can not be applied.
Keywords BOPPPS teaching mode; "Introduction" Course; classroom teaching
BOPPPS教學模式是一種符合教學曲線理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參與式互動和反饋的新型教學模式,以有效教學著稱。探索在“概論”課教學中運用BOPPPS教學模式,對提高課堂教學吸引力和課程教學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1 BOPPPS教學模式概述
BOPPPS模型將課堂教學過程規劃分為6個階段(或元素):導入(Bridge-in)、目標(Objective)、預評價(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評價(Postassessment)、總結(Summary/Closure),簡稱BOPPPS。導入元素(Bridgein),通過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其產生學習動力導入新內容的學習;目標元素(Objective)主要根據布魯姆學習目標分類的認知、情感和技能三個方面明確指出通過學習應該達到的要求和水平;預評價階段(Pre-assessment)主要用來評測學習者現在所知道的和所理解的,用于指導教學后續安排,以及提醒學習者自己已經學會的知識;課堂參與階段(Participatory)主要是采用積極的學習策略使學習者深度參與到課堂中來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后測階段(Post-assessment)主要是確定學習者在經過本次課堂學習后與教學目標相關聯的知識掌握程度;總結階段(Summary)主要是給教師和學習者提供一個共同反思的機會,學生反思自己學到了什么,教師反思本次授課存在的問題或為下次課程教學內容作鋪墊。
2 BOPPPS教學模式在“概論”課堂的應用
“概論”課堂教學常常也會有類似BOPPPS的教學環節,如導入、目標、討論、課堂練習、小結等,但BOPPPS教學模型更加強調幾個元素在課堂中的地位,突出了參與式學習,強調學習者在課堂中的主動角色,這是BOPPPS模型與傳統課堂教學設計的根本區別。根據教學曲線調查研究發現,45分鐘的課堂教學,開始上課時段和快下課時段是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兩個高峰時段,在課堂中段時間學生的注意力開始渙散。在傳統課堂教學組織流程中,恰恰是在課堂中段時間教師的專注力最高,這與教學曲線理論相違背。BOPPPS教學操作流程的特色教學環節是在學習者注意力開始渙散的時候及時引入課堂參與式教學。在組織課堂教學流程時,圍繞明確的學習目標,按照“導學引入—生成問題—參與研討—檢測評價”的流程進行。BOPPPS模型的課堂操作流程不僅能夠喚回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起學生課堂合作學習的熱情,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這是實現教學反饋的關鍵環節。
我們以“辛亥革命”教學知識點為例來解析BOPPPS教學模式在“概論”課堂的應用。知識點來自教材第二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的第一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的依據。“辛亥革命”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代表,只有對“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舊民主主義革命進行深入剖析和總結,才能順利過渡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相關知識點的教學。這一知識點的基礎是先修課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同學們的知識儲備是課堂參與互動的必備條件。
2.1 課堂導入(Bridge-in)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敲在學生心靈的第一錘。課堂導入即采用比較巧妙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教學內容,目的是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常見的比較有效的課堂導入方法有問題導入法、案例導入法、視頻導入法等。“辛亥革命”教學知識點采用的是問題導入法,為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我們把同學們求學和生活的城市——武漢與知識點有機結合起來設計問題:同學們知道武漢有哪些地名路名與辛亥革命有關?武漢本地同學請舉例講講與辛亥革命有關地名的來歷。接下來就是2分鐘課堂頭腦風暴,自由討論和思考。從課堂教學實施情況來看,同學們學習熱情非常高,討論很激烈,基本能列舉出首義路、民主路、民權路、紅樓革命紀念館等與辛亥革命有關的地名和遺跡。問題導入法和頭腦風暴法很容易讓同學們產生強烈的歷史代入感,原來自己每天走過的路,穿過的小巷,是有著百年歷史光輝的革命遺跡,以后每天走在這樣的路上,穿行在這樣小巷里,歷史責任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2.2 課堂目標(Objective)
課堂目標即通過學習學生可以獲得什么,包括認知、情感和技能三方面目標。“辛亥革命”教學知識點的課堂教學目標如下:第一,通過教學重溫先修課程“近現代史綱要”所學相關知識要點,加深對辛亥革命的認知;第二,通過分析辛亥之城-武漢的前世今生,實現歷史與現代的有機融合,使同學們珍惜今天來之不易幸福生活的同時,進一步升華當代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感;第三,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和實踐踐行能力。通過分析辛亥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讓學生們認識到新舊民主革命轉變、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都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歷史并不遙遠,愛國主義也不空洞,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可以感知歷史,踐行愛國主義精神,我們每天經過武漢辛亥革命遺址時駐足緬懷革命先烈是愛國,只要有機會就向身邊的同學和武漢市民普及這些辛亥革命地名路名的來歷,就是在踐行愛國主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