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霞
摘要:本文從主題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研究背景出發。闡述主題式教學模式的概念、特點、實施過程等。主題教學與傳統的教學相比,能較好地解決當前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課程;主題式教學模式
一、研究背景
為了解決當前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和信息化發展需要。國家在推動基礎和高等教育的同時,大力扶持中職教育的發展。然而中職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個人素養相對偏低。對于中職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而言,他們正處在青春期,自控能力差,沒有升學壓力,厭學情緒較為嚴重。因此,中職學生的教學和管理面臨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尋找更為合理而有效的教學模式。
二、主題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模式介紹
主題式教學模式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設計主題作品的形式進行探究學習的教學活動。
(二)模式特點
主題式教學立足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實際,打破了學生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要求學生在學習情境中進行自主的探究和學習,充分重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它要求師生既是學習情境的組織者,又是學習情境中的共同探討者,有利于構建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同時,它可以打破單一的集體教學的組織形式,允許學生分組討論學習,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
(1)專題性。它要求從科學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立專門的主題,所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要求學生探究的問題具有專題性。例如,生活,社會,科學等方面的內容。
(2)自主性。把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中心來開展教學。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以自己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經過積極的探索和發現、親身的體驗,并嘗試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有利于學生主體意識和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3)實踐性。以學生的主體實踐活動為主線來展開教學。學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在做中學。這使得學生的實踐活動貫穿于學習活動的始終。它特別強調學生的操作和語言等外部的實踐活動,用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發展。而計算機基礎課程恰好屬于實踐性較為強的課程,因此更加符合學科特點。
(4)過程性。更加關注學習的過程。它非常注重學習過程中潛在的教育因素,它強調盡可能地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的發現、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盡可能地像科學家那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經歷一個完整的科學研究過程,體驗發現知識、再創知識的創新過程。
(5)開放性。在學習內容上是開放的,在探究結果的要求上也是開放的。它打破了傳統教學在統一規定下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大膽創新、實現自我超越的學習環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大膽提出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對不同的結果進行分析,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6)綜合性。一是學習內容的綜合性。例如,以《保護環境》為活動主題,要聯系自然環境、生活實際、科學活動等方面的內容。二是探究形式的綜合性。要指導學生對地球環境的歷史及其現狀進行了解,可以采用查找資料、調查訪問、實地考察、科學實驗等活動形式。
(三)模式的實施過程
首先要確定主題,主題要和時代有密切關系,讓學生產生興趣。以Word文字處理中的圖文混排制作小報為案例說明:
模式的基本環節
創設情境——確定主題——自主探究——成果展示——交流評價
(1)創設情境。首先使用大屏幕向學生呈現與圖文混排主題內容相關的情境。可以展示網絡上下載的一些電腦小報,也可以展示上屆學生的優秀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動機。
(2)確立主題。主要包括選擇小報制作的主題,規劃學習小組、制定研究計劃和明確制作要求等。
1)選擇研究主題。首先要確定研究主題,分配研究任務。研究主題要多樣化,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面。采用先由教師確定主題的范圍。再由小組協商選題。最后教師幫助審題。例如,《家鄉美》主題的研究任務為家鄉的歷史與現在,家鄉的名人與名勝等。學生可以通過上述任務來查找資料,調查研究。
2)規劃學習小組。可以根據班級學生人數進行科學分組,一般小組人數不宜過多或者過少,4-6人為宜,人數過少可能不能及時完成任務。人數過多,會導致部分學生無事可做。教師可以根據分組實際情況適當的調整。
3)制定研究計劃。要求每位同學必須制定一份計劃,然后匯總成小組計劃,確定小組的研究方案與具體的實施方案。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有利于教師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監控。
4)明確制作要求。例如,作品要滿足科學性、藝術性、創造性等特點,在實際操作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操作情況提出要求,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采用比較靈活的要求。
(3)學習探究,制作作品。主要包括確定作品構思,收集資料和設計作品等。
1)確定作品構思。每個學習小組根據自己的主題,形成一個設計作品的構思。
2)收集資料。通過網上搜索、查找書刊等形式收集與主題有關的資料。
3)小報制作。把收集好的資料通過WORD圖文混排操作編輯排版成一個完整的主題小報作品。
(4)成果展示,交流評價。教師在上課時安排好每個組的代表進行主題作品的展示,同時對作品進行講解。教師要求全體同學對作品認真觀察每組學生的作品,可以通過小組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三種形式。通過互相交流評價,不僅強化鞏固知識點,還有利于知識的共享。
三、結束語
主題式教學開啟了“先學后教”的模式,真正讓學生在“做中學”。學生在完成主題設計作品的同時也完成了知識點的學習。相比其他教學模式更顯得生動、活潑。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尤其適合中職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學習。因此主題式教學不失為中職學校的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祝智庭主編.信息化教學模式.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趙伶俐編著.課堂教學設計與操作技術.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周敦主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