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今天,宣傳思想工作的社會條件已大不一樣了,我們有些做法過去有效,現在未必有效;有些過去不合時宜,現在卻勢在必行;有些過去不可逾越,現在則需要突破。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作為新聞欄目的主編,筆者長期從事《午間新時空》的編排制作,深感創新對一個新聞欄目的重要性。面對全國眾多的午間新聞欄目,午間新聞該如何突圍,這是值得深思的一個課題。筆者嘗試通過新聞表現形式、媒體融合趨勢、線下線上互動等方面,探討午間新聞欄目該如何創新。
關鍵詞 新時代;午間新聞;創新;突破;互聯網;信息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0-0110-02
1 說新聞
縱觀各兄弟臺午間新聞欄目在名稱上雖然明確“午間”時態,但都趨于雷同,如深圳衛視《正午30分》、上海新聞綜合頻道《午間新聞連連看》、河南衛視《中原午報》、東南衛視《海峽午報》、西藏衛視《午間新聞》、四川新聞頻道《12點新聞現場》、山西衛視《新聞午報》、浙江衛視《午間新聞快報》等,在此,《午間新時空》欄目名稱就顯得與眾不同,不落俗套。但在播報新聞語態上卻仍守在“播新聞”,而不是“說新聞”。“新聞輿論工作者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對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改文風,力戒公文用語,力推新聞用語,眼神要與受眾平視交流,隱去文稿提示器的存在,讓主持人將新聞稿變成有自己風格的語境來“說新聞”,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那么,如何能讓新聞“說”起來呢?閩南說書、福州評話是福建兩大地方方言區的曲藝,這兩種說書形式很受當地百姓的歡迎。《泉州講古》是泉州電視臺名牌閩南語欄目,經過十多年來的運作,已成為泉州一種新的藝術品種走進千家萬戶,講古今故事,說天地傳奇。能否將這些富有地方韻味的形式與“說新聞”進行有機嫁接,開辦一檔《茶余飯后》說新聞的節目板塊,說說百姓身邊的故事,也許這一創新手法能夠吸引眼球,拉近各地觀眾的距離。
2 互聯網思維
當前,全國各大電視媒體都在與互聯網融合,有的形成網臺一體,充分運用互聯網“開放、共享、用戶、跨界”的核心思維創新研發節目。福建網絡廣播電視臺的《海博TV》利用自身平臺的優勢進行了有益地探索。同時,在網臺一體的過程中,發現這種“融合”也形式多于內容,僅僅是傳統意義的電視節目從線下向線上位移,沒有真正做到從內容上加以“融合”。如何將網上直播與傳統意義的電視新聞節目有機地結合起來?央視《走過,我們的2017》有一則很好例子,對湖北武漢“開心奶奶”曹雪梅與得了阿茲海黙氏癥的丈夫不離不棄在網上進行為愛視頻直播的新聞進行追蹤報道,央視記者采訪曹雪梅,了解他們近期的生活狀況,再次走紅,粉絲無數,街頭巷尾都在熱議這對快樂老夫妻。這種百姓自辦直播視頻的“眼球效應”在兩大分眾產生影響,一是老年人群體,二是關愛老年人的年輕群體。這兩大群體已經占據了大眾群體的半壁江山。這種分眾視頻在線上線下融合播出的方式,開拓了創新《午間新時空》另類思路。最起碼從兩個層面來思考《午間新時空》創新,一方面要明確分眾對象,為其量身定制節目內容。另一方面要注意對網上信息進行篩選,加強跟蹤報道,將線上線索與線下報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這兩者之間,跟蹤報道“是很重要的黏合劑”。“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2012年《午間新時空》與優酷合作辦《民間牛人》板塊節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受眾在午休時間能分享到各行各業高人的絕活和趣事,在《午間新時空》播出的同時,還充分利用互聯網點擊率的優勢,擴大《午間新時空》在網上的影響力。
3 互動傳播
《午間新時空》播出形態是在導播間進行新聞直播的。具體表形為演播室主持人播報新聞與新聞事件直播相結合,但這種形式并不常態化,只是在重大或突發事件發生時,記者才在新聞現場直播新聞與演播室編發新聞同步進行。更大程度是采取準直播形式,即事先錄制好的新聞在演播室的直播線上進混編直播。要實現午間新聞真正意義上的直播,就必須做到新聞傳播與新聞事件同步進行,讓受眾直接參與去感受新聞發生的現場。2016年“新春走基層小年特別報道 直播屏南 長橋萬安宴 會親解鄉愁”,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從2月1日至2月3日在福建綜合頻道《午間新時空》進行現場直播。現場不同場景的轉換是通過在演播室的主持人進行承接,直播是立體、全方位的,還調用無人機航拍,從空中看長橋、看漈下村,空地結合,講民風民俗,講廊橋傳承人的故事,講甘國寶家訓和世代習武精神,起到“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作用。這種直播方式僅僅在主持人之間互動,他們與受眾之間仍舊是傳統意義上的單向傳播,這就為《午間新時空》留下了創新的新時空,《午間新時空》如何逾越傳統單向傳播,向與受眾互動方向突破,與互聯網合作,形成“互聯網+電視”是必然的發展方向。目前,常態化合作對象主要是海博TV,2016年6月7日正式上線,是福建網絡廣播電視臺官方移動客戶端。實現了電視、網絡和客戶端等整合互動傳播的全新新聞采編播發流程。現在全國各大電視臺新聞節目都在媒體融合時代進行華麗蛻變,又出現新一輪的競爭態勢,百舸爭流千帆競,借海揚帆奮者先。
4 “快餐式”新聞信息服務
午休時間是短暫的,收視心理是隨意的,信息以“已知”為滿足,所以午間新聞以短平快為主,新聞要短,信息量要大。30分鐘的《午間新時空》新聞播發量一般都在20多條,每條新聞約1分鐘左右。新聞信息“碎片化”和“扁平化”之后不等于新聞沒有深度。哪怕是“一句話新聞”也是有信息量的。以2018年1月1日《午間新時空》播出為例,節目編排七檔,分別是:《你好,2018》報道五一廣場福州國旗護衛隊升國旗儀式、《2017這一年,贊》《新年第一天,一批新規正式實施》《運動迎新年,快樂共分享》《樂享元旦小長假》《廈門地鐵一號線開通》《環球視野》報道異國的跨年活動等約24條新聞,同時還多次插播廣告,將近5分鐘,實際節目長度約25分鐘。其中《新年第一天,一批新規正式實施》有6條新聞,長度為2分鐘,平均每條新聞在20秒左右。內容是:
1)網絡外賣者應有實體店。
2)強迫購物將被吊銷導游資格證。
3)刷單炒信可吊銷營業執照。
4)新能源車購置稅繼續免。
5)小排量車購置稅將恢復到10%。
6)企業排污戴上緊箍咒。
每條新聞都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信息體小量大,而且明確,符合受眾午間截獲新聞信息的心理需求。
5 結論
綜上所述,午間新聞要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基礎上,順應新時代、新趨勢,拓寬思路,大膽與移動互聯緊密接軌,與新媒體親密合作,降低主流媒體高高在上的姿態,以親民的短、平、快節奏,吸引更多受眾。唯有創新,才能常新,才能留住觀眾。
參考文獻
[1]劉智輝.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縣級電視臺新聞策劃的發展研究[J].科技傳播,2018(1).
[2]梁伊人.電視午間新聞的趨勢與特征[J].視聽界,2017(4):87-90.
[3]問題,邢立雙.競爭與整合:當前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發展路徑分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6):7-10.
[4]尹雪艷.地方級廣播電臺午間新聞節目如何在“夾縫”中求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13(6):142-143.
[5]利敏.新時代下如何轉變傳統媒體的運營模式——以惠州電視臺《午間新聞》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7(10):58.
[6]鄭敏璇,林曉慧.論電視新聞報道的媒介融合——以廣東衛視《午間新聞》為例[J].南方電視學刊,2013(2):98-100.
[7]田孟龍.新時代電視新聞中平民化視角運用的創新思維——以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獲獎電視新聞作品為例[J].新聞傳播,2018(1):45-46.
作者簡介:許鵑娟,中級編輯,研究方向為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