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要】身為社會主義的繼承人,必須具備的素質是創新。這是必須具備的能力特質。當今時代,最需要的就是創新型人才。當今社會,主要以培養創新人才,提高青少年的實踐動手能力為基礎。 想要提升教育素質,就必須要增強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只有將創新作為發展方向,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與熱情。使學生能夠將知識融會貫通,將知識學活,不斷的充實自己。創新能力是青少年必須具備的性質,因此,加強青少年的創新能力是當今小學語文教育的重點發展方向。
【關鍵詞】興趣創新 能力 思維自主 合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062-02
真正的教學藝術,不是在于傳授知識的多少,而是在于激勵,鼓勵學生,喚醒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老師的鼓舞,從而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喜歡上學習,愛上學習,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當今社會,重點推行的就是要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但是,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這是當今社會的主要課題之一。也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難題。小學語文教育,可以為人的一生打下基礎。這個階段,是培養人們創新能力的重要階段。將課堂教學充分的發揮出來,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增加學生的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本文主要就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一、激發興趣,誘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只有具備了創新意識,才能夠創新。沒有創新意識的話,想創新也沒有動力。創新意識主要包括,好奇心、求知欲等各個方面組成。他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在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的結合教科書的案例,教育素材,鼓勵,引導學生進行提問,提出質疑。將學生的好奇心升華為求知欲。
在當今時代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改變教學方法,改變教學觀念。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有著很強的求知欲。很容易對事物提出問題。身為教師,就要抓住小孩子好奇,求知的特點,激發孩子們的學習欲望。培養孩子們的創新能力。
興趣可以很好的發展孩子的思維方式。擁有一個良好的思維方式,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挖掘出教學本身的樂趣,根據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從孩子的自身出發。引導孩子使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要善于開發和引導利用孩子的好奇心,使其變成求知欲。
在語文的教學之中,我們要將孩子帶入成為一個在知識天地探索的一名探索者。不斷地為了獲取新知識而努力。這對于教師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師不斷地更新講課方式,運用不同的講課模式,引導學生,教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營造氛圍,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
在上課過程中,我們應該制造一種輕松舒適的上課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言,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雖然有時候,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跟文章的主旨不是相符的,但是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就已經很好了,對于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了一個很好的作用。這個過程鍛煉的是學生的靈感,是學生的積極性。他們的思維處于亢奮的狀態,他們才會去思考,去觀察。
三、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創新。
創新精神的培養,就是讓學生再次的發現知識,將學到的知識重新組合一遍,創造出來以前沒有的東西,就是創新。在語文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將課本與現實生活密切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進行創新,進行探索。我們也應該多關注一下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創新思維的基礎。只有具有良好的想象力,才能夠創新出來新鮮的事物。所以,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各種手段都運用起來,充分的學習各個教學方式的優點,融會貫通。根據現實生活的情況,對于學生進行思維的聯系,敢想,敢做。
四、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一點點成就,從而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望。孩子總希望自己學到的知識能夠運用上,得到家長老師的夸獎。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大人們需要經常地發現孩子的成就,并對其提出表揚。老師也要引導孩子對自己做的事情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成果。在這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孩子的作品,及時做出肯定以及表揚。對于學生的異想天開的想法要加以保護,使學生能夠放心大膽地進行思考,進行動腦。在表揚中,學生不光能夠得到滿足,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對于下次創新的渴望,形成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能夠得到更大的發揮。
想要培養創新精神,就要教師不斷地改變教學方式,不斷地鼓勵孩子動腦,并將其與現實相結合。發揮學科的優勢。多創造機會,讓孩子參與進去,敢于動腦,敢于想象,敢于創新,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余琪.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創新能力培養[J].小作家2014(1):58.
[2]辛錫恒.如何在農村小學語文小班化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試題與研究2014(13):103.
[3]樊清山.小學語文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J].教育教學論壇2013(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