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溫我國二外法語課堂普遍受到課時、人數等條件制約,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為應對這一現狀,筆者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動力入手,嘗試以文化導入法提升學習興趣,改善教學質量。在實踐中,文化導入法不僅應用在教師輸入環節,也應用在學生成果輸出環節,本文即是對此次教改嘗試的記錄與思考。
【關鍵詞】二外法語 學習興趣 文化導入
【中圖分類號】H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109-02
一、二外法語課堂的困境
法語是“入門難”的語言,從讀音規則到陰陽性、動詞變位都十分繁瑣,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復習與記憶。然而二外法語普遍學時少內容多,學生在入門階段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形成“畏難—逃避—難上加難”的惡性循環。
另外法語班的人數往往較多,傳統課堂中較為單一的學生參與形式難以調動所有同學的積極性,導致部分同學在教學活動中漸漸邊緣化,甚至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
然而學時少、人數多等客觀限制很難突破,只有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以學生的主動學習來彌補先天的不足。況且內生性的學習動力一旦形成,其效果也遠勝于外部的壓力。
二、以文化導入法提升學習興趣的思路來源
隨著社會的發展,語言教學的目的越來越傾向于對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而對目的語文化的了解是前提。并且當學生對目的語所承載的文化產生了興趣,自然會使用語言這個載體去進行更多的文化探索,并在探索過程中加強語言的應用能力,良性循環從而生成。
而且法語所承載的文化正是一個豐富多彩,取之不竭的寶藏。法國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學藝術、美麗的風景、優雅的生活方式、法國人“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清醒幽默的生活態度都是能夠激發學生內在動力的潛在興趣點。
三、以文化導入法培養學習興趣的途徑嘗試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從兩個途徑使用文化導入法激發學習興趣:首先是在教師輸入環節盡可能多的采用體現法國文化的內容作為教學載體,使課堂更具吸引力;其次是創造多元的學習成果輸出渠道,為學生提供展示的空間,體驗學習的成就感。
1.教師輸入環節。以教材為綱要,但不限于教材內容,而是在每一個教學環節加入法國文化的內容。①文化載體的獲取與選擇。材料來源:在選擇文化載體時,盡量選擇真實的、實用的、能引起學生興趣和共鳴的材料。在網絡時代,豐富而優質的資源唾手可得。筆者在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渠道獲取文化載體:經典教材:原版教材《走遍法國》、《你好法語》、《旅游閱讀學法語》、《新經典法語》等,經典教材的編寫本來就注重文化性,且在知識點上與所授教材較容易結合,使用起來十分方便;網絡取材:近年來優秀的法語學習網站越來越多,質量日趨上成,實在是法語教學的得意助手,筆者常用的有APP“每日法語聽力”、“法語助手”,微信公眾號“法語法國”,網站如“滬江法語”、“法語學習網”及bilibili等。②輸入形式。課堂內:融入語言教學中的文化介紹:挖掘詞匯與篇章的文化內涵,介紹背景知識,進行跨文化比較等;系統性的文化介紹:設置“法蘭西點滴”欄目(5分鐘左右)作為每次課的結尾,目的一是為了讓學生對法國文化有個大致了解,二是為了讓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點進行深入探究(學生成果輸出方式中有一種是自選主題介紹法國文化),在信息搜索的過程中不自覺使用語言。這部分內容主要以《法國概況》為框架,并利用網絡對新信息加以補充。課外:微信群推送法語文化的文章,維持學生對法語世界的關注。③文化輸入的原則:適時適度,循序漸進。在入門階段多采用圖片、視頻等載體,旨在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不在于挖掘資料中的語言內容。基礎階段多使用弱文字載體的資料(如名言警句、歌詞、簡易讀物等)。提高階段則使用較強文字載體的資料(如文學讀物、電影臺詞、詩歌等),引導學生欣賞法語本身的美感。
2.學生輸出環節。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環節不夠重視,無論是在輸出的渠道還是在輸出的內容上都有許多局限。然而學習需要反饋,尤其是習慣了互聯網及時反饋的新一代大學生們。創造多元的輸出渠道,讓他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能夠時時體驗到學習的價值和成就感,對提升學習興趣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輸出渠道和內容的多樣化也可以讓學業水平、性格各異的同學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①設置文化展示區。在教室布置出一塊法國文化展示區,定期更換主題,令學生分小組輪主持展示區的布置。允許小組自由選題(如旅游、藝術、歷史、人物、社會現象等),制作成圖文結合的介紹材料在展示區展出,其他同學可以發表看法或添加補充信息。這樣的做法既可以增加教室的法語氛圍,又可以拓展學生對法國文化的了解,部分同學的“產出”的過程正是其它同學的“吸入”過程。②翻譯秀場。翻譯是學習語言的法寶之一。可以在文化展示區旁邊設立翻譯秀場,定期發給學生統一的翻譯素材,鼓勵大家將作品在秀場進行競技展出。這樣既能提高成就感,也能勾起好勝心。③課堂“小劇場”。模擬真實交際場景,設立“小劇場”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培養語感和交際能力。可以由學生自己創造劇情,也可以選取法語原版視頻教材如《走遍法國》中的場景,讓學生再現。④舉辦主題活動。如法語書法比賽;歌曲比賽;詩歌朗誦會;法國文學讀書會;法國電影欣賞等。⑤微信群分享。鼓勵學生在微信群分享自己喜歡的法國文學作品、歌曲或影視作品;或就一主題進行討論或辯論。
四、文化導入法提升學習興趣的幾點思考
在以文化導入法提高學習興趣的嘗試中,筆者對這一方法有以下幾點思考:
1.要想得心應手的使用文化導入法需要教師大量的內容儲備及經驗積累。
2.要不忘初心,始終明確文化導入是為語言教學服務的,不能把語言課上成文化課。
3.材料貴在使用恰當,同一材料可多層次運用。以對法國購物網站的使用為例:在語音階段可以僅讓學生找到并讀出熟悉的品牌。在基礎階段可以讓學生搜索指定物品。比如在綜合購物網站laredoute上找一條女性長袖套頭毛衣,在搜索過程中,學生需要了解物品分類層次,鑒別出mode femme–vetement–pull–manche longue等等大量詞匯信息。在提高階段可以要求學生選擇一款性價比最高的產品,并給出理由。這時學生不光要找到多個品牌的同類產品,而且需要閱讀產品介紹找出該產品的優缺點。
4.在學習成果輸出環節注重小組學習模式,可以增加學習趣味、提高效率、減輕個人的畏難情緒和焦慮感。
總之,面對二外法語的客觀限制我們應該在做好“師傅領進門”的基礎上,努力培養學生日后“自己修行”的能力,而激發學生的內生學習動力是培養其“自己修行”能力的基礎。培養學生對法語文化的興趣對于提升其法語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然而要運用好文化導入法則需要教師長期不懈的修煉,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張赟.二外法語教學中的文化環境構建法[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3).
[2]張小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改進外語教學手段[J].山西財經學院學報,1995,(S1).
[3]朱秀麗.情感因素與外語教學[J].吉林教育-現代教育學刊,2017,(08).
作者簡介:
沈詩穎(1977-),女,漢族,山東棗莊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中法教育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