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高等職業教育對學生的培養目標的角度,結合課程目標及本院實際情況,從教學內容選取、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實訓基地建設與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對課程建設進行積極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關鍵詞】高職教育 課程目標 課程建設 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246-02
《商品學基礎與實務》是我院市場營銷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對于市場營銷專業來說,本課程在課程體系中居于基礎地位,是一門起點課程,開設的時間一般早于專業核心課。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培養的是具有良好綜合素質和現代市場營銷理論知識及技能,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營銷能力,適應市場營銷第一線需要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商品學基礎與實務》圍繞專業培養目標,主要培養學生的“商品管理與經營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本專業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為后續專業課程的銜接和將來從事營銷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論與技能基礎,同時也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其他能力培養起到支撐和鋪墊的作用。基于這一課程目標,我們結合課程及教學對象的特點,在課程改革和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教學內容改革與效果
本課程選用的教材以《商品學基礎》和《商品學實務》兩本教材為主,在教學內容選取上我們遵循三個原則:
1.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序化
本課程的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商品經營與管理能力”,使學生能勝任超市或商場的基層管理工作,根據這種能力的需要,我們將教材內容整合序化為商品學認知、商品分類、商品質量管理、商品質量監督、常見商品認知五大項目,并以具體任務為載體,突出職業技能訓練。
2.根據生源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取舍
本課程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門專業課,加之高職學生大多知識基礎薄弱,按照“理論適度、重在技能”的原則,對涉及高中生物、物理、化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進行了刪減或省略,盡量把它們融合到技能訓練中講解,這樣可以弱化課程學習的難度,吸引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
3.參照職業崗位需求、商品營業員職業標準進行實訓任務設計
我們走訪了遵義市各大商場和超市(包括北京華聯、沃爾瑪、蘇寧電器、喜洋洋超市等),通過與行業專家探討,進行職業崗位調研,并召集專業教師進行課程設計研討,同時參照商品營業員國家職業標準進行實訓任務設計,強化技能訓練,使學生的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一致,實現“教以就業,學以創業”的職業教育目標。
二、教學方法、手段改革與效果
推行以“就業為導向”的技能型教學模式,實施項目教學法,按照項目教學法的六個環節即信息資訊——制定計劃——作出決策——操作實施——檢驗校正——總結評價實施實訓教學,以行動為導向,將理論與實踐交替融合,做到理中有實,實中有理,并以學生為主體,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突出工作能力、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的培養;利用市場調查、案例分析、情景模擬、頂崗實訓、實地參觀等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推進理實一體化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影像設備、教學實訓超市、校外實習基地等教學條件,將知識點分解為技能點,實現講授與實訓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實踐,提高教、學效果;利用學院精品課程網站,將課程標準、實訓指導、實訓任務單、電子課件、考核標準、習題案例全部上網,構建師生交流平臺,打破時空限制,線上自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三、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模式的改革,助推課程建設效果
1.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及管理模式的改革
我們與今天集團遵義喜洋洋超市合作,建成了占地約200平米的教學實訓超市,為實訓教學提供了充分而有利的教學條件。在實訓超市的運營上,我們采取了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經營管理模式。實訓超市的店長、采購主管、收銀主管、賣場主管、倉庫主管、后臺主管、出納等管理崗位均由學生擔任,并設采購員、收銀員、導購員、保管員等基礎崗位,由學生分組進行輪訓。教師負責指導各管理崗位工作,各管理崗位負責指導所轄基礎崗位工作,充分發揮學生經營管理的能動性。教師定期對各實訓小組的經營業績進行評比,及時對表現出色的團隊給予肯定和獎勵,這樣既營造了職業氛圍,又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協作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成功并樹立職業自信,也為學生將來由基礎崗位晉升到管理崗位積聚潛能。
2.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我們通過與多家企業簽署合作協議,讓學生能夠在實際工作中、真實崗位上不斷鞏固和強化職業崗位知識和職業崗位技能。目前與我系建立合作關系的有遵義喜洋洋超市、蘇寧電器、美心防盜門、遵義三農農資公司、居夢園家居、遵義辣椒食品廠等六家企業。為學生的校外實訓、頂崗實習乃至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四、通過課程改革與建設,建立課程特色與優勢
1.突出第一堂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精心的課程導入設計,第一堂課從參觀實訓超市開始,讓學生觀察并通過提問、引導思考,向學生明確本課程的學習目標即培養商品經營與管理的能力,能勝任商場或超市的基層管理工作,讓學生清楚明白地來學習這門課程,有了目標才會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2.課崗結合,推行項目教學法
根據對職業崗位的調研結果并結合商品營業員國家職業標準,我們把課程整體劃分為五大項目,每一個項目都有對應的職業崗位知識和職業崗位技能要求。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與實訓,97%以上的學生能勝任商品營業員各崗位工作,為今后的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學訓融合,強調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的培養
按照職業教育“理論夠用,重在能力”的原則,我們依據職業崗位職能及內容設計了理論教學,依據職業崗位技能要求設計了實訓教學,理論與實訓交替融合,做到邊學邊訓,邊訓邊學,學訓合一,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和職業能力的訓練。
4.工學結合,強化崗位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
充分利用校內、校外實訓實習基地,采取一訓兩線的模式即通過校內超市實訓和校外企業實習,實現工學結合,強化職業崗位技能訓練,讓學生充分實踐商品經營與管理的各個環節,增強學生快速上崗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五、課程考核標準的改革,保證課程建設效果
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面評價,重點考核職業崗位知識和職業崗位技能,突出職業技能測試。
1.考核方式
由期末考核與平時考核兩部分組成,打破傳統的單純記憶的理論考核方式,采取能充分體現學生能力水平的市場調查、案例分析、討論發言、實訓操作、頂崗實習等多樣化的考核方式。
A.期末考核
①理論基礎考核:考試命題科學,題型多樣,有專門的試題庫涵蓋課程的主要內容。主要考核學生對相關職業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理論考試采用閉卷形式進行考核,占期末考核成績的40%。
②崗位技能考核:根據學生分組進入實訓超市輪崗實習的情況進行評價,包括工作態度、工作表現、工作業績等方面,采取學生自評(占10%)、小組互評(占20%)、教師評價(占50%)、顧客評價(占20%)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評價,占期末考核成績的60%。
B.平時考核
根據課堂考勤(占10%)、討論發言(占20%)、作業報告(占20%)、學習態度(占10%)、實訓任務完成(占40%)等進行評定,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面評價,不僅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還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職業素養。
2.成績評定
課程總成績由平時考核50%和期末考核50%組成。
六、走出校園,利用課程建設成果服務社會
利用本課程團隊的專業優勢及教學特色,走出校門,服務社會。多次參與了遵義市各縣鄉農民工再就業培訓工作。為1000余名農民工進行商品營業員職業崗位培訓,得到了受訓學員的一致好評和當地主管部門的高度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工就業能力,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國珍.高職《商品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上海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2)
[2]陸影.高職教育《商品學》課程改革初探[J].職業教育研究,2015,(2)
作者簡介:
解俊霞(1974-),女,貴州遵義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