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臨泉縣白廟鎮姚集小學 劉雪梅
數學其實存在于一個浩瀚的空間宇宙之中,它既有平面的一維關系,同時也存在立體的多維關系。要想在數學的世界里盡情遨游,則應該先具備數學基本的邏輯能力,這是組織數學體系的基本要求。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進行教學,有針對性地選擇相關的問題,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因此,通過對不同的邏輯思維方法的應用,讓學生參與到相關的問題的研究和探索中,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探析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邏輯能力,希望能為同行參考借鑒。
古語有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藗儗祵W的第一印象就是數字,那么在小學這個階段,應該把建立數字意識作為學習數學的第一步。因此,建立數字意識,是打開學生對于數學認識的第一扇大門。
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單位“1”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為了讓學生能理解單位“1”的實際含義,我將一個蘋果、一袋蘋果、一箱蘋果這三類蘋果堆放在講臺上,演示給學生看,讓學生看到計量單位的變化,向學生講解一個事物、一個種類、一個數的總和都可以進行均分,都有可能成為某一大類中的單位“1”。之后,我拿出一個蘋果,將其放到一袋蘋果中,并告訴學生:這是一個蘋果,現在放在這一袋蘋果中,那么這個蘋果就是這一袋蘋果中的幾分之一。通過這一過程的演示,學生腦海中可以完成對單位“1”的構建。在這個思考過程中,既形象地讓學生理解了單位“1”的實際含義,化抽象為具體,同時也向學生傳遞了“凡事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沒有什么事物是一成不變的”的思想。此舉可以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活躍思維,根據不同情境思考眼下的問題,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邏輯力。
當平面的一維世界已經被小學生接受和認知時,第二步就是進入數學這扇大門,欣賞了解這個多維空間,在大腦中構建立體空間感。通過營造立體空間感來完善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與認識,這都有助于小學生數學邏輯力的培養,因此,構建立體空間感,是幫助學生走進數學世界的有效鑰匙。
例如,在教學“圓柱”這一節的時候,大家通常的邏輯思維是: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或者正方形。小學生對于這一概念的理解其實并不透徹。所以,為了使學生能對概念進行理解并且活學活用,我在課前要求他們準備一把剪刀和一個紙制的圓柱體。上課我便讓學生垂直剪開圓柱,并將其展開,學生發現,由于紙張不同,剪開后發現圓柱的側面是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然后,我又讓同學們斜著剪開圓柱,同學們驚奇地發現,這次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竟然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當我們平時是沿圓柱的母線,即側面上一條與底垂直的線剪開時,這時的展開圖是矩形;當剪開線不與底面垂直時,則側面展開圖就是平行四邊形。通過這次實踐操作,讓同學們在腦海中構建出了圓柱的空間立體感,并且在空間立體感中又靈活運用了之前所學的平面知識,平面與立體的思維相互交織,有助于小學生數學邏輯力的培養與提升。
制造數字聯系的目的是在小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數學體系,這種數字聯系指的是加減乘除的運算。因此,制造數字聯系,是幫助學生建立數學邏輯意識的有效途徑。
例如,在教學“除數”這一節時,書上有一個定義:“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為了實現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的建立,我給同學們舉例:10除以2等于5,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2倍,則演變為20除以4,結果還是等于5。為了方便同學理解與掌握,又隨即讓同學說了幾個數字進行乘除運算,同樣驗證了書上的定義。最后,直接就讓學生自己舉數字,自己解答。整個活動下來,課堂效果十分好,同學們對于定義的掌握十分透徹,并且通過一系列運算,幫助同學們鞏固了基礎知識,也讓同學們建立了對數字的聯系,有助于增強對小學數學邏輯力的培養。
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正因為如此,才更應該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這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以及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與特色,個性化地為學生定制數學課堂教學。因此,教師應通過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數學思維邏輯意識,逐漸養成自己獨立思考的習慣,面對生活中的物體能進行數學方面的快速反應,以此來培養出多種數學邏輯思維方法,全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