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集美中學 鄭仕福
初中升入高中是學生重要的學習時期,這時候需要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學生才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是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的重要性,只是還遵循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理念和模式,學生根本無法充分理解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更加無法接受初中數學知識和高中數學知識難度差,所以教師要加強對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工作的重視度,讓學生能夠在初中階段就奠定扎實的基礎,從而在深入高中之后能夠完全掌握所學到的數學知識。
目前很多院校沒有意識到初高中數學銜接的重要性,存在高中教學難度較大的現狀,很多學生在學習初中數學知識之后無法完全接受高中數學知識,沒有一個良好的過渡時期,從而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嚴重時部分學生放棄了對數學的學習。在高考中數學占據了150分,在教學容量與難度上較為初中都有所提高,學生已經不能夠只靠簡單記憶來理解數學知識,需要不斷地去發現、思考、歸納、總結,部分學生就會不適應這種高難度的學習狀態,產生較大的心理學習壓力。
在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之后,初中教學由之前的四年壓縮成了三年,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初中數學教材內容實行了壓縮,例如根與系的關系、十字相乘法等難度都降低了,但是學生在升入了高中以后,突然數學知識量急劇增加,學生很難適應學習量,例如在高一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向量、三角函數、數列、函數、簡易邏輯語言等,這對學生的學習素質要求更高,讓很多學生陷入了數學學習困境之中。
高中相對于初中數學來說任務量加大、難度增加,所以在數學方法上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在初中的時候,教學任務較少,教師就會利用大量的時間詳細講解,讓學生對所學到的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知,但是高中任務量非常的大,教師往往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就會過度注重書本知識,而忽視了課外知識的延伸,很多時候學生還沒有完全對所學知識有一定的掌握,就進入了下一章節的數學學習中,大大降低了數學課堂學習效率與質量。
經過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在升入高中之后數學成績下降主要是受到心理因素、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影響,所以加強對數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教師要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改變以往傳統灌輸式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其次,教師需要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習慣,很多學生還是習慣于被動地去接受知識,但是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自主去探索和分析,這時候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教師要培養學生堅韌的學習意志,無論學習道路多么苦難都要努力去克服。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夠盡快跟得上教學進度,不會因為初中升為高中而有學習壓力。
目前學生在初中升入高中之后經常會出現跟不上教學進度的現狀,這都是因為初中、高中數學知識存在“脫節”的問題,所以教師要加強對相應習題的訓練與內容的補充工作,對于初中、高中中存在的銜接點要加強訓練工作 ,例如在高中時期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去復習韋達定理、一元二次方程求解等,這樣才能夠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很多學生在初中數學成績很好,但是在升入高中之后完全跟不上教學進度,這是因為高中數學內容增大,難度也在不斷增加,這時候教師就需要適當地降低教學的起點,充分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進度和情況,采取“分層次、多訓練、小梯度、低起點”的教學方法,在剛升入高中的時候放慢進度,然后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逐漸去加大教學的難度,相應的加快教學節奏。教師還要改變以往的“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理念,而是更加注重過程,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知,才能夠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總之,要想做好初中、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工作,教師首先需要了解初中、高中教學內容量、難度的差別,并且去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與進度,設定相應的教學方案,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周愛國.合理做好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研究與分析[J].才智,2011(20):169-170.
[2]馬仁珠.構建橋梁,走進高一—淺析初高中數學的教學銜接[J].龍巖學院學報,2005(S1):188-18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