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東北塘中學 章澤華
有始有終是保證課堂教學連貫性的重要策略。就初中數學而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都會或多或少地重首輕尾,常常在課堂的開端,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去設計導入環節,忽略了課堂小結,從而在課堂的結尾草草結束。實際上,課堂的結尾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完美的結尾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潛在作用,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與歸納。那么具體來說,初中數學教學中有哪些課堂小結的有效途徑呢?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當前階段的課堂教學上,教師經常會采用問題探究作為導入新課的方式。簡言之,就是在講授新知識之前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通過這個問題的引導來促進學生思考和學習新的知識。對于這種常見的教學方式,我們也應當設計出相對應的課堂結尾方式。于是,首尾呼應法就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一節課程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堂的末尾重提開端時所引入的問題,然后帶領學生一起運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歸納總結新知識的運用方法。這樣的課堂小結方式,能夠讓教學過程變得更加完整,更重要的是,可以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在帶領學生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的時候,在課堂上利用一個情景問題來引導學生復習舊知識,開始新知識的教學,如題:籃球聯賽中,每場比賽都要分出勝負,每隊勝1場得2分,負1場得1分。某隊為了爭取較好名次想在全部22場比賽中得到40分,那么這個隊勝負場數應分別是多少?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很快進入到了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一節課結束之后,大部分的同學已經對二元一次方程組有了熟練的掌握,于是我在課堂的小結環節引導學生回過頭來看這道題,并用今天剛學習的知識解決。對于這道題,學生能夠直接設出兩個未知數,勝x場,負y場,并列出方程組解方程組可以得出x=18,y=4,與先前用一元一次方程計算出的結果一致。
在潛意識里,大多數的人會把課堂小結看作為是一節課的結尾,是對所學知識的總結。實際上,課堂結尾具有多種功能,它不僅僅能夠對學生在課上所學的知識進行總體的回顧,還能夠對學生產生引導作用,活躍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具體來說,教師在設計課堂小結的環節時,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拓展性的問題。通過這種拓展式小結,讓學生既總結了所學知識,又能夠帶著新的問題去進行積極的探究。簡而言之,拓展式小結更加注重在課堂的結尾向學生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這種小結的方式適用范圍廣,并且靈活性高。我們可以選擇與本節課相關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也可以適當融入一些下節課的知識點,促進學生主動預習。
在學習完有理數的加法這部分內容之后,我首先帶學生對有理數的加法法則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同號兩數相加,怎么計算?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怎么計算?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呢?一個數同0相加,得多少?隨后,我向學生提出一個拓展問題,這個問題是即將要學習的有理數的減法計算,如題: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法,知道了16+(-9)=7,那么16-(-9)的結果是多少呢?利用這個問題,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下節課的內容,引導學生在課下的時候,對有理數的減法這部分內容進行主動預習。
在經過了一節課的學習之后,學生難免會有一種疲倦的感覺。因此,我們可以適當地在課堂小結上進行放松,利用趣味化的方式來設置小結,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放松自己的學習神經,感受數學課堂的樂趣。說到底,趣味化的課堂小結還是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趣味式小結已經逐漸有了更加廣泛的運用,利用這種方法作為課堂的結尾,既能夠讓數學課堂的氛圍變得更加活潑,又能夠保持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如果運用得當,還能夠有效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記憶能力。比如說我們可以將一節課所學的內容串在一起,與學生一起編一個打油詩;或者以所學內容為基礎,設計一個游戲類型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再或者用一首節奏優美的歌曲作為結尾,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數學知識內容中有許多相對來說比較抽象的邏輯概念、公式法則,學生在理解和記憶的時候會有一定的難度。對此,我經常在課堂的結尾和學生一起總結,將學到的知識以一種便于記憶、朗朗上口的形式總結成幾句口訣。比如說在學習完合并同類項這部分內容之后,學生學到了兩條法則:1.合并同類項后,所得項的系數是合并前各同類項的系數之和,且字母連同它的指數不變。字母不變,系數相加減。2.同類項的系數相加,所得的結果作為系數,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我和學生一起編了這樣的口訣來幫助記憶:合并同類項,法則不能忘,只求系數代數和,字母指數是原樣。這個口訣簡單好記,朗朗上口,一下就讓本節課的知識內容變得活潑起來。
一節完美的初中數學課堂,需要配合一個完美的課題小結。總而言之,課堂小結方式的運用需要教師付之以更多的關注。只有合理運用,課堂小結才能夠表現出應有的簡約性、靈活性、引導性等特點,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1]蓋群.巧用“做數學”,創新初中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4(13).
[2]顧友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人文教育的方法[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07).
[3]張亞峰.初中數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4(10).
[4]孫俊紅.初中數學教學特點及其結課方法評議[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10).
[5]陳秀芬.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結課[J].中學教學參考,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