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開發區國際學校 童曉花
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各行各業都對此做出了或多或少的回應,然而核心素養的定義在當下數學教育方面仍不明確。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理應明確數學核心素養概念、定位自身教學目的、優化教學模式,通過課堂教學、課后引導等途徑逐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彰顯學生素養,進而有效提升小學生數學水平,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教師作為學生的導航,對于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倘若教師對于核心素養的理解不夠透徹,盲目進行課程改革、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并不見得有利。因此,教師在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理應明確核心素養的定義,不斷提升自身教學素質,通過自身的完善發展給予學生進行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條件,進而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教師在進行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教學之前理應通過自身理解明確核心素養的定義。教師理應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并不只是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應付初中會考這兩種。在核心素養要求下的數學教育理應朝著學生數學能力的綜合應用發展。當代年輕人的知識不應只停留在課本上,真正應用到實際的知識才是最有用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參加講座、查閱資料等途徑打開自身思維,明確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向,敢于打破自我教學常規進行符合當今核心素養總發展趨向的數學教學。通過教師自身的逐步改變,一步步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發展。
當今時代下的數學教學理應是理性化、思維多樣化的。教師作為學生的領頭羊,直接影響著學生發展的總體趨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理應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明確核心素養大致定位。通過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自身、融入教學逐步影響學生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學習,學習”顧名思義,學為主、教為輔。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誤解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是教師群體。許多教師總是將自身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本體,抱著“只要我教得好,學生就能學好”的念頭。然而縱使教師如何努力,學生沒有接收到、學生不想接收一切都毫無意義。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理應鼓勵學生發揚自身學習主體作用,切實培養數學核心素養、提升自身數學水平。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翻轉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如我在教學過程中就曾多次利用翻轉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信心乃至數學核心素養。我在講解《多邊形面積》過程中總是遇到圖形分割形式多樣、講解煩瑣等問題,常常在講完之后有學生過來問我換一種切割辦法是否可行。為了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敢于質疑的數學素養,我多次肯定學生的答案并將學生的解法闡述給其他學生,長此以往難免會產生一種疲勞感。為了減輕自身負擔、提升教學效率,在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核心素養培養的出發點上,我鼓勵學生上臺為學生講解自身對于題目的思考,我則在一旁為學生進行進一步翻譯以便其他學生更好地理解。在這種教學氛圍下,學生自由發展程度得到擴張,思維不斷發散,敢于質疑的素養不斷在形成,核心素養也在逐步形成當中。
當今時代下,人才的全面化發展成必然趨勢。教師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理應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數學學習,彰顯學生的主導地位,鼓勵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可以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發揚學生主體作用,給予學生更多實踐的機會,逐步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為響應小學生減負政策,不少教師慌了手腳。不給與學生足夠的練習,學生的基本知識可能不夠扎實,但倘如給學生過多的作業又容易加大學生負擔,降低學生學習效率。在當今科技化時代,教師幫學生進行課后延伸的方法也應得到升級,通過教師、學生的不斷實踐選擇最適應當下的延伸方法,通過巧妙的課后延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隨著科技的進步,學生的學習途徑不斷在變遷,傳統課堂教學有著它一定的優勢,但對于其他的途徑教師也不應一口否定。手機作為當今學生游戲的主要工具有著一定的便捷性。教師在進行學生課后數學延伸過程中可以通過手機教學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如教師可以通過選取較為有趣的動畫片形式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在視頻教學過程中理應插入一些實際性數學問題,鼓勵學生自我解決或是尋求他人幫助進行解決。這種課后延伸方式需要家長配合監督、學生自覺學習,但比較于傳統作業延伸,這種升級有利于減輕學生負擔,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變革式的提問更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課后復習是學生學習重要環節,在新時代下,教師理應隨機應變,根據學生現狀、教學需求不斷完善課后延伸教學。通過巧妙、有效的課后延伸,逐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理應與時俱進,明確核心素養大致方向,確立自身教學目的。教師可以通過優化自身素質,優化課堂教學,升級課后延伸練習等途徑逐步提升學生的應考能力、實踐能力,進而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1]張瑩瑩,朱麗,吳曉璐.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2016(25):103-104.
[2]陳六一,陳剛.核心素養,詩意的奠基——兼論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課堂實現[J].教育科學論壇,2016(20):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