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方言是語言的活化石,生動,富有色彩,網絡紅詞“二”在方言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含義。對方言歷時和共時中的“二”作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方言中的“二”有褒義,貶義,中性義這三種感情色彩,其義項的理清有利于我們對“二”含義的理解更加清晰,豐富我們的語言文化。
關鍵詞:方言;“二”;義項;貶義
網絡用語與生活牢不可分,網絡用語來源于生活,又經過網絡的再編輯而滲透到生活中去。方言是語言的活化石,有著生動,富有色彩的特點,同樣的意思,在方言中可以找到很多不同的表達詞語,而同一個詞,在各地方言中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二”是個網絡紅詞,我們在網絡中所說的“二”多為貶義,但“二”并非只有貶義,通過考察,方言中的“二”含有非常明顯的感情色彩,這篇論文主要就從感情色彩角度來分析方言中的“二”,以助我們較為全面地認識這個網絡紅詞。
一、前言
數字是人類最早創造的文字之一,每種語言都有數字,數字的記錄功能都相同,主要用來記數和時間,但語言的民族性使得每個國家的語言都與那個國家的文化相關,數字當然也不例外。在漢語中,數字“二”從古到今逐漸演變成為一個不只是擁有記數功能的字,歷史的進程,社會的發展賦予了“二”豐富的含義。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二,地之數也。易曰。天一地二。惟初大始。道立于一。有一而后有二。”在這里,“二”代表地。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里的“二”是個數詞。詞語“二氣”,指陰、陽二氣?!岸笔恰耙患右凰脭怠保鳛樾驍翟~表示第二,后引申為“再次”。在古代,“二”往往與“一”是相互對立的,“一”表示統一,“二”則表示分裂?!耙弧睘閷R唬岸眲t為“不專一、分心”,由此義又引申為“離異,生二心”?!耙弧睘橐粯?,相同,“二”為不一樣,不相同?!岸边€可譯為“副的”,與“正”相對,又可引申為“輔助,輔佐”。古代漢語有:“二三”,表示反反復復,不專一;“二心”,表示異心,三心二意;“二毛”,借指老人;“二八”,指十六或者十六歲;“二姓”,指締結婚姻關系的兩家。隨著詞義的發展演變,如今的“二”不僅保留了古代的一些含義,在使用過程中,“二”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含義,而這些含義被方言“二”展示得淋漓盡致。
義項是詞的理性義的分項說明,色彩義是附著在詞的理性義之上的,表達人或語境所賦予的特定感受。但是語素和詞是不可分割的,詞的意義離不開語素,再加之,文章在對方言中的“二”進行考察時發現,關于方言中“二”的語料較為復雜,“二”有時候作為一個詞,有時候作為一個構詞語素,部分“二”已經發生了詞義感染。因此,文章從感情色彩來對“二”的義項做分析時,不僅列舉作為詞的“二”,也列舉包含“二”這個語素的詞語來輔助分析。
二、從貶義色彩來分析方言中的“二”
(一)傻、笨
“傻、笨”是貶義色彩的第一個義項。
浙江方言中的“二”是呆子,傻子的代名詞。在浙江人眼中,“二”形容人時,表示傻的意思,形容事時,表示表木的意思。
天津方言中的“二”意為取笑人愚笨,智商低。
“二面、二貨”,表示傻瓜,笨蛋(甘肅方言)。
“二慫、二錘子”,表示傻里傻氣,愣頭愣腦(陜西方言)。
“二蛋子”,表示精神不正常,傻兮兮的人(陜北方言)。
(二)魯莽,性格暴躁
“魯莽,性格暴躁”是貶義色彩的第二個義項。
“二桿子”是這個義項的代表詞,它存在于許多方言中。
“二楞子”,指行動莽撞,固執不聽勸的人;“二虎巴登”,指傻氣、魯莽的樣子;“二巴楞子”,指冒失、粗魯的人(東北方言)。
(三)流氣、不務正業
“二混子”義同“二流子”;“二混屁”,指不務正業,游手好閑的人;“二花屁”也叫“二滑屁”,指不務正業游手好閑的人;“二賴子”,指好吃懶做、游手好閑的人;“二流大(打)掛”表示懶懶散散,流里流氣的樣子(東北方言)。
“二大流”即“二流子”,指不從事生產,游手好閑的人(陜北方言)。
“二水公爺”,指舊時成都那些好閑蕩,擺闊氣的年青人,整日無所事事,不務正業;“二甩二甩”也叫“二甩甩”,表示吊兒郎當、流里流氣的樣子;“二不掛五”指不整齊,流氣的樣子(四川方言)。
“二性物爛”,指不務正業,不正經的人;“二痞子”代表無賴、地痞流氓一類人物(山西方言)。
“二逼卵子”,表示混混,不務正業的人(江蘇方言)。
(四)技藝不精、一知半解
東北方言中有較多擁有此義項的詞,如:“二五子”,指一知半解的人;“二五眼”,形容人的能力差,做事做不好;“二八月莊稼人”,表示對農活似懂非懂的人;“二把刀”,指一知半解,技藝不精的人;“二巴顫子”,指技藝不高,知識儲備不足的人;“二不溜”,形容能力一般,不是很好。
“二餅(柄)子”,諷刺文化知識水平不高,卻成為近視眼的人;“二把勢”,形容做事不熟練(山西方言)。
“二通二通”,指半通不通,沒有完全懂的樣子;“二毛子”,指半通不通的人(四川方言)。
“二瞇兒”,表示似懂非懂,知識或技藝不到家的人(陜西方言)。
(五)馬虎,粗心大意
“三貓二眼”:做事、學習不專心的人(山西方言)。
“二五郎當”:馬虎,不仔細(江淮官話)。
此外還有:“二馬虎”形容馬虎的人;“二馬一虎”,指馬馬虎虎的樣子;“二馬攸忽”,形容漫不經心,馬虎不認真。
(六)磨蹭,猶豫不定
“二二絲絲”,形容優柔寡斷,猶豫不決;“二拉八當”,猶猶豫豫的樣子;“二意忽忽”義同“二意思思”,形容三心二意,猶豫不決。例:前兩天我搖卦,想來沈陽,二意忽忽的?!岸ê龊觥?,遲疑不定的樣子(東北方言)。endprint
“二膩八爭”,形容做事懶散,磨磨唧唧(西安話)。
“二磨神”,做事磨磨蹭蹭、不出效果的人(陜西方言)。
此外還有:“二心”,形容猶豫不定;“二乎”,畏縮,猶豫的樣子;“二二乎乎(虎虎、忽忽)”,猶疑不定的樣子。
(七)不踏實,不穩重
“二巴顫子”,形容做事不踏實,半途而廢的人;“二六嘲光”,形容荒唐,不穩重;“二八扣”,形容不穩重,說話添油加醋,不能令人相信;“二禿子”,指愛變卦,說話不算數,不踏實的人(東北方言)。
“二恍恍”,指辦事不踏實的人;“二恍二恍”,義同“二恍恍”;“二醒醒”,形容糊涂,不認真,不踏實(四川方言)。
(八)與性相關
各地方言中普遍存在用性器官和性行為罵人的詞,因為在人身上,顯露在外面的,最重要的是頭,其次是性器官,它在人的身上“排行”第二,第二遠不如第一,有次等之嫌,因此“二哥”“老二”成為了罵人的話(山東除外)。
東北方言中的“二異子”,指性生理異常的人;“二性子”,指兩性人,物性不純;“二尾子”指陰陽人。
山西方言中的“二憐憐”“二姑娘”,除了表示傻,還可以表示言行舉止像女性的男性,和“娘娘腔”義同。
(九)稍差,次一等
“二流”,指水平或質量較差,猶言次等,二等,如:二流人物;二流作家。這個詞在很多方言中都存在。
“二不球球”,形容人或物水平一般,中等偏下,不好不壞的樣子。
(十)無賴,厚臉皮
“二賴子”,意為小無賴;“二皮臉”,指不知羞恥,不自重,厚臉皮的人(東北方言)。
“二溜子”,指懶漢無賴(陜北方言)。
三、從褒義色彩來分析方言中的“二”
(一)獨特有風格
“獨特有風格”是“二”的第一個褒義義項,是“二”的貶義褒用,這個義項對語境的依賴比較大,主要用于網絡語中。
“很二很光芒”形容人獨特,有風格,光芒四射。
(二)膽大,有主見
“二”的第二個褒義義項為“膽大,有主見”。這個義項主要在甘肅方言中使用,某人在比較難辦的事情上想出一個好辦法時,便說“這個家伙二得很,這辦法都能讓他想出來。”
(三)武松的代名詞
“二哥”“老二”在山東是個褒義詞,山東人崇拜武松,武松在家排行老二,叫一個人“二哥”“老二”就是把那個人當作武松,稱贊那個人勇敢。
(四)其他
此外,受語音影響,“二”諧音為“愛”,紅樓夢中的“二哥哥”可以理解為“愛哥哥”,網絡語“二”表示愛的意思也融入到了各地方言中,我們經常會聽到520,也就是“我愛你”。
四、從中性義色彩來分析方言中的“二”
(一)一加一所得數
中性色彩的第一個義項為數詞,表示一加一所得數,這個義項可見于各地方言中的數詞,例如:十二,二十,二百二十二等等,這里便不再一一列舉。
(二)排行
常見詞語有:第二,第二期,第二名,以及表稱呼的“二姐,二妹,二嫂,二爸,二姨”等等。
“二鬼”,指家里的第二個孩子(山西方言)。
“二掌柜”:對排行第二的男子的稱呼。
“二返腳”:第二次返回(東北方言)。
(三)再次
“二婚”“二婚貨”“二婚嫂”“二河水”“二手貨”“二水貨”,都指再嫁婦女。
“二婚親”,指再嫁;“二婚郎”,指再次結婚的男子。
由這一義項又引申出第二次房東(地主)的意思,“二道販子”,指以做二手買賣來牟利的人;“二房東”,指向房主租來房屋又租給別人的人;“二地主”,指向地主租入土地,又租給別人的人(東北方言)。
(四)改變
“一心無二”,指一心一意,不再改變,沒有異心。
“說一不二”,指說話守信用,說話算數,不改變主意。
(五)狀態不充分,不完全
這個義項主要體現在四川方言中。
“二炭”,指未燃燒完全還可再燒的煤。
四川方言中有“二×二×”詞語結構,主要是“二+動詞/形容詞+二+動詞/形容詞”。
“二通二通”,指半通不通;“二像二像”,指有點相似,但還不完全像;“二恍二恍”,指不夠踏實,不夠認真;“二麻(醺)二麻(醺)”,形容酒后沒有完全醉的狀態;“二暈二暈”,指有點暈,但是還沒完全暈。
(六)表事物正在進行,處于某個時期
“二巴坎兒”,指事情正在進行的過程中;“二拉八檔”,指事情正在發展,還沒成定局;“二毛剪碴”,指被剪過羊毛后未長豐滿的羊皮(北京話)。
“二不坎(坎)”:艱難時期,關鍵時期(山西方言)。
(七)下一個,以后
“二回、二回子”,指下回,下次;“二天”,指以后(四川方言)。
“二輩子”,指來生,來世。
(八)次等
“二棉襖,二棉褲”,指天氣轉暖時穿的衣褲,比最冷時穿的棉襖棉褲稍薄,所以稱之為“二棉襖,二棉褲”。
“二藍”,指次于深藍的藍色。
“二副”,指職位次于大副的船長助手。
五、結語
方言中的“二”被賦予了這么多含義,其中含貶義和中性義的義項最多,含褒義的義項最少,其中,貶義色彩最為突出。通過分析,北方方言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包含“二”的詞語,其他方言區包含“二”的詞語就相對較少。有的義項只見于某一特定方言中,例如“二哥、老二”在山東話中特指武松,“二×二×”在四川方言中有表示某種狀態不充分、不完全的意思。有的義項則普遍存在于大多數方言中,例如“二”的傻,魯莽,流氣,一知半解,猶豫,數目,排行等義項,并且“二百五”“二桿子”“二愣子”“二奶”“二手貨”“二流子”“說一不二”等詞也成為眾所周知的詞語。雖然一說到“二”,人們條件反射就會往貶義上想,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的是,“二”雖然貶義色彩最多最突出,但是它也含有褒義,我們需要打破“二”只包含貶義和中性義色彩的固定思維。
參考文獻:
[1]晁繼周,韓敬體.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362,364.
[2]王文虎,張一舟,周家筠.四川方言詞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78,83.
[3]許皓光,張大鳴.簡明東北方言詞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69,72.
[4]諸丞亮,劉淑賢,田淑娟.現代漢語新詞新語新義詞典[M].中國工人出版社,1990:102,103.
[5]易中天.大話方言[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6]吳昌恒,陸卓元,韓敬體.古今漢語實用詞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124,125.
[7]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1999.
[8]梁爽.漢語數字詞教學研究[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9]張雅娟.吉林方言數字頭慣用語拾零[J].黃石教育學院學報,2002(19):39-42.
作者簡介:
張敏(1991—),女,漢族,四川省成都市人,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學生2015級中國語言文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字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