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淑琳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教育部及國家體育總局在2002年制定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全國所有高校于2004年開始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然而這些年來全國大學生的體質一直存在下滑狀態,形勢嚴峻?;趯W生體質不斷下降,為了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在2014年修改和制定了新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從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來,國家發布了許多有關學生體質健康的政策文本,全國上下也掀起一股“達標熱”,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自然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然而在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過程中,高職院校學生主觀上不重視體質健康測試態度不夠積極,對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態不夠關心和重視;學校方面對體質健康測試宣傳工作不到位,沒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體質健康測試的作用和意義;對體質測試成績沒有反饋、缺乏指導等因素,都導致體質健康測試數據與學生的真實數據尚存在一定的誤差,不能真實反映出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因此,對制約高職院校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因素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影響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的因素及對策。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各大數據庫和相關的體育期刊和網站,搜集文獻數據以了解國內有關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相關概況,依據研究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進而提出研究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據論文的研究目的及內容,遵循相關的科研方法設計的調查問卷,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設計了《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問卷》并于2017年5月10日和5月17日進行了小樣本發放,對比相關數據是0.915,達到發放要求。本次問卷調查主要以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參加體質健康測試的學生為總體對象,并采用隨機抽選方法對該院校300名學生發放了問卷,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289份。該問卷的題型為選擇題,從對體質健康測試相關內容了解程度;對學生平時學習和生活習慣調查;對飲食營養,膳食均衡的調查;對學生平時體育鍛煉習慣這4個方面著手。
1.2.3 訪談法 筆者分別對該校主持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領導、一線測試的體育工作人員、參與測試學生進行訪問,以此獲得一手資料,了解影響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的主要因素,也得到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
1.2.4 數理統計法 所有回收的有效問卷采用Excel 2000進行數據分析和總結。
2.1.1 高職院校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認識不足 大部分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目的認識不充分,調查發現,有17%的學生認為體質健康測試的目的是了解個人的體質健康情況;有53%的學生認為體質健康測試的目的是考查學生的體育成績;有30%的學生認為體質健康測試的目的是檢查平時體育鍛煉的效果。
2.1.2 高職學生參加體質測試的態度 許多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重視不夠,缺乏積極的態度。據調查顯示,有21%的學生認為體質健康測試時自己非常努力;有47%的學生認為體質健康測試時努力了;有31.8%的學生認為體質健康測試時沒有努力。
2.1.3 高職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頻次 本此次調查發現,不少學生認為自己“身體很好,不需要鍛煉”,完全沒有意識到終身體育的意識,在調查本校學生是否進行體育鍛煉時,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14.8%的學生不進行體育鍛煉,尤其是女生,在被調查的117位女生中,有27%的人不進行體育鍛煉。而每周參加體育鍛煉1次及以下的為25.8%;每周參加體育鍛煉2次的為66.2%;每周參加體育鍛煉3次的為5.9%;每周參加體育鍛煉4次及以上的為2.5%。
2.2.1 體質測試場地的規范性 體質測試場地的規范性是關乎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是否得以順利開展的關鍵。在學生體質測試期間,應設有專門的體質測試場地,有利于測試工作的開展及測試期間人員的分流。筆者認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設置學生體質測試中心,每周定時開放,鼓勵學生除了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質測試,平時也應多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
2.2.2 體質測試器材設備的規范性 測試器材是保障完成測試工作的根本,也是保障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是否準確的關鍵。部分高職院校體質測試的器材設備老、舊、破、少,嚴重影響了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工作進度。儀器設備使用時間長了,精準度也隨之下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成績自然也受到了相對影響。另外,許多高職院校受經費限制,測試儀器設備數量較少,常出現體育教師指導學生做好專項的身體準備活動,帶領學生到測試場地之后要排隊等候的情況,這就導致準備活動的時效性得不到保障。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時間短,測試學生人數多,又是大規模集中測試,儀器設備數量不夠勢必會對體質測試工作的進行及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產生一定程度地消極影響。
2.2.3 體質健康測試項目流程安排和季節的選擇 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項目流程安排若不合理,就會影響受試學生的體力分配,以致于不能充分發揮受試學生的體質水平,最終影響體質測試的成績。例如,要測立定跳遠、女生800m、肺活量3個項目,如果先安排測800m,再測肺活量和立定跳遠,那么許多女生在跑完800m之后已經精疲力竭,完全沒有體力再測肺活量和立定跳遠了,所以測試項目流程安排要合理。同樣,由于季節不同,溫度變化的關系,溫度高的季節關節活動幅度大、身體各器官也較容易處于良好的運動狀態。例如,50m跑、立定跳遠、女生800m、男生1 000m這幾個項目的測試成績在11月至次年3月測的就比在4月至10月測的要差。因此,選擇溫度適宜的季節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有利于學生成績的發揮。
影響高職院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因素主要有: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認識不夠,不了解體質測試的作用和意義,導致其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測試,也就不能發揮學生的最好成績;學校對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重視程度有待提升,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院級領導及宣傳部、學生處、共青團委及醫務處的通力配合;測試的場地、器材設備規范性尚有欠缺,在測試過程中會出現器材不夠用、不精確、發生故障等情況;其他如宣傳力度、監督制度、人員培訓及資金投入也都欠缺,這些都會對學生體質測試工作產生消極影響,也是影響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的因素。
3.2.1 測試前就開始通過學校的相關媒介、班主任、輔導員、體育教師等多種途徑引導學生對體測的認知和重視,促使高職學生建立終身體育的健身意識。
3.2.2 推選體測成績優異的學生,打造“育英體測達人”,上學院的微信公眾號進行宣傳,激發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興趣。各院系或班級以單項成績或綜合成績上報“體測達人”名單,報批后發放獎狀證書以激勵和帶動更多的學生。
3.2.3 測試之后的成績反饋學校應設計或購買學生體質健康綜合評價與反饋系統,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體質健康狀況和相應的健身指導,通過體質測試結果對自身健康狀態進行評估,進而調整自身飲食和進行相應的體育鍛煉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態,培養高職學生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3.2.4 設立專門的體質健康測試中心,在完成體質健康測試工作之后,每周定期開放,以便學生可以不定期的監測自身的身體狀況,鼓勵學生縱向的發展性評價。
3.2.5 結合《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的相關規定,制定符合各高職院校自身工作情況的體質健康測試制度,規范各個環節的操作,提高測試工作的管理和監督。
3.2.6 做好保障工作,使體質測試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要加強測試工作人員的定期培訓,以提升其理論和實踐能力;加大資金投入,使測試場地、儀器設備能及時更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