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宇 (山東省濟南市妙思舞蹈藝術培訓學校 250000)
薩克斯曾經說過:“舞蹈為一切藝術之母。”舞蹈藝術因其優美、獨特表現形式呈現出獨特魅力。然而,鑒于其特殊性,不同舞蹈表演者要更好的展現動作技巧和舞臺藝術,應進行系統性的基本功訓練,進而增強韌帶的柔韌性,掌握舞蹈技巧等。所以,由淺入深地進行舞蹈基本功訓練對舞蹈學習者而言是極其重要的。
合格的舞蹈演員應該具備突出的綜合能力,主要體現在對身體的掌控能力、四肢協調、動作靈活、柔韌性和穩定性這幾個方面。對身體的掌控能力指的是舞者在表演過程中控制肌肉的力量,這種力量凝聚在肌肉的伸展和收縮中;四肢協調指舞者在表演中四肢的每一塊肌肉都能配合完成動作;動作靈活性指舞者能夠在瞬間調整身體某個部位的位置;柔韌性則是指舞者肢體活動的幅度,倘若舞者在這一方面比較突出,那么做出的動作就會非常靈活自如。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就在于在打基礎的階段幫助學生塑形并掌握基本技能,此外舞者還要掌控呼吸的節奏,在訓練中將不同的動作加以連貫融為一體形成系統化的表演體系,由此提升學生的舞蹈能力和素養。
舞者在表演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改變身體和釋放情感體現美感的,當然這需要扎實的基本功作為前提,只有基本功到位才能將舞蹈蘊含的藝術性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因此舞者只有做好基本功訓練,注重日常訓練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更深層次地挖掘所要表現的人物形象和內在情感,才能將作品的內蘊展現出來并給予觀眾一定啟發,進而感動觀眾。可是當下很多學習舞蹈的學生沒有認識到基本功的重要性,課堂學習也非常不積極,甚至都提不起訓練的興趣,這主要是因為基本功訓練需要投入大量的體力和精力,缺乏一定趣味性,導致很多學生不能堅持下去。
在舞蹈基本功訓練過程中,尤應注重舞蹈基本功訓練的規范性、科學性、嚴格性,此為舞蹈基本功訓練的重要前提,此外,訓練方式也尤為關鍵。
在舞蹈學習的初級階段就要對學生動作加以調整和規范。一套舞蹈表演中的每個動作都是精挑細選留下的精華,每一處細節都有非常嚴苛的規范和界定,因此規范性是舞蹈動作中應該注重的首要因素。盡管現代舞、古典舞或者是民族舞都呈現出風格迥異的表現形式,然而動作的規范性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訓練中沒有注重動作的規范性,那么很有可能會導致舞者身體受傷和動作的扭曲。所以規范性訓練首先應該以合適的教材作為范本,按照舞蹈的內在規律由淺入深地進行。特別是那些初次接受舞蹈訓練的學生,應該通過加大舞蹈基本功德訓練量保證動作的規范性。而那些具備一定舞蹈基礎且動作規范性較好的學生,依然不能忽視基本功的訓練,由此提升自己在舞臺上的動作表現力。通過專業設計保證課程的科學合理性,在學習中將基本功的訓練貫徹下去,不僅能夠減少對身體的損害,還能使舞蹈效果最大化。
教師在對舞蹈專業的學生進行基本功訓練時,務必要將理論同實踐相結合,當下最被廣泛沿用的教學方法是傳統的“口傳身授”,因為該方法同舞蹈基本功的基礎教學法相契合,也符合教學過程中的內在規律。口傳也就是在教學中發揮語言的作用,不論是在復習已經學過的動作還是學習新動作,教師都要注重用語的嚴謹性和形象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理解并掌握好每一個動作。具體包括舞蹈動作的名稱、應該達到的標準、注意細節以及容易犯的錯誤、如何規避錯誤、如何改正等。身授就是要求教師應該親自為學生做示范。這就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精準地做好每一個動作,每個動作都要達到標準,不論是對四肢、肌肉、關節的控制還是表情管理,都應該符合標準且有感情地表現出來。
作為表達情感的藝術之一,主要是通過人的姿態以及動作等實現情感傳達的,舞蹈的靈魂以及最終目的是傳達情感、展示時代文化。因此作為一名舞蹈專業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基本功訓練時,還應在舞蹈教學中融入情感,積極使用具有想象力的語言,并在此前提下創造出自由的、充滿形象思維和想象力的表演舞蹈。只有如此舞蹈表演才能真正做到舞中帶情。該“舞中帶情”的舞蹈才是真正的充滿動態美以及形象美的藝術,也只有這樣的舞蹈才能引起觀眾共鳴,激發觀眾審美,獲得觀眾好評。只有將舞蹈動作演繹成動人的藝術時,才意味著學生真正走向了舞臺。
基本功訓練為每位舞者必不可缺的基礎訓練,應引起充分重視。基本功訓練應當貫穿于舞者的每個學習階段,且針對不同階段的特點應有所側重,以系統、持續的基本功訓練打下堅實的舞蹈基礎。舞蹈基本功訓練不但需要持之以恒,更應當講究方法。 唯有這樣,才能在舞蹈教學中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