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苗,鄭廣成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軟件與服務外包學院,江蘇太倉215411)
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明確提出“產教融合”,指出現代職業教育培養質量的瓶頸是缺乏“產教融合”能力的教師。《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文件,進一步明確指出探索實踐現代學徒教育模式,是打通和拓寬職業人才培養通道、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在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實踐中,“產教融合”的師資隊伍和“產學并行”教學內容成為制約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的瓶頸問題,通過“產教融合”的師資隊伍建設,實現“產品項目與教學內容、生產技術與專業技能、教學實施與生產實踐”的融合,培養具有“產教融合”能力的師資隊伍,才能滿足現代職業教育對具有工匠精神的現代學徒培養要求。軟件技術專業面向軟件服務外包、移動互聯、物聯網、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培養商務軟件、移動軟件、物聯網控制軟件、互聯網+行業軟件的設計、分析、開發、編碼、測試、技術服務人才,對“產教融合”的教學要求更明顯。
國家發改委、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編報“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項目建設方案的通知》(發改社會[2016]547號)文件,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程”作為三大建設工程之一,強調企業與學校融合辦學、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崗位技能與專業技術相融合、教學內容與產品項目相融合[1]、生產研發與教學過程相融合、實訓環境與生產車間相融合。從教師的角度看,產教融合指教師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融合[2]、產品項目與教學內容融合、教學能力與實踐創新相融合、專業教師與企業工程師相融合、師傅指導與學徒訓練相融合。
隨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和現代學徒教育改革進程的推進,“產教融合”對職業教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只是“教書匠”,更是“工匠”,應該具備“教師”和“師傅”的水平和技術能力,應該具備駕馭真實產品項目的能力和經驗[3],能夠勝任“產學并行”“師徒結對”“訓賽合一”等各種形式的教學任務。以軟件技術專業為例,現代職業教育師資應具有如下能力:
(1)具有真實軟件項目分析、設計、開發、編碼和測試的能力和經驗;(2)具有融合真實軟件項目與課程內容的能力;(3)具有實訓教學過程與軟件開發流程融合推進的教學能力;
(4)具有技術研發、實踐創新與訓練實踐相融合的能力;
(5)具有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的能力;
(6)具備擁有“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重身份的“工匠”水平和能力;
(7)能夠勝任“理實一體化”“產學并行”“師徒結對”“訓賽合一”等各種形式的教學任務;
(8)善于向青年教師傳經送寶的團隊教學精神。
以軟件技術專業為例,現代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師資培養路徑見圖1。

圖1 “產教融合”師資培養路徑
1)每位教師深入軟件企業一線頂崗一年。
每學年,派遣1~2位專業教師到具有國培資質或軟件企業資質的軟件公司,免費為企業提供在崗服務一年,并協議約定企業允許教師全程參與企業一線軟件開發項目,按照企業制度對教師考核,作為教師在校考核依據[4-6],激勵教師全身投入企業一線工作,增長技術創新和實踐應用能力,積累企業實踐經驗。
2)每位教師對接一個企業工程師協同研發、生產。
對接企業工程師,不僅針對企業生產問題和技術問題,共同研究解決方法,共同研發技術項目,也要與企業工程師一同開展課程實訓工作,實現專兼職教師協同研發、生產、施教,以“伙伴”身份學習企業工程師的經驗和本領,提高教師“工匠”素質和能力。
3)每位教師獲得1項以上軟件著作權。
鼓勵教師積極轉化在企業學習到的技術、經驗,研發軟件產品,鞏固學到的軟件開發流程和技術應用本領,以軟件成果為標志,申報軟件著作權,從而加固教師企業工程師的經驗和本領。
4)定期輪番派遣教師到國際知名IT企業培訓。
定期派遣教師到國際知名IT企業培訓,主要對最新的軟件技術、方法進行深入學習,把握軟件產業技術發展方向[7],掌握最新的技術方法,為課程內容改革和教學資源建設提供支持,進一步開展校企融合的各項工作。
5)鼓勵參加中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資格考試。
目前,考量IT教師技術水平資質的最優選擇,只有中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它不僅考量教師技術水平,更考查教師軟件項目經驗。針對產業行業崗位,該考試設置了系統分析師、系統架構師、項目管理師、軟件設計師、數據庫工程師、電子商務師、程序員等近20個資格級別,是對技術、經驗、創新、理論等全方位的考核,教師拿到該證書,不僅驗證了“產教融合”能力,更是雙師型教師的標志成效。
課程是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核心,是教學內容建設基本單元,是展示教學資源的載體。因此,產教融合建設課程教學內容是“產教融合”教學改革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環,只有擁有“產教融合”的教學資源,才具備實施“產教融合”的教學基礎。以軟件技術專業為例,筆者提出如何踐行“產教融合”教學內容建設方法,以提高教師“產教融合”課程建設本領,見圖2。
以軟件技術專業PHP課程為例,PHP課程“產教融合”建設教學資源,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1)加工整理合作企業的軟件產品和項目,作為課程內容的項目載體,將相關的知識、技術和方法貫穿起來,為項目化教學奠定基礎。軟件項目還可以選取大學生創新項目、社會服務項目、教師研發的軟件產品,確保項目的標準化、生產化和規范性。
(2)依據軟件開發崗位的操作流程,進行項目分解和子項目設計,以此為基礎,進行項目知識點、技術點和軟件設計方法的內容組織,實現知識、技術依據項目載體,按照軟件開發崗位的流程將知識體系和技術方法融入項目,實現教學內容的工作過程項目化設計。

圖2 “產教融合”教學內容建設方法
(3)對于PHP技術等重難點,進一步通過“技術范例”進行講解,“技術范例”必須具有企業化、真實性的特點,按照企業實操示例進行內容選取和設置,確保“教與產”的融合,保障教學的真實性和生產性。
(4)提高學生在線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吻合學習者生理時間上的要求,設計5~15分鐘的微視頻,一一錄制項目實現過程的各個環節,每個微視頻保持獨立,所有視頻貫穿起來就是一個系統化的PHP課程視頻資源,這樣既滿足初學者的整體學習需求,又滿足熟手對個別知識點的學習需求。
(5)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時候,不僅要將PHP課件、視頻、試題、項目庫等常規資源導入,更要按照“產教融合”的項目化教學過程進行建設,按照課內主訓一個軟件項目(模塊)、課外并行推進一個軟件項目(模塊),既保證課內項目訓練需要,又保障技術知識的鞏固性學習。課內項目要錄制視頻,并行項目可以通過實現步驟和方法指引,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項目訓練。
1)以真實軟件產品、項目為載體建設課程項目。
選題包括企業軟件項目、教師研發項目、技術創新項目、橫向軟件服務項目、大學生創新項目、技術競賽項目等,經過分解、加工,作為課程內容的項目載體,以提高項目教學內容真實性、生產性、標準化和職業化,為課程教學實施提供標準化、規范化[8]、生產性的職業訓練項目資源。
2)以軟件開發工作流程組織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內容組織,無論理論知識、技術和方法,還是項目、示例內容,都要遵照真實的軟件開發過程進行內容重組,展現崗位工作內容,達到在內容組織上的“產教融合”,為“產教融合”教學實施提供系統化的內容資源[9]。
3)選取企業化“技術范例”組建教學示例。
將企業軟件項目開發過程的關鍵技術方法、典型技術范例,經過整體加工,與教學內容相匹配,作為學習課程知識和技術方法的學習載體,進行教學示例資源的建設,從而滿足規范化、標準化的技術方法學習需要。
4)錄制顆粒化教學視頻。
將技術方法示例、典型項目方法錄制成可以在線學習的微課視頻,盡量顆粒化,各個視頻顆粒要前后貫通,既滿足單個技術點的學習,也符合由淺入深的整體學習需要,為自主學習和鞏固學習提供資源。
5)課內外項目并行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平臺。
每個課程教學單元,都要實現課內主訓一個項目,課外并行訓練一個項目的課程資源建設模式,最終形成“項目場景導入、項目問題引導、技術與知識準備(視頻)、回到項目場景(視頻)、并行項目訓練(引導)”架構的單元教學在線開發課程內容結構,見圖3(以軟件技術專業PHP程序設計課程為例)。這不僅有利于在線學習技術方法、訓練開發軟件項目,更有利于課后鞏固和積累項目經驗,滿足各類自主學習需要。
在“產教融合”建設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以軟件技術專業為例,需要進一步探討“產教融合”的教學實施方法。產教融合的實質就是體現“產與教”的融合,不僅在內容上體現產教融合,更要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體現“產與教”的融合。

圖3 在線開放課程單元教學結構
(1)依托企業化項目開展課堂訓練,學生訓練為主,教師輔助指導;
(2)以典型的項目示例為載體,講練結合傳授給學生技術、方法和知識;
(3)結對指導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各類技能競賽、社會實踐服務;
(4)小組開展課外拓展項目訓練;
(5)課堂學習和在線學習相結合。
“產教融合”成為現代職業教育和現代學徒教育的教學改革核心,國家啟動“十三五”“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程”,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實訓環境、師資隊伍、教學資源、校企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培養“產教融合”師資隊伍是核心[10],建設“產教融合”教學內容為重點,探索“產教融合”教學方法為手段,逐步展開“產教融合”的教學改革工作。“產教融合”師資培養途徑和教學方法的探索和實踐,是關鍵的一環,它將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教育體系、體制建設,推進現代職業教育和現代學徒教育實踐進程,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
[1]馬樹超.產教融合:從示范到優質院校建設的主線[J].職教論壇,2017(1):32-35.
[2]黎永鍵,關偉.產教融合下的高職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以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7(1):13-17.
[3]謝錫鋒.基于產教融合的實踐資源共享平臺構建:以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群為例[J].高教論壇,2017(1):112-114.
[4]陳云濤.文化浸染: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新語境:以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4):70-73.
[5]朱翠苗.信息技術服務外包專業群協同建設和改革的研究[J].軟件,2014,35(8):69-71.
[6]朱翠苗.基于ITSS的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產學并行”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J].軟件,2013(6):134-137.
[7]鄭廣成.基于ITSS的高職軟件服務外包實訓體系優化的研究[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12-14.
[8]鄭廣成.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師“產教研”融合能力的培養途徑研究[J].軟件工程師,2013(10):22-23.
[9]付達杰.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校企協同的技術技能積累創新理論與實踐[J].職教通訊,2017(1):10-14.
[10]Gregory M, Teodora R S, Kathleen E C.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verted classroom to a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 anupper-division engineering course [J].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 2013(11): 43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