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石梁九年制學校 胡 連
我國古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孫權曾所說: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由此觀之,不論是何種職業的人,都應加強團隊的合作能力,而初中生則更應該如此。數學本身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科,在面對數學時,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當面對某些涉及多個知識點的試題時,單靠個人力量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這時便要求學生加強合作能力的培養。在人類的社會歷史進程中,當我們提到每一項成果時,都不約而同地會想起“合作”一詞,合作使人類的前進步伐從未停歇,也因為合作,人類進步得越來越快。那么在面對初中數學課堂時,最應該具備的是什么呢?答案自然是合作,合作能讓學生補全不足,也使學生能更快速地解決某一個問題。譬如當學習二次函數y=ax2、y=a(x-h)2+k、y=ax2+bx+c的圖象和性質時,當老師在授課完畢后,還有同學未聽懂,那么此時便可向同一小組的同學詢問,而當學生進行試題演算時,也可進行小組間的討論,如此既能保證更多的學生理解某一知識點,同時也能提高試題演算效率。初中生在數學課上的合作應用能力的培養除了對數學學習有極大的好處之外,亦能使學生養成合作的習慣,加強合作的能力,從而讓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更好地處理與同伴、鄰居等周圍人的關系,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更好地與同事相處,共同完成工作指標。
1.科學合理分配成員
合作理論認為:合作的價值就在于通過合作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因此對于一個小組的分配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每個人都是最厲害的,同時也不是人人平均,而是互補,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補性。例如某學生對反比例函數知識的掌握度差,那么在分配時便應當將該學生分配至對于該章節內容理解較深厚的一組學生中,如此才能達到分配小組的目的。又比如班級上某位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稍差,那么在對成員的分配時,便將該成員與其他歸納總結能力較強的學生共同一組。所謂小組分配便是應當如此,否則不過是徒勞無益。
2.加強小組合作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時,并非所有內容都需要進行小組成員間的交流學習,唯有當該學習內容以學生個人能力無法解決之時,才需要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如此才有意義、有價值,而學生也才會對合作產生熱情,否則只不過是做無用功。因此,教師要學會合理選擇契機,為學生提供交流合作的內容,將那些具有思考性或者開放性以及僅憑學生單個個體的力量難以考慮周全、無法解決,需發揮小組成員的集體智慧的問題交給學生,由各小組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而對于那些學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問題,則應當讓學生獨立解決。至于學生合作之后也無法解決、力所不及的問題,則需要教師來進行引導解決。例如在講解二次函數這一章節中,有部分教師在教學“用描點法畫出函數y=2x2+8x的圖象”時采取了小組合作,但實際上該知識點只需要學生經過簡單的思考便完全可以自行理解,因此小組討論在這里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同時,如果這樣的情況出現次數過多,那么勢必將大大降低學生對于小組討論的熱情。而同在本章節中,另有一位老師則是在總結“一般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時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此時的小組討論便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之前,學生才剛剛研究完成兩個特殊的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需要學生自行通過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對其進行歸納。如果讓學生自行思考,則顯得略有些困難且浪費時間,但小組討論以后,學生不但能夠得出結論,而且在掌握知識時也更加深刻,此處的總結也恰好是學生力所能及的。
自古以來,合作都是一個不變的話題,也將一直持續下去。正所謂“一人難為眾,獨木不成林”,合作的意義便是在于讓人類完成單個個體所無法完成的事,從而達到使人類進步的目的。而作為初中生,在數學課堂上進行合作既有利于數學本身的學習,同時也能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能力,所以在初中生的數學課堂中應用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1]游小娟.初中數學卓越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2016(33).
[2]聶道溢.淺談小組合作在初中數學課堂學習的有效性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