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益偉
前言:近年來,通過各項財政改革措施的落實,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必須大力提高財政支出管理水平。可以將績效評價運用到財政支出管理中,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對財政支出管理做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增強財政支出管理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財政支出管理水平,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1.預算管理不到位。預算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管理中的核心工作,在實際工作中,預算管理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1)資金預算不合理。資金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回報率低,造成財政資金嚴重浪費。比如部分單位雖然項目總預算未超支,但子項目超過預算金額,影響預算的有效執行。(2)預算管理機制不完善。財政支出對超過預算的資金審批不到位,導致部分子項目預算出現超支情況,沒有及時向主管部門備案并獲得財政部門審批。
2.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機制不健全。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問題主要表現在項目支出方面,如項目支出預算缺乏科學合理的標準,造成在項目實施過程出現項目前期工程滯后、工作效率低等現象。造成這種情況最直接的原因是在項目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和績效考核機制,使得財政預算未能有效執行,不能合理配置項目管理中的資源,影響了工作效率和預算執行質量。
3.資產管理問題。一是沒有專門的資產管理機構,一般是由財務部門負責,這就導致資產的盤點不能有效落實,很多單位資產賬實不符,容易導致資產流失和被不法侵占現象,給單位造成損失。二是缺乏監督機制和責任機制,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發現,對造成資產損失的現象沒有懲處措施。三是缺乏資源共享機制,部門之間資產不能有序流動,有的部門資產閑置浪費,其他部門在重復購置,造成了資源嚴重浪費。
4.招投標管理問題。少數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招標時對大額招標項目進行化整為零,對項目進行拆分,規避政府采購限額標準。從而在實際采購工作中缺乏“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則。對于政府采購限額標準以下的采用的是自行采購,沒有進行公開的協商、討論,容易出現“暗箱操作”現象,影響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5.合同管理問題。主要是在簽訂合同時,對項目資金預算納入了合同條款,但在實際項目實施過程中,由于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資金預算與項目實際支出存在出入,合同執行過程中忽視了變更管理,很容易造成合同糾紛,對財政支出管理有較大的影響。
1.構建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財政支出管理績效評價機制構建的基礎,能夠客觀、公正地對財政支出管理進行評價。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過程中,可以根據類似項目績效評價指標庫中的指標,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設置,從而確保指標體系的可行性。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業務指標、財務指標。合理確定業務指標和財務指標的各自權重。
2.制定科學的績效評價標準。績效評價標準是為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支出評價管理中的各個環節提供標準的評價尺度,是衡量財政支出效益的關鍵。在制定績效評價標時,要遵循客觀、公正的原則,對財政支出中的不同性質、不同類別的項目支出和效益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這樣在對項目的綜合效益進行考核評價時,要嚴格按照相應的績效評價標準進行,從而準確反映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規范績效評價程序。目前,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管理績效評價機制還處于初期階段,沒有相應的規范和標準,在很多方面還有待改進。因此要規范績效評價程序,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法律,為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提供依據。在績效評價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要嚴格按照規定的績效評價程序進行,從而最大限度發揮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機制的作用,促進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1.建立完善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1)完善財政支出預算體系。首先要制定嚴格的預算管理制度。在對編制財政支出預算方案之前,要對項目及子項目進行詳細的分析、了解,將項目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都考慮到位,同時對項目進度也要了解清楚,然后根據項目的實際需求編制相應的預算方案。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要加強對項目支出的管理,在項目管理過程中,要加強監督力度;(2)完善財政管理監督體系。在財政管理中,由于監督不到位造成很多問題的產生,如行政運行成本過高,就是疏于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監督,造成很多單位的公費支出過高,加強評價監督,是實現資金資產的合理有效利用的關鍵;(3)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考核體系。績效考核是強化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管理的有效手段。通過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考核體系,強化單位和個人的責任意識,從而解決財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很多問題。
2.建立專門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機構
由行政事業單位中的財務部門和審計部門共同組成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機構,工作內容主要包括:(1)資產管理方面。評價機構要定期對單位資產進行盤點,嚴格按照實際情況將資產在賬目中進行反映;(2)資金管理方面。評價機構要做好資金支出審計工作,對每一筆資金的使用是否都嚴格按照合同規定進行審批,避免過度采購造成資產閑置和財政資金浪費。(3)招投標管理方面。關注招投標程序的合法合理性,是否建立有效的招投標制度,是否存在違反招投標相關規定,化整為零,鉆制度漏洞的現象。(4)合同管理方面。針對合同中存在的主要風險,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確定合同歸口管理部門,明確合同業務流程,制定有效控制措施,對合同訂立、合同履行與變更、合同糾紛、合同檔案歸檔等業務環節實施全過程控制。
3.建立有效的責任和獎懲制度。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管理效率,使財政支出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提高財政支出的利用率。建立科學合理的責任制度和獎懲制度,對財政支出管理有很好的效果。責任制度就是在財政支出管理中,將責任明確到財政支出項目中各個環節的負責人身上。責任制度的實行,可以加強對財政支出項目的監督,對提高財政資金利用效率有很大的幫助。獎懲制度就是在財政支出管理中,管理人員進行績效評價和考核,對表現優異的管理人員進行嘉獎,反之則進行懲處。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支出管理中績效評價的應用,要建立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以及專門的績效評價機構,并完善責任制度和獎懲制度,這樣才能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支出管理水平,保證財務支出的有效利用。
[1]余一慧.績效評價在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管理中的運用探析[J].交通財會,2013(5):11-19.
[2]修翠萍.績效評價在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管理中的運用探析[J].中國經貿,2013(18):123-124.
[3]林少華.績效評價在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