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富強
進入信息化時代后,互聯網技術擴大了企業生產經營的空間范圍,促進財務共享平臺的快速應用。一方面為更新現金流量信息工作模式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支撐,推動現金流量信息工作模式的升級換代;另一方面,隨著企業擴大經營規模、經營空間和經營范圍,其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大幅增加,必須掌握及時、準確的現金流量信息,加強現金集中控制,增強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因此,需要改變僅能在會計期間末編制現金流量表的傳統做法,既適時地提供現金流量信息及可追溯的原始業務信息,又加強現金的集中控制。
1.手工會計信息系統。在手工會計信息系統中,根據復式記賬原理,在紙張上手工完成會計工作。
2.傳統自動化會計信息系統。該系統大多數環節沿襲了手工系統的數據處理方法,其日常工作主要是輸入記賬憑證。輸入記賬憑證后,計算機程序代替手工操作,完成過賬、轉賬、試算平衡、結賬和編制報表等工作。但傳統自動化信息系統沿襲手工系統的信息處理模式,其本質上是手工會計信息系統的翻版。
3.現代會計信息系統。傳統會計信息系統局限于財會部門的信息系統,與其他部門信息系統缺乏及時和有效的溝通。現代會計信息系統是企業級信息系統,其將不同部門的信息系統集合為有機整體,即會計信息系統與業務信息系統相結合。
1.傳統會計信息系統現金流量信息工作模式。在傳統會計信息系統中,依據權責發生制開展日常核算,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依據現金制基礎編制現金流量表,但在傳統會計信息系統中并未進行現金制基礎日常核算,即日常核算不提供現金制信息,需定期調整權責發生制信息為現金制基礎信息。
2.現代會計信息系統現金流量信息工作模式。發生交易或事項后編制記賬憑證時,既按權責發生制基礎確認、計量、記錄信息,又按現金制基礎確認、計量、記錄信息,即日常核算提供權責發生制和現金制兩套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依據分類匯總信息,既通過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提供權責發生制基礎信息,又通過現金流量表提供直接法下現金流量信息。
1.直接提供權責發生制信息。發生交易和事項時,按權責發生制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信息。
2.間接提供現金制信息。通過編制調整分錄,調整權責發生制基礎信息為現金制基礎信息。
1.直接提供權責發生制基礎信息和現金制基礎信息。發生某筆交易或事項時,分別按權責發生制基礎和現金制基礎逐筆確認、計量和記錄信息,形成兩套信息,定期分類匯總后,報告權責發生制基礎信息和現金制基礎信息。
2.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適應信息技術處理需要。這種操作方式既能發揮計算機信息存儲量大、計算能力強的優勢,又能適應計算機操作特點,適應計算信息技術處理需要。
3.簡化操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運用信息化手段,極大簡化會計人員核算工作,提高會計信息可靠性、相關性和時效性等。
4.適應信息化歷史潮流。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重新設置現金流量信息工作模式,有助于較徹底地實現從手工方式向信息化方式的轉變,順應歷史潮流。
1.本質上屬手工會計工作模式。傳統工作模式按權責發生制會計基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已發生的交易和事項;定期調整權責發生制信息為現金制基礎信息,編制現金流量表。傳統工作模式照搬手工會計工作模式的基本做法,其在本質上屬于手工會計工作模式。
2.過程復雜、工作量大,易于出錯、時效性差。將權責發生制信息調整為現金制信息時,傳統工作模式需較多地運用主觀判斷,存在過程復雜、工作量大、易出錯、時效性差等缺陷,難于適應現代會計信息系統運用計算機軟硬件、網絡等信息化手段的環境。
3.現代信息化手段使得傳統工作模式喪失了存在必要性。現代信息化手段具有強大的運算、存儲和遠程傳輸信息的功能,使得企業日常核算中生成、保存權責發生制信息時,又能生成、保存現金制信息,利用計算機強大的運算功能,能夠隨時分類匯總特定會計期間的現金流量信息,生成現金流量表等,這種做法使得傳統工作模式喪失了存在必要性。
企業規模越來越大,企業生產經營業務范圍和空間范圍快速擴大,市場環境快速變化,企業需及時掌握現金流量信息,應對隨時出現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并抓住市場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優勢。
1.信息化技術能夠改善現金流量信息工作模式。傳統現金流量信息工作模式的日常核算僅能提供權責發生制基礎信息,當信息化技術引入會計工作后,借助計算機強大的計算和儲存功能,在日常核算中,既可完整地分類收集和保存權責發生制基礎信息,又可同時完整地分類收集和保存現金制基礎信息,進而隨時提供直接法下特定會計期間現金流量信息。
2.財務共享技術改善了現金流量信息的時效和空間范圍。企業能夠集中處理財務數據,及時掌握現金流量信息,在跨地區或國家范圍內傳遞數據信息和貨幣資金,加強跨地區或國家范圍內企業現金的集中控制和運用。
在現代會計信息系統工作模式中發生交易和事項時,一方面按權責發生制輸入記賬憑證,然后由計算機完成過賬、結賬、試算平衡和報告工作,提供權責發生制信息;另一方面,通過計算機技術手段,在日常核算中按國家會計制度統一規定的現金流量種類,按現金制分類確認、計量和記錄現金流量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分類匯總現金流量,編制現金流量表主表部分直接法下的內容。
該模式的核心首先是分門別類地反映現金流量,反映現金流量變化情況及具體原因;其次定期或不定期地分類匯總現金流量信息,提供實時性信息;三是集中運用和控制企業現金。
在傳統會計信息系統中,按權責發生制基礎分類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信息,定期調整權責發生制基礎信息為現金制基礎信息。
在現代會計信息系統中,發生交易或事項時,按現金制基礎分類確認、計量、記錄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依據管理需要分類匯總該信息,實時選擇性地提供部分或全部直接法下現金流量信息。
為揭示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關系,進而分析盈余質量,需提供間接法下現金流量信息。因此,調整權責發生制下盈余為現金制下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仍用傳統工作模式提供間接法下現金流量信息。
1.計算機硬件。具備運行相關會計信息化軟件的硬件,同時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權責發生制與現金制基礎上的兩套會計信息,滿足相關計算需要,尤其滿足對分類記錄的現金制基礎信息分類匯總的計算需要;擁有足夠大的儲存信息硬件,保存以上兩套會計信息。
2.會計信息化軟件。通過該軟件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交易和事項,既生成權責發生制基礎信息時,又同時生成現金制基礎信息。該軟件既能提供高度的信息準確性,又具備高度的信息安全性。
3.互聯網網絡。企業生產經營空間范圍常超出某一地區或國家范圍,企業需要通過網絡手段及時傳遞信息,加強對企業下屬各、分(子)公司、分部、部門的集中控制;借助互聯網金融手段,加強現金集中配置或調度管理;充分利用財務數據共享平臺,收集并集中處理會計信息。
會計人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財會知識,也要具備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操作會計信息化軟件的能力。會計人員應深刻認識傳統和現代信息系統下現金流量表的編制原理的區別與聯系,與時俱進地更新操作方法和程序。
現金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其屬于最容易被流失的資產。在信息化背景下,生產經營地域的分散性形成的企業現金流量的分散性,為了提高現金資產的安全性和增值性,保證現金流量信息的可靠性和實效性,必須建立和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
進入信息化時代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在會計中得到廣泛應用,財務共享技術快速發展,在此背景下,會計核算的操作過程日益簡化,會計人員僅從事核算工作時對企業的增值作用將逐漸降低。因此,必須強化現金流量信息的分析、預測、決策、控制和考核職能,提升會計人員參與企業管理對企業的增值作用,為會計人員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童精明,董櫻.會計電算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2]蓋地,趙書和.財務會計[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
[3]王新玲,趙彥龍,蔣曉燕.新編用ERP友財務管理系統實驗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