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形勢和新挑戰,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機結合,是一條較為切實可行的途徑。就業創業形勢是我們探討職業規劃的重要參考因素,也職業規劃的成功實施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的重要條件。就業形勢明顯影響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和的職業規劃全過程。創業形勢的變化對創業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形策教育;職業規劃;就業創業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同時,報告明確指出,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等。就業形勢在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發展中,在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全過程中成為非常重要的因素。如:畢業生人數的大幅度變化,新興行業的出現等。創業形勢的變化對創業的促進作用,青年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激情的迸發等。各種就業創業形勢的變化對就業創業呈現出復雜而巨大的影響。
作為就業工作重點群體的應屆大學生,通過創業、深造確保了就業率繼續保持穩定。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持續上升。此外,大學生自主創業存活率明顯提升,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收入優勢明顯。我國已經連續三年實現畢業生就業創業人數“雙增長”,十個存在重大創業機遇的領域,包括互聯網服務業、教育和培訓行業、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健康管理行業、泛娛樂行業等。未來要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發揮中小微企業“就業容納器”作用,繼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從事教育文化、衛生健康、醫療養老等工作,組織實施好“農村教師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等中央基層就業項目。同時,向重點領域輸送高校畢業生。圍繞“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發展戰略,引導畢業生到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等領域就業創業。提高就業指導水平和服務能力。建立畢業生求職意愿信息數據庫和用人單位崗位需求信息數據庫,對困難群體畢業生實行“一生一策”動態幫扶,配齊配強專兼職就業指導教師。大學生在大學四年完成學業及畢業后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處于職業規劃的相當關鍵的時期,充分的認識就業創業形勢的真實狀況和已經發生及即將可能發生的變化,才能做好職業規劃的探索和實踐的各個環節順應變化和把控好自己的職業規劃的正確走向。
城鎮新增就業年均都在1300萬以上,這在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深化、勞動力高位運行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的支撐。大學生職業規劃時一方面通過各種途徑充分了解形勢,另一方面也可與教師或行業內專業人員多溝通,找到解決職業規劃發展變化的應對辦法。使職業規劃的準備期、探索期以及完善和調整時才能高瞻遠矚又與時俱進。黨中央高度重視就業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就業是永恒的課題,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任何時候都要抓好。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視察就業工作,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就業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各級黨委和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得益于我們國家經濟保持了平穩健康的發展。雖然我們現在的增速有所放緩,但仍然是一個中高的速度,這樣就為就業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也就是說,就業的前提還是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再加上我們國家這幾年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第三產業占比有了明顯的提升,這樣對就業的拉動能力顯著增強。在“十二五”期間,GDP每增長一個點,對就業的拉動能力大約是在150萬人左右。進入“十三五”之后,GDP每增長一個點,大約對就業的拉動能力是180萬人左右。因為服務業對就業的拉動能力要高于第二產業對就業的拉動能力。得益于改革釋放的紅利。這五年,政府一直在推進簡政放權與“放管服”相結合,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激發社會和市場的活力,持續降低就業創業的門檻。所以,商事制度改革之后,現在大約每天新增市場主體都達到了1.6萬戶,這是過去不可想象的,所以對就業產生了很大的聚集效應和拉動能力。積極就業政策效應的發揮。我們國家一直實行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而且在實踐過程當中,不斷地完善這些政策,政策的含金量也越來越大,無論是在就業方面,還是在創業方面,政府都出臺了不少扶持政策。國家現在每年財政對就業的專項投入基本上達到近千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就有400多億元,應該說投入還是非常大的,支持的力度也非常大。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就業是面臨著兩個方面的矛盾,一方面是總量壓力依然很大,在未來的三年,高校畢業生從明年開始要突破800萬人。結構性的矛盾更加突出,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為了解決這個結構性矛盾,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大規模開展就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提高崗位匹配的能力。成功的職業規劃離不開對自我的認識,科學系統的規劃,細致而正確的實施,還需要對宏觀形勢的大環境認真的分析與把握。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
[2]屈善孝,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切入點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2010,7.
[3]王保林,劉文濤. 論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發展和完善[J]. 科教文匯,2012,(01).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0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