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武
摘要:轉變傳統的作文教學觀念,倡導作文教學與課文教學有機融合,在作文教學中挖掘課文素材,使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促進語文能力水平的整體提高。
關鍵詞:作文教學;課文教學;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9-0061
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要求公民必須具有較強的交往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縱觀國內外教育界,已把“培養完善的人”,作為指導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共同理念。教育改革的大潮已至,新的教育觀念、教育理念已深入到教育教學中。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現在初中生的作文,每個語文教師莫不愁上眉頭,學生學了那么多文質皆美的課文,積累了那么多好詞佳句,為什么還有那么多學生的作文詞匯貧乏,病句較多?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還是將作文教學與課文教學的聯系分隔開了。
長期以來,在語文學科中,我們的作文教學與課文教學嚴重脫節,講課只是講課,作文只是作文,兩者之間少有關聯。對于課文,教師逐一鉆研,潛心體味:從句段到篇章,從大意到中心,從分析到歸納。每篇文章必然就是語言、層次、結構、特色、人物等一一道來,模式呆板,單調乏味,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更是毫無作用。在作文教學中則過分強調語言文字的雕琢和技術性指導,每次的作文指導與講評也循環著相同的步驟:審題、構思提綱、選材、一般啟示及要求、佳文實讀、通病例講等,就作文論作文,學生根本無語文能力上的提高。由此,筆者認為,在新課標的感召下,我們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是為作文教學和課文教學搭建起能夠相互溝通、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平臺,讓作文教學與課文教學比翼齊飛。
將作文教學與課文教學進行融合,對于語文學科的教學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初中語文教材入選范文,總體上說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中外文章的水平。所以,在當代的語文教學中,要以課文為寫作的突破口,及時地把寫作訓練有機地融進課文教學中,進一步發揮課文的典型優勢,使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實現讀寫結合。而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不僅能直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而且學生通過自己在作文實踐中對于內容、結構、感情的理解和應用,也會提升對課文更為感性的認識,使課文的學習更得心應手,促進語文能力水平的整體提高。
當前,將作文教學與課文教學融合起來以提高語文的水平在語文教學中已有相關的提法,但是介紹得比較簡單,而且也并未提到真正落實的方法及措施。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可以訓練學生字詞句、語法、修辭、文體結構等技能,也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所以,教師要在對課文這一個個例子的深入剖析中滲透寫作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構思立意、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等寫作技巧,從而實現作文教學和課文教學的雙贏。
一、結合課文,延伸擴展,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大量閱讀文本知識,可以借鑒他人的智慧為己用,取百家之長,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啟迪。要寫好作文,平時一定要注意“博采”,廣泛地收集材料,積累材料。記敘性的文章要選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的事和物,充分表現人物的思想境界、突出主題。議論性的文章運用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宜選用名人名家的言論和事例,因為凡人瑣事體現不出典型性。材料在精不多,在于以一當十,關鍵看材料是否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在課內,教師結合課文,延伸擴展,也是幫助學生積累素材的巧妙方法。筆者在講解毛澤東的詞《沁園春》時,便讓學生回憶作者其他的詩詞名句,比如“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宜將盛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等,共有十多句。在詩經《關雎》的講解中,讓學生積累古代詩歌中歌詠愛情的名句,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詩歌《鄉愁》的學習中,筆者補充了《次北固山下》《渡荊門送別》《天凈沙·秋思》幾首詩詞,讓學生積累了許多關于鄉愁題材的詩詞。對于學生熟悉的詩詞,常常教師說上句時,學生便搶著說下句。答對了,學生便得意地露出了笑容。在輕松活潑的語言課堂中,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從而為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樣,結合課文延伸擴展既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二、積累,課文為作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寫作是語文知識的綜合應用,沒有一定的積累是無法寫好文章的。目前,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可以說均是古今中外的文章的典范,代表了古今中外文章的水平。所以,教師在講解課文的同時,可以穿插作文教學,把課文中典型作家、塑造的典型人物及詩詞名句的材料整理好,作為作文素材提供給學生,幫助學生不斷積累,補充學生閱讀面狹窄,知識貧乏,積累的寫作素材太少的現狀,從而提高其寫作能力。
1. 典型作家的材料的積累
我們所學的課文涉及到寧肯餓死也不吃美國救濟糧的散文大家朱自清,“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這些作家身上,我們能看到一種氣節與自尊,并學習他們高尚的人格;還有“沙場秋點兵”的豪放詩人辛棄疾,“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詩人杜甫,“家祭毋忘告乃翁”的愛國詩人陸游,以筆作槍,喚醒愚昧的國民的魯迅……在這些作者身上,我們能看到強烈的愛國精神。所以,在課文教學過程中,在講述課文相關背景知識時,還能夠積累到一些典型素材。
2. 課文中塑造的典型人物的材料積累
在初中語文課文中,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舉不勝舉,這其中有些就可以積累到作文中當作寫作素材。《藤野先生》中的魯迅,《最后一課中》中的韓麥爾先生,《木蘭詩》中的花木蘭等課文中的人物表現出的愛國主義精神;《我的叔叔于勒》中自私冷酷的菲利普夫婦,《變色龍》中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的奧楚蔑洛夫等外國優秀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他們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為學生寫作提供了較好的素材。而且這幾年中考優秀作文中,也不乏一些故事新編的成功作文,其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大多來自課本,可以說利用課文教學向學生有意識地提供作文素材,提高了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和作文的興趣,以讀促寫,提高了語文教學水平。endprint
3. 詩詞、名句的積累
在初中語文課文中,許多名篇需要背誦。所以,要求學生不但要會默寫,還要盡可能地運用到作文中,以增添作文的亮點。在這其中,最容易把握的應屬詩詞了。教材中的古詩詞單元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有“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清新宜人的自然風光,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雄渾壯麗的大好河山,有“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沉郁孤寂的個人情懷,有“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壯志未酬的壓抑無奈,還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殺敵報國的壯志豪情……優美的詩句、靚麗的語言為學生的作文增添了文采。這樣,學生不僅鞏固了背誦,而且也提高了寫作水平。
三、仿寫,課文為作文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優美語言
如今,中考語文作文評分標準把50分的基礎等級分列出內容、表達方面,所以學生的作文不僅要符合題意、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而且要盡可能地在語言上有文采、亮點。這就要求學生在作文中要善于恰當、妥帖地引用名言,要借助自然景物來表情達意、或比喻、或聯想、或排比、或對偶。這一點初中語文課文給我們做了很好的范例。如《說屏》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學生在初中學了不少說明文,這些文章給他們的總體印象是什么?學生實話實說:買鹽的喝白開水——沒味道,而《說屏》給他們的感受卻截然不同,原因何在呢?作者在說明屏風的有關知識的時候,大量引用古典詩句,這些古典詩句的引用,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審美趣味,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質,并且蘊涵著一種濃濃的詩意美,讓學生百讀不厭。引用是本文主要的說明方法,大量引用古典詩詞是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
對于作文來說,就是要在選材上多花工夫,精心制作獨具特色的“私房菜”。初中作文教學絕對不是孤立的、片面的,所以必須轉變傳統的作文教學觀念。倡導中學作文教學與課文教學的融合,并不是單純地從課堂出發,而是在中學生活空間狹小,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情況下,尋找的一種科學、高效的作文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學習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只有教師制定合理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案,并且做好教學引導以及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從語文學習的本質出發,要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為主要教學目的,將作文教學與課文教學有機融合,深挖課文素材,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單位:湖北省棗陽市第五中學 441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