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
摘要:當前,激勵性評價充斥著課堂,很難聽到否定性評價。作為教師,面對學生錯誤答案和不良行為,應給予客觀的否定評價。在否定評價時,要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要給學生嘗試的機會,要挖掘錯誤答案的價值。
關鍵詞:語文教學;否定性評價;健康人格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9-0092
現代評價理念指出: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提倡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然而,否定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一無是處嗎?我們知道,現在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是長輩的掌上明珠,在家里得到了太多的肯定和贊許。如再得到教師過度的激勵性評價更加會造成學生自我感覺太好,低估學習、工作的困難,有的學生經不起批評和挫折,稍不如意就情緒低落。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學生錯誤的答案和行為,要敢于否定。這既是對學生的一種磨練,又能對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正確的評價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形成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下面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否定中給學生一個機會
人參與某項活動并付出努力后,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贊同。學生參與學習,經過思考得出一個答案,在得到否定評價后,強烈的自尊心會使學生覺得十分尷尬。面對學生的尷尬,教師應給學生搭設一個平臺,把學生錯誤的原因歸結為題目太難或者是粗心,讓他有個臺階下。
如在教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在讓學生讀詩題后,問學生山東是什么地方?有個學生舉手回答說山東就是山東省。這個答案是不正確的,筆者對學生說:“作者的家鄉在什么地方呢?在唐朝的時候,還沒有山東省啊。”這時,學生知道自己回答錯了,有點不好意思低著頭。筆者接著說:“古時候的山東和現在的山東省是不一樣的。想一想,東指什么?山指哪座山?”在筆者引導下,讓學生查看課本注釋明白山東指的是華山以東作者的家鄉蒲州地區。同時,也讓學生知道古詩中一些詞語的意思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按照現在的意思給它翻譯。筆者在教《給予樹》一課,出示課題后,叫了幾位學生來讀課題,他們都讀錯了。這時,筆者說:“剛才這幾位同學都把課題讀錯了,‘給是個多音字,應讀成jǐ。這也難怪,老師在電視中聽到許多主持人也把這個詞語讀錯了。希望同學們要記住讀音,免得以后再出錯,下面一起把課題讀三遍。”夸大了詞語讀音的難度,給讀錯的同學一個臺階下,讓他們以更積極的態度接下去學習。
二、否定時要提煉錯誤答案的價值
任何事物存在都有兩面性,錯誤的事物存在也有價值。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里奇說過:“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布魯納也說:“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比學習結果更有價值。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克服錯誤的過程,學生正是在不斷發現錯誤、改正錯誤的過程中獲得真知、悟得真情學到學習方法。因此,當學生經過思考得出答案是錯誤的,教師給予一個否定的評價,同時教師也應該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挖掘錯誤答案所具有的借鑒或引以為戒的價值。讓學生明白,盡管他答錯了,但也是有價值的:由于我的錯誤,可以提示其他同學,防止此類錯誤再次發生。從而滋生一種心理安慰、沖淡否定評價帶來的負面效應。
《荷葉圓圓》一課,課文中青蛙把荷葉當作歌臺,蜻蜓把荷葉當作停機坪,露珠把荷葉當作搖籃。在課外延伸的時候,筆者問小朋友:“想一想,還有別的小動物把荷葉當作什么?”小朋友紛紛回答,有的說小魚把荷葉當作雨傘,螞蟻把荷葉當作橋,蝴蝶把荷葉當作停靠站……一個小朋友站起來說:“我把荷葉摘下來當作帽子。”這個答案在語法上沒有錯誤,但學生模仿課文的說法,把荷葉當作帽子,這個無心的模仿變成現實就對荷花造成破壞,是不可取的,對學生保護自然環境意識的培養也是不利的。筆者先不否定,繼續叫其他同學回答,由于受到這個同學的影響,孩子們的答案五花八門,把荷葉當作雨傘、玩具、扇子……這時,筆者再問:“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們把荷葉當作雨傘和小魚把荷葉當作雨傘有什么區別嗎?”引導學生知道小動物把荷葉當成雨傘等是不破壞荷葉的,而我們把荷葉當成雨傘等是要摘下荷葉的,接下去否定學生的答案,并教育他們:荷花是給別人看的,如果你摘一片荷葉,他摘一朵荷花,那荷花就會給別人摘光,別的游人就欣賞不到楚楚動人的荷花了。我想,雖然我在課堂上否定了學生的答案,但換來了學生對保護環境的深刻記憶,體會到否定評價中更有價值的意義,學生絕不會因為教師對他的否定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
三、否定時要幽默風趣
幽默語言是指教師依據課堂實情,根據教學內容,恰當運用的一種詼諧有趣、含蓄精練、富有哲理、意味深長,能給人啟發的語言,它是教師教學智慧的結晶。幽默能帶給人輕松和愉悅,讓人快樂地對待真理和生活。在輕松愉悅的背后,讓人領悟到一些意味深長的道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幽默的語言是潤滑劑,能接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勵學生的學習信心。
有一次,讓學生寫作文《我最尊敬的人》。在批改作文時,筆者發現有兩篇作文寫的不實。一篇說爸爸撿到一百萬元錢交給警察叔叔;另一篇說爸爸赤手空拳跟歹徒搏斗,身中數刀將歹徒制服。在講評作文時,筆者興沖沖對同學說:“我們班兩位同學的爸爸成了英雄,我為他們感到驕傲。”學生異口同聲地說:“誰呀?快告訴我們吧!”筆者拿出作文本讀起來:“我的爸爸真勇敢,有一次,他面對持刀的歹徒……”還沒有等筆者讀完,學生紛紛說:“這肯定是編的,如果真有這樣的事情,這里早就傳開了,我們怎么從沒聽說過。”而那個寫的學生紅著臉低著頭。于是筆者又說:“寫作文應該實事求是,不能為了寫作文而編出故事。”在課堂上,筆者用幽默的語言否定了學生的習作,讓學生認識到寫作文應實事求是。
古人云: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學生錯誤的理解和不當的行為,就應該給予否定。這對學生良好性格的養成和成才都是很有好處的。
(作者單位:浙江省鹿城區蒲鞋市小學 325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