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長亮
摘要:師生交往是教育過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際交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當代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教師應積極地促進師生關系健康發展,創造民主、和諧的語文教學氛圍,才能為語文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才有可能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9-0094
一、語文課堂教學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必要性
1.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
教與學總是在師生交際互動中進行的,如果沒有師生相互接觸、相互溝通、相互作用,怎能產生教與學的有效活動呢?師生人際關系是制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的因素。師生人際關系狀況直接影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影響課堂氣氛,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師生關系融洽,教師教的熱情高漲,學生好學、樂學,課堂氣氛活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冷漠、緊張的師生關系則不利于學生心理的正常發展和良好人格的形成。同時,師生人際關系還是影響班風、校風的重要因素。
2.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創建良好的教學活動氣氛
在教學過程中,凡是能滿足學生需要的教學情境,學生就會產生理解、信任、輕松、愉快、喜愛等肯定的情緒和情感體驗,從而形成融洽的教學氣氛;反之學生會產生不滿、煩悶、厭惡、緊張、恐懼等消極態度和體驗。而教書育人需要良好的教學氣氛,否則就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
3. 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師有一種人格的號召力
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師的指示和勸導具有人格的號召力,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學生自覺地認同教師的要求,并轉化為自己的要求,由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做出讓教師感到滿意的行為,有利于教學的有效實施。
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性
在各學科中,語文是最富有情感的課程,它的選文具有豐富多彩的情感,語文的學習就是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相交流的過程,這就是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科目特別是理科課程的最主要的因素。語文教學的顯著特點是高度的感染力、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因此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主要不是靠說教、灌輸,而是必須借助情感的熏陶、形象的感染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實現其個人素質發展的目標。如果沒有教師和學生之間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沒有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沒有學生與學生之間情感與情感的交流,即使教師使出渾身解數,也很難使學生理解與掌握作品的內涵,更無法使學生富有創意地重新構建文本的意義。數理化等學科師生只要掌握相關的概念、定理、公式,師生之間平等相互了解也就達到了教學目的,而語文則不同。它要讓師生追求更高層面的精神世界,因此師生之間要建立更高意義的師生和諧關系尤為重要。
三、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1. “蹲下來”與學生“零距離”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上課不是你把預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紙樣擺到布上去,因為我們的工作對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著敏感而嬌弱的心靈、精神的兒童?!币虼?,教師創設人人平等、個性尊重、思想相通、情感認同的和諧課堂是教師得以有效開展課堂教學的堅實基礎。教師應改變傳統的角色,不能以權威者自居,而要把自己看作學生中的一員,充分尊重學生的看法、建議及致合理的辯解,要時時與學生“零距離”。課堂上,教師還應用親切、平等、商量的口吻與學生交流互動,比如“你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你還有不同的看法嗎?”“再試試你一定行”等。
2. 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
綜合素質包括科學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和能力素質。三者缺一不可。
前蘇聯一位教育家說過,師生間最不幸的關系是學生對教師學問的懷疑和不信任。面對知識爆炸的新時代,學生已不是以前單純的接受知識者,他們已有自己的思想,一定的知識結構,甚至有時在某些方面比教師知道的還多。面對這種境況,教師課堂教學面臨極大的挑戰。西方有句名諺:“空袋子無法直立?!睂τ谝幻聲r期的教師來說,“無知”便是“無慧”。為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點,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要想信心十足地走上課堂,必須具備精湛的專業知識,熟悉本學科基本結構以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當然,僅僅在專業課上“深挖洞”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在相關學科上“廣積糧”,只有對天文地理、琴棋書畫、信息技術等方面都有接觸,有所了解,才能在教學中縱橫捭闔,旁征博引。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具備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符合教學規律,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只有如此“洗心”,才能更好地適就新課堂。因此,我們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
退一步講,如果學生懷疑涉及到師德方面,則教師地位更不幸。因此,教師不能偏心眼,不能偏愛一個或者部分學生,更不能歧視落后生,這也是處理好師生關系的重要條件。
3. 學會寬容學生,講究教育藝術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關健
學生取得成績時,往往希望得到表揚肯定;犯錯誤時,內心感到內疚總希望得到諒解。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多學會寬容學生。學生的成長過程便是犯錯誤的過程,在錯誤中成長需要教師寬容,需要一個改錯的空間,無論學生由于何種原因犯錯,寬容是必不可少的。批評是教育,寬容也教育,而且寬容比批評更有教育效果。在我們的周圍,許多教師對學生批評甚至于處罰的時候多,而對學生寬容的時候少。我們不應該扛著大棒,對于學生的過失錯誤大加鞭撻,甚至于體罰。不要因為學生一時疏忽沒帶書,或者上課遲到等現象,就動怒發脾氣。學生大都是孩子,怎能保證不粗心大意或者一時糊涂做錯事呢?我們應該允許學生犯錯誤,學生犯了錯,教師作為教育者,為什么不能多給孩子一點寬容呢?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我們要大膽嘗試新教法,向舊教學模式挑戰,盡量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教得輕松,學得愉悅。師生默默地融入一起,自然達到和諧高效的理想境界,語文教學必將呈現一片新氣象。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金橋雙語學校 22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