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革命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品質,革命精神自然應當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特質。黨的歷史是一部充滿挫折與奮進、苦痛與輝煌的奮斗史,發生了太多值得回味和永久紀念的重大事件,涌現了無數感人肺腑、撼人心靈的英模人物。革命精神貫穿黨的整個發展歷程,在黨的歷史中如鉆石般歷久彌新、熠熠生輝,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無窮力量和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精神信仰,構成了當代共產黨人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關鍵詞]共產黨人;革命精神;黨的歷史
[作者簡介]邢文豪(1988-),男,漢族,河南南陽人,中共方城縣委黨校,助理講師,研究生,法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基層黨的建設。
[中圖分類號] D2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8)02-0054-03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始終代表中國工人階級和全體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革命精神,發端于黨的理論初創之時,深植于社會實踐運動當中,隨著社會主義在我國的持續深入發展而日臻完善成熟。無論是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戰爭年代,還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和平時期,它對于中國共產黨都是不可或缺的。黨的干部的四化標準是: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革命化是居于首位的。而革命事業、革命同志、革命干部、革命軍人等稱呼,更在傳遞著“革命”二字的重要意義。那么,“革命”二字到底有著什么涵義呢?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最切近的層面上來講,革命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種品格,而改革是一條道路、一項措施、一種手段。沒有革命精神的支撐、沒有革命力量的推動,是走不好改革的道路、也用不好改革的手段的。黨建立、發展、壯大的歷史,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黨奮斗、突破、創新的歷史,無不彰顯著革命精神的崇高和革命力量的偉大。革命精神貫穿黨的整個發展歷程,是戰爭年代舍生忘死的浴血奮戰,是和平時期無私忘我的奮斗拼搏,是黨的歷史所昭示和凝聚而成的寶貴財富。
一、重大的黨史事件是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集中展現
回顧黨的歷史,一起起重大事件讓人們心潮澎湃。嘉興南湖紅船上黨的“一大”,宣告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以共產黨員為主體的葉挺獨立團,在北伐戰爭中連破北洋軍閥的重兵堵截,奮力攻克武昌城;“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黨以無比堅韌的毅力撐過了那段血雨腥風、殘酷殺戮的黑暗歲月;長征中的滾滾江水、皚皚白雪、茫茫草地,紅軍戰士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念走過了兩萬五千里的艱險路程;日本法西斯全面侵華、大舉進犯的艱苦抗戰年代,面對日寇泯滅人性的“三光”政策和慘絕人寰的大掃蕩大屠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始終維系和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頑強堅持;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共高潮,黨以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屢次化險為夷;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略決戰和“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渡江戰役,黨以人民必勝的決心和摧枯拉朽的氣勢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蘇聯擅自撕毀協議、撤走專家而陷入三年嚴重經濟困難時期,黨帶領全國人民戰勝饑荒、災害的嚴峻局面;打倒“四人幫”后“兩個凡是”的羈絆和百廢待興的形勢,黨以實事求是的魄力和歷史擔當的精神進行撥亂反正,開創了改革開放的嶄新局面,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金光大道。
戰爭年代的革命精神,是對國家屢遭侵略、民族備受蹂躪、人民受盡屈辱的激烈反抗,是對馬克思主義真理性和共產主義必然實現的堅定信念,革命精神是武器,將共產黨人武裝成戰士;革命精神是鋼鐵,讓共產黨人堅不可摧;革命精神是火種,點燃共產黨人的戰斗激情;革命精神是良藥,讓共產黨人百毒不侵、永葆純潔。面對黑暗腐朽舊社會的殘酷無情,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殘忍殺戮,正是這種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義不容辭、奮不顧身,絕不妥協、絕不退讓,血戰到底、敢打必勝的精神,在支撐著共產黨人前仆后繼地沖鋒、英勇無畏地戰斗,全然不顧生活的極端困窘和生命的極端危險。這也構成了革命精神的基本內涵,構成了共產黨人鋼鐵意志的基本內核,造就了一個個彪炳史冊、青史留名的史詩式人物。正是這種革命精神和力量,使黨能夠糾正“左”傾、右傾,投降主義、冒險主義、機會主義,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等種種錯誤,探索出以開展土地革命為基礎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爭取的正確革命道路,從而得以破解大革命失敗時黨的生存立足、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工農紅軍和中國革命的出路、抗戰相持階段根據地的嚴重困難等層層危局,最終擺脫共產國際的機械教條指揮,屢破國民黨的溶共剿共圖謀,戰勝國際敵對勢力的反共反華陰謀,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對中國人民的沉重剝削和壓迫,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二、優秀的黨史人物是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生動寫照
回顧黨的歷史,一個個英模人物讓人們感佩至深。如:立志讓赤旗插遍全球的革命先驅李大釗、“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革命烈士夏明翰;集體投江的抗聯八位女烈士、縱身跳下懸崖的狼牙山五壯士;“甘將熱血沃中華”的冰雪英雄趙一曼、肚中盡是樹皮棉絮的抗日英雄楊靖宇;獄中寫成《可愛的中國》的方志敏、面向敵人子彈英勇就義的吉鴻昌;血戰湘江絞腸身亡的陳樹湘、失去右臂依然拼殺的賀炳炎;面對鍘刀英勇不屈的劉胡蘭、竹簽釘進十指面不改色的江竹筠;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挺身堵搶眼的黃繼光、烈火燒身紋絲不動的邱少云;跳入冰水英勇救人的羅盛教、抱起炸藥包沖入敵群的楊根思,還有打入敵營、長期潛伏的情報人員和隱姓埋名、獻身革命的地下黨人,以及萬里長征中、抗日戰爭中、抗美援朝中那些數也數不清、道也道不明的英雄們。正是這種革命精神與力量,讓他們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留下一縷英魂感動著無數后人,也樹起了革命先輩的光輝形象,立起了后輩同志的榜樣標桿。在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程中,更是涌現了大批披肝瀝膽、披荊斬棘的創業典范,造就了無數戰天斗地、無私為民的標兵楷模。有“鐵人”王進喜、共產主義戰士雷鋒、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四有”書記谷文昌、“草鞋書記”楊善洲,以及史來賀、吳金印、牛玉儒、鄭培民、丁曉兵、楊業功、任長霞、方永剛、李林森、廖俊波等黨的好干部,在為人民服務的廣闊舞臺上揮灑汗水與青春,演繹了一幕幕黨和群眾血肉相連、魚水相親的歷史活劇,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催人淚下的時代壯歌,詮釋著和平建設時期共產黨人的忠誠信仰、責任擔當和大愛情懷。endprint
和平時期的革命精神,是對適合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共產主義實現方式的不懈探索,是對資本主義國家和平演變與思想滲透的高度警醒,是對“糖衣炮彈”的高度防范和對清正廉潔的始終堅守,是對人民的無比熱愛和對工作的無限熱忱,是對困難挑戰的絕不退縮和對矛盾糾紛的絕不回避,是在金錢、權力、美色等誘惑面前的毫不動搖,是一股干事創業的沖勁兒、拼勁兒、韌勁兒。這根源于深沉的歷史使命感、強烈的政治榮譽感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為人民、為國家立言、立功、立德的決心和意志。執政環境中的黨員干部手握公權,時時面臨被拉攏、腐蝕、圍獵的風險,要高度警惕“溫水煮青蛙”效應,否則容易沾染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剝削階級思想意識,逐漸喪失工人階級先鋒戰士的氣節和風骨,做出公權私用、以權謀私、專權跋扈等錯事,乃至于在重大考驗面前成為可恥的逃兵或叛徒。要立下讓人民幸福安康、讓社會和諧穩定的雄心壯志,而不是以此為幌子來謀取政治資本和個人私利;堅定讓民族興旺發達、讓國家繁榮昌盛的決心和信心,而不是稍進即止、自我陶醉而固步自封。其實,革命精神并不遙遠,就存在于每個共產黨人身上,存在于工作生活的點滴當中。如:教師黨員專心致志地教書育人,醫生黨員耐心細致地為患者看病,律師黨員堅定不移地維護公平正義,科研黨員孜孜不倦地攻克技術難關,農民黨員辛勤勞作種出無公害莊稼,工人黨員勤勉敬業生產出優質產品,軍人黨員英勇無畏地保衛每一寸神圣國土……,各行各業的共產黨人都盡己所能地為社會主義大廈添磚加瓦。
三、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需要深刻把握和世代傳承
當代共產黨人承擔著建設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榮使命,革命精神尤其是一刻也不能缺少的。既不能無限拔高革命精神,也不能歪曲誤解甚至將其庸俗化。長期處于和平穩定的國內外環境,生活相對平靜、舒適和安逸,有許多人會淡忘革命精神、忽視革命精神,認為革命精神屬于過去那個炮火紛飛的戰爭時代,不愿再提及和宣揚革命精神。個別人甚至視革命精神為洪水猛獸,以為革命精神意味著對抗和暴力,代表著動蕩和破壞,產生著你死我活的殘酷斗爭,以至于談革命精神而色變,主張將其徹底封存于歷史當中。面對日新月異、充滿誘惑的現實世界,是革命精神讓共產黨人保持內心深處的那份寧靜、篤定和從容,遠離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喧囂浮躁的物欲紛擾。失去了革命精神的支撐,就容易喪失理想信念和品格操守,變得虛弱、脆弱、軟弱,變得猶豫、動搖、退縮,由錚錚鐵骨的鋼條蛻變為沒有風骨的面條,墮落成隨風搖擺、毫無原則的墻頭草,抑或是兩面三刀、弄奸耍滑的老油條。這種空有其名的黨員,乃“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和危急緊要歷史關頭定然會失足失節,以致于成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俘虜和資產階級腐朽思想觀念的犧牲品。
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是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虔誠信仰、對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堅定信念、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執著追求上面的,是在這些肥沃土壤滋養下盛開的美麗“花朵”。科學性、革命性、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革命精神自然應當成為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特質。革命精神內在地反映著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成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最為核心的精神要素。視人民群眾為歷史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宗旨意識,深深植根人民、密切聯系群眾的實踐行為準則,以及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和變革現實世界的取向,都在鼓舞著、激勵著共產黨人為人類解放和民眾幸福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革命戰爭年代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和平建設時期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洪搶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都是革命精神的現實表現和典型代表。共產黨人的血液中流淌著這種革命基因,突出地表現在革命導師的理論指引、領袖人物的行為示范、革命前輩的高風亮節和革命先烈的英勇獻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真理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創新理論,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氣概,都在教育熏陶著后輩的共產黨人。也因著這份發自內心的被感動、被感染、被感化,革命精神得以世代傳承和弘揚,在黨的歷史中如鉆石般歷久彌新、熠熠生輝,閃耀著匡正人心的璀璨光芒。在思潮迭起、文化激蕩的社會洪流中,可以抵御功利泛濫、價值扭曲、頹廢流行和暴恐蔓延等精神毒素的侵襲,保持忠誠不變的政治信仰、矢志不渝的政治理想、堅定不移的政治立場和嚴肅嚴明的政治紀律,這也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備條件。
黨的歷史是一部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奮斗史,一部櫛風沐雨、胼手胝足的創業史,是一曲充滿挫折與奮進、苦痛與輝煌的交響樂,也是取之不盡的精神寶庫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九十多歲,對一個人來說,已是耄耋之年、垂垂老矣;但對于一個政黨,正是朝氣蓬勃、銳氣充盈的時期,像東方初升的太陽光芒四射,承載著滿滿的希望與美好的憧憬。在這九十多年波瀾壯闊的風雨征程中,有太多的黨史事件需要人們去關注,有太多的黨史人物需要人們去了解,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益、震撼與洗禮。和平的當代,沒有了血雨腥風,不需要慷慨赴死,但不能忘記黨的光輝歷史,不能忘記那些為黨的事業嘔心瀝血的革命先輩,和他們用鮮血澆灌而成、用生命培植起來的革命精神。要認清國外敵對勢力虛無歷史、丑化英雄、抹黑領袖的險惡用心,警惕革命理想淡化、革命意志衰退、革命氣節喪失的危險,時時從雄渾激昂的國際歌中聆聽共產主義者發自內心的吶喊,感受共產黨人對共產主義事業堅貞不渝的追求。要從對歷史的銘記和先輩的敬仰中,傳承這份無比寶貴的革命精神,汲取這份異常珍貴的革命力量,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社會的深化改革和各方面的持續革新,錘煉高度的思想覺悟、過硬的政治素質、良好的黨性修養和高尚的道德品質。要將革命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黨分配的平凡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地、默默無聞地、無怨無悔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職的工作、做好眼前的工作,為著建設更加富強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著共產主義美好社會的早日實現而不懈奮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