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黎+丁曉丹
[摘要]高校樹立“黨建+”理念,把黨建工作和學生工作緊密融合,開展黨建工作“促學風、帶就業”活動,拓寬基層平臺、創新工作方法、建立高校“黨建+學生工作”長效機制,對于實現黨建“促學風 帶就業”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特色;創新;做法;機制;成效;反響
[作者簡介]王曉黎(1981-),女,回族,山東臨沂人,煙臺大學文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丁曉丹(1982-),山東煙臺人,煙臺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丁曉丹(1982-),女,漢族,山東煙臺人,煙臺大學,講師,碩士,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8)02-0071-02
煙臺大學文經學院作為獨立學院,一直積極探索基于職業勝任力目標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綜合實踐能力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學生面向市場,走向社會,提供了多元化平臺。但是,學院一些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積極性不高,不夠主動,對就業和未來發展更多的是“坐、等、靠”的迷茫狀態。學院黨委要求各系黨支部以學風建設為抓手,以提高就業率為導向,上下聯動,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努力為社會輸送合格的高質量人才。
一、特色與創新
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學生黨建工作的現狀與思路,特別是以黨建工作引領各項學生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通過邊開展、邊探索、邊創新,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抓黨建促教育,抓黨員促老師,抓黨風促正氣”的工作思路,通過強化機制創新和拓寬基層平臺,全面強化服務型黨支部建設,不斷提高黨風建設和學生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黨建“促學風,帶就業”的學生工作新思路。通過黨課改革,讓學生樹立“我要學,為我學”的學習目標;通過“三級捆綁、多級聯動”工作體系,為學生打通就業渠道。
二、做法與機制
(一)黨建+學風
首先需要在學院進行黨課改革,制定黨建帶團建促學風建設具體措施,成立黨課課改領導小組,通過開展多元化黨課培訓,探索出一條以支部為組織、以學生為基礎、以黨員為示范、以宿舍為單位的多層次、覆蓋廣、實效高的學生黨建新路子。通過簽訂個人學習目標書、宿舍衛生承諾書等活動,激勵每一位黨員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樹立良好的榜樣。
黨課改革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樹立起“我要學,為我學”的學習目標,讓大家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親身感受、體驗和思考學習的樂趣和重要性,使黨課的客觀要求與學生內部的思想情感發生相互作用,轉變為他們自身的需要和自覺的行動,并自覺形成良好的品質和作風,從而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提供能力保障。同時通過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一對一”、“一對多”幫帶普通同學,從課堂教育延伸到校園學術、科技、文化、文體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督促全體同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積極性。
如:煙臺大學文經學院在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帶動下,整個建筑系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學習氛圍整體提升,課堂上同學們能更加積極思考,主動回答問題,教師和學生進行了更好的交流,授課效果顯著提高,作業的獨立完成率和認真程度都有了很好的提高,對于課程內容有了更好的掌握。煙臺大學文經學院建筑工程系通過黨課改革,建筑系的黨課出勤率由2013年的81%提高到本學期的100%,課堂出勤率由2013年的89%提高到本學期的99%,宿舍優秀率五年內增長了82.5%,在全院樹立了樣板標桿。
(二)黨建+就業
建立以“領導負責、目標管理”為基本內容工作的新機制,構建“三級捆綁、多級聯動”工作體系。首先是系黨支部書記與系主任“捆綁”,為全系就業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落實“一把手”工程。團總支書記、輔導員、班主任與學生捆綁,為就業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論文指導教師與學生捆綁,為畢業論文指導的第一責任人。黨支部書記牽頭,把就業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任務目標落實到個人,提高全員參與積極性,堅持“以評獎評優帶就業,以黨帶團促就業”的工作思路。將“三會一課”地點設到畢業生宿舍,“劃分責任區”包干到人,“面對面”地進行畢業生思想動員。在畢業班中,依托黨支部、團總支建立信息網,成立以學生黨員為核心的就業信息小組。每個畢業生黨員以宿舍為單位劃分成若干個責任區,每個宿舍指定一名學生骨干或學生黨員為就業聯絡小組成員。他們扮演著“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角色,充分發揮畢業生黨員的骨干作用。
1、學院黨支部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分工明確,在思想上、制度上確保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制定《就業領導小組工作細則》,就業領導小組由黨支部書記擔任組長,黨支部副書記擔任副組長,明確各級小組成員的職責和任務目標,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黨員和畢業生黨員、優秀學生骨干的參與積極性,最大程度地提高就業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建章立制,制定《就業指導與服務制度》等,確保就業工作各個環節都有章可循。同時,不斷推進三級管理組織深度和廣度,形成“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畢業年級就業指導小組——畢業班就業幫促小組”,采取定期集中座談和一對一幫代相結合的方式,對各級小組成員進行就業指導,幫助他們率先實現就業,發揮榜樣的作用。
2、以就業研討會、畢業年級例會和畢業生座談會為載體,貫徹工作思路,引導就業觀念。就業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就業工作研討會、學習研究相關政策、探討就業工作思路、匯報個人負責區的就業工作進展情況;通過舉辦畢業年級例會,部署畢業生工作和就業工作的具體事宜,確保工作按時保質完成;通過召開畢業生黨員、學生骨干座談會,了解畢業生思想動態,幫助畢業生答疑解惑。同時,為解決畢業季學生校外實習工作期間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保持聯系,可實行畢業年級QQ群視頻例會,為畢業生答疑解惑。
3、堅持以生為先,以講座培訓與日常指導為載體,扎實開展就業指導工作。endprint
每年的“金三銀四、金九銀十”都是畢業生的求職高峰月。求職月前夕,學院黨支部可以通過舉辦就業觀教育講座、就職技巧講座和指導月系列活動對畢業生進行求職指導。如:求職季,就業指導老師組織并帶領學生參加駐煙高校各大招聘會,與企業洽談現場推薦畢業生,采用網絡渠道和招聘會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為畢業生推介招聘信息。隨時更新畢業生數據庫,因材施教,耐心細致地開展畢業生一對一就業幫扶工作。
學校必須注重畢業生就業思想調研,編制《畢業生就業調查問卷》,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從畢業班學生骨干、家庭困難學生和后進生中選取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內容涉及求職心態、求職途徑、求職需求和就業指導需求等方面,調查過程結合集中座談與一對一咨詢教育,根據調研分析報告來調整和完善就業指導工作的側重點;同時,建立畢業生個人信息庫、畢業生就業信息檔案、畢業生就業動態調查數據庫、就業困難畢業生數據庫等,有針對性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就業思想引導和求職指導。把握歷年就業工作日歷,“分階段、抓重點”促進畢業生就業。
院系黨支部可以結合就業工作各階段的不同側重點,將“四個重點”學生管理理念貫穿于思想引導始終,制定就業工作階段性計劃。將“就業促進小組分區促就業”和“一對一就業幫促”作為常抓不懈的兩條主線,在其中穿插各階段的就業推進重點,有針對性地抓住畢業生評優、重修清考、期中答辯等契機適時進行督促引導。同時,根據畢業生就業動向的跟蹤反饋,以班級為單位,劃分出網簽待促成組、待就業組、就業調適組,因人制宜地進行就業引導和幫扶。加強畢業生就業實務指導,逐級深入貫徹,提高網簽率。
三、成效與反響
以煙臺大學文經學院為例,五年來,建筑工程系通過改革黨課推進學風建設,各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習警示率、退學警示率逐年下降、畢業率大幅提升,期間獲得學風建設先進單位,連續四年獲得教學先進單位。建筑工程系2013—2016年度學習警示人數依次為86、75、51、45,降低了41人數,退學警示人數依次為31、27、21、6,降低了25人數,建筑工程系2013屆至2017屆畢業生畢業率也大幅度提高,依次為82.36%、83.30%、92.29%、94.45%、96.64%,通過這些數據不難看出,改革黨課對推進建筑工程系學風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建筑工程系的工程管理專業、藝術設計專業、建筑工程管理、房地產經營與估價這4個專業,從2013—2017年期間,提升率分別為20.87%、32%、41.57%、33.66%、31.02%,五年來,建筑工程系就業率從40.7%(2013年)連年提升到73.06%(截止到2017年5月),就業率穩居學院榜首,連續4年被評為全院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四、結語
黨建“促學風,帶就業”的學生工作思路探索逐漸營造出了“以優良學風促就業,以積極就業引領學風”的良好氛圍,實現了“畢業率”與“就業率”雙贏的局面。只要工作敢于創新,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這也是檢驗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把尺子。在學風建設和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敢于挑戰,敢于迎難而上,最終將取得顯著的成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