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4日,《經濟》雜志社特色小鎮研究院成立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經濟》雜志社社長助理兼中經互聯智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琤、常務副總經理王磊及30余位相關專家顧問、企業家代表出席了本次座談會。
特色小鎮研究院院長王國華在座談會上回顧了研究院成立一年來所取得的成績,并組織參會人員圍繞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國家環保部、國家住建部公布的《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的有關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的指示精神進行了討論。
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孔蓉表示,《通知》切中了當前特色小鎮無序發展的弊端,只有規范推進,才能使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反之,就會走進誤區,把好事做“砸”,毀了特色小鎮。中國低碳產業委員會主任黃克雨表示認同,認為目前特色小鎮建設正處于發熱期,第一批公布的127個國家級特色小鎮,70-80%是文旅小鎮,是不正常的。要找準問題進行分析,避免這種“亂象”無序地蔓延下去。國務院新聞辦國際局原局長王國泰表示,特色小鎮近幾年建設如火如荼,需要冷靜思考,理性對待。如果這樣盲目發展,幾年以后國家又得花大力氣整治。現在四部委提出的“規范推進”非常及時。
針對以上問題,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趙學偉表示,特色小鎮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平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非常必要,特色小鎮建設中出現的“亂象”,如果不及時、果斷地治理,一定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玨林認為,建設特色小鎮一定要選擇在經濟發展好、產業有基礎的地方。政府是引導,企業是主體。特別是一定要創新,不要盲目模仿,照搬別人成功的模式,要立足自身實際,把各方面的資源整合起來,走合作共贏的道路。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產品管理司原助理研究員季國平認為,特色小鎮建設工作很復雜,是個系統工程,要想在短期內見成效不太可能。必須要沉下心,并按照國家的方針政策進行,不要走偏。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農工部部長王建軍表示,目前不少地方都熱衷于搞產業小鎮,對于生態小鎮、綠色小鎮、林業小鎮并不重視,應多重視生態環境好,適合做生態小鎮的地方。
關于特色小鎮研究院的建設,國務院參事室原副局長楊便云表示,特色小鎮研究院應圍繞“規范推進”和“健康發展”多進行調研。北京物資學院教授胡占君表示,根據《通知》要求,研究院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做好三個方面的研究:一是理論研究,這是任何一家智庫的基礎性工作;二是政策研究,特別是特色小鎮的有關政策研究,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偏,保證行業健康發展;三是務實研究,對具體的產業進行研究。國務院扶貧辦規劃司巡視員任鐵民認為,研究院既然是智庫型的研究院,應學習借鑒國外智庫的運作方式,如“南南合作”,要為政府輸出人才,為社會治理提供方案,為特色小鎮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教授劉英認為,研究院要起到“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的作用,一是應當采集大量數據,收集大量案例,并對研究成果進行發布;二是吸納各個領域的優秀人才、領軍人物,助推研究院成長發展,為特色小鎮的建設起到“引導”作用。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閻青春表示,研究院應主動與特色小鎮主管部門、相關部門建立緊密聯系,以獲取第一手政策導向信息;進一步擴大研究范圍,將各種類型的特色小鎮納入研究范圍;積極參與到與特色小鎮相關的政策研究制定中,成為特色小鎮建設的先行者,引領整個行業健康發展。(以上內容由《經濟》雜志社特色小鎮研究院院長王國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