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形勢和新挑戰,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機結合,是一條較為切實可行的途徑。就業創業政策是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重要參考因素,挑戰與機遇共存。國家就業創業政策是職業規劃的指導性作用正在突顯出來。
關鍵詞:形策教育;職業規劃;就業創業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同時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大學生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在大學完成學業和布局未來的發展中,職業生涯規劃越來越成為他們重視的重要成長成才方式和途徑。國家就業創業政策是職業規劃的指導性作用正在突顯出來。大學生就業一直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國家也出臺了一些政策促進大學生就業。《“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時期,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多方位拓寬就業領域。政策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影響是長期性,宏觀性的,對政策的正確把握并找到因應的對策,成為其制定和實施職業規劃的全過程的重要的參考因素。
在宏觀方面要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拓展高校畢業生就業領域。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多方位拓寬就業領域。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著力支持科技含量高的智力密集型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以及各類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崗位。要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結合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開發崗位,統籌實施基層服務項目,落實學費代償、資金補貼、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中小微企業就業。健全基層服務保障機制,暢通流動渠道,拓展扎根基層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通道。要增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能力。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健全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強就業市場供需銜接和精準幫扶。加大就業見習力度,做好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在強化勞動者素質提升能力方面。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和技能就業專項行動: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學生在校期間開展創業競賽、技能競賽、創業實訓等“試創業”實踐活動和電子商務培訓活動,并按規定將其納入創業培訓政策支持范圍。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適應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新需要,將就業創業有機融合,建立涵蓋學校內外各階段、求職就業各環節、就業創業全過程的服務體系。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服務項目:統籌實施大學生村官、農村教師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和農技特崗計劃等專門項目,選拔派遣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繼續深入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依托優勢基礎學科建設國家青年英才培訓基地。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分類管理:探索建立國家資歷框架,引導各級各類職業院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建設一批高水平的職業院校和骨干專業,加快培育大批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人才。建立全國高校繼續教育質量報告制度,強化高校繼續教育責任主體意識,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制定實施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激勵政策、有利于校企人員雙向交流的人事管理政策,落實學生實習政策,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和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培訓急需緊缺人才。
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要繼續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特別是要把就業政策和宏觀經濟政策、產業政策、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相結合,在發展經濟的過程當中,要多創造一些就業崗位,特別是一些高質量的就業崗位。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來提高勞動者就業的能力和轉換崗位的能力。結構性的矛盾更加突出,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為了解決這個結構性矛盾,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大規模開展就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提高崗位匹配的能力。職業規劃對政策因素的考慮,也應該是前瞻性的和前提性的。在職業規劃的前期主要工作中,除了自身興趣愛好等個人因素的認知判斷外,最應當納入規劃的準備工作。在職業規劃的中期和實施后期,對就業創業政策的納入也是可以的,職業規劃的實施過程本身就是動態的和不斷完善的,可以進行全局性和局部性的調整。國家政策也應當對形勢的變化相應做出變化,為更好地實現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作出政府最大的努力和擔當。大學生、特別是農村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突出,很多人往往是一畢業就失業。雖然國家現在也在大力倡導“全民創業”,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由于他們普遍缺乏資金、缺乏社會經驗、亦缺乏必要的指導,真正創業成功的亦是鳳毛麟角,尚不能真正緩解年輕人的就業問題。造成農村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村和縣級城市的就業機會少,迫使大量農村大學生拼命往大城市擠,結果不僅競爭愈加激烈,收入亦很低,城市生活成本又那么高,農村大學生真正要在城市扎根亦非常困難。為此,建議要結合經濟結構調整與城鎮化建設等工作進行統籌考慮。一方面要加快東部地區傳統制造業向中西部地區、向中小城市和縣級城市發展,而制造業發展了亦會帶動當地第三產業的繁榮,這樣既可以帶動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又可以增加當地就業機會,便于農村大學生在本地就業。另一方面國家亦要大力發展農村地區和縣級城市的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事業,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同時亦可以增加農村大學生的就業機會。最后,為鼓勵、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和小城鎮就業,國家亦應當制定相應的政策保障和提高他們的收入,鼓勵他們回家鄉就業。最終實現就業創業政策與就業創業的實際情況更加良性和及時的互動。同時相關就業創業政策的促進,也使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實施,成長成才的也會更加順暢和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
[2]靳玉梅. 美國職業生涯教育及啟示[D].曲阜師范大學,2011.
[3]屈善孝,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切入點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2010,7.
[4]王保林,劉文濤. 論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發展和完善[J]. 科教文匯,2012,(01).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0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