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國
摘 要 在十九大報道中,廣西日報傳媒集團作為省級媒體的代表以“廣西云”為依托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融媒體報道,“中央廚房”和“演播廳”實時聯動,在報道平臺、報道內容、報道特點、報道效果四個方面實現了新突破,也呈現了重大會議報道中的融媒體創新。
關鍵詞 “廣西云”;十九大;融媒體創新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24-0039-03
廣西日報客戶端、廣西新聞網之所以分別被評為“最具創新力地方客戶端”和“最具傳播力媒體”,離不開二者作為省級主流媒體對十九大這樣重大會議進行融媒體報道創新的嘗試。而“廣西云”融媒體報道的內容發布是二者獲得殊榮的助力,可以說,正是“廣西云”融媒體報道在十九大報道中對報道平臺、報道內容、報道特點上的創新成就了極具影響力的報道效果。
1 報道平臺
平臺的創新建設對傳統媒體實現深度融合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廣西云”融媒體生態系統在報道平臺上有以下四方面的創新。
1.1 “廣西云”中央廚房啟動試運行
廣西日報傳媒集團按照自治區黨委的統一部署和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的指導,啟動了“廣西云”融媒體生態系統的項目建設,其包括“廣西云”全媒體指揮監測中心(以下簡稱“中央廚房”)和“廣西云”融媒演播廳(以下簡稱“演播廳”)兩大重點項目。中央廚房是“廣西云”運行指揮的中樞系統,能為媒體新聞內容生產、采編發流程提供數據搜集、整理、挖掘、分析及應用等支撐,具備網絡熱點監控、采編指揮調度、傳播效果反饋、用戶畫像分析、新聞版權追蹤等重要功能。啟用了近300平方米的“廣西云”融媒演播廳,其綜合功能達到了省級電視臺的播出標準,能夠實現實景、數字虛擬互動節目的錄制。這兩大項目的投入使用,對廣西日報傳媒集團融媒體優質新聞內容生產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正是“廣西云”中央廚房啟動試運行,給十九大報道采用融媒體報道帶來了可能。中央廚房及演播廳的試運行,為十九大的報道和傳播插上了兩個翅膀,在媒體形態、傳播形態、產品形態、技術形態、管理形態、人才形態等各個方面的融合取得關鍵性突破,使媒體深度融合邁上了新臺階,為提升十九大新聞報道的傳播質量和傳播效果打下了良好基礎。
1.2 打造前后方兩個直播間
十九大廣西云融媒體報道由前方“十九大廣西云·北京直播間”和后方“十九大廣西云·廣西直播間”構成,地點分別在北京和南寧,并從兩個直播間分別輻射出兩大塊的內容產品制作,一是北京直播間邀請出席十九大的黨代表進行現場訪談,以及代表與所在市區的媒體記者連線現場采訪,二是廣西南寧大本營直播間與廣西14個市區基層連線采訪。前、后直播間的產品制作重點都是代表聲音、專家學者對十九大報告內容的解讀,還有基層百姓對十九大的期盼。十九大廣西云北京直播間近90平方米,是廣西日報傳媒集團歷年來在北京設立的面積最大的直播間,其特點是虛擬與實景相結合。實景區為代表訪談區,錄制微訪談節目;虛擬區為綠幕區域,將進行前后方連線,實現南寧與北京的連線直播。
1.3 多路視頻流的推送直播
十九大廣西云·北京直播間充分利用合作平臺“趣看”視頻流中的導播臺對微訪談、連線視頻進行實時切換,按照十九大的會議議程及訪談、采訪連線的具體情況進行實時切換,并最終在廣西日報客戶端、廣西新聞網十九大專題視頻直播中實時呈現。“廣西云”中央廚房軟件、硬件系統同時并軌上線運行是廣西日報傳媒集團改革創新、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重大舉措和重要突破。
1.4 五類產品矩陣全面覆蓋
“廣西云”融媒體生態系統依托“PC網站+手機網站+手機客戶端+微博+微信”五類產品矩陣,通過平臺創新整合資源,壯大宣傳思想文化的主流輿論陣地。十九大報道中,廣西日報集團旗下的8報3網3刊以及微博、微信、客戶端的宣傳報道工作全面展開,有精心制作讀報視頻,有連線采訪14個市區的干部群眾對十九大的熱烈反響,每天邀請專家到演播廳深入解讀十九大報告及大會精神。通過五類產品矩陣全面覆蓋形成合力,傳遞主流聲音。通過運營創新推動媒體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促進廣西各層級的媒體融合轉型。
2 報道內容
內容永遠是媒體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一個媒體報道內容的形式和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受眾對該媒體的定位高低。“廣西云”融媒體生態系統建設對報道內容的創新提升了其自身的影響力。
2.1 內容的編排:橫向與縱向集約編排
從十九大開幕前到十九大閉幕后,北京和南寧兩個直播間不斷連線錄制節目,同時體現出內容編排的特點,即橫向連續日期的節目編排,每個日期播出的具體內容,及材料準備和視頻庫材料的選取。每日優勢節目的縱向集約編排,如每日的主題不同,圍繞主題,形成當日的優勢節目。網民往往是懶的,往往傾向于以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的信息回報。十九大的內容較為宏觀,基層代表的解讀會將宏觀的報道解讀成具體可見的事實,可以說基層代表是十九大報告的地方闡釋者。橫向與縱向集約編排既體現了十九大報告的宏觀性,也體現出省級媒體對十九大報告的不同解讀。十九大召開期間,“廣西云”中央廚房統率指揮下,前后方兩個直播間全媒體、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式地聚焦大會盛況,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用最優質的融媒體新聞產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廣西聲音。
2.2 以“視頻直播”為媒介弘揚主旋律
視頻是利用新媒體便捷性和交互式特點所形成的傳播方式或途徑。直播是新聞傳播的多元化平臺中視聽效果最為直接的形式。融媒體的內容生產、傳播信息、運營維護,既少不了類似于中央廚房的宏觀架構,也離不開對本土特點的把握。融媒體在省級媒體的運用,本質是實現黨的主流意識形態與新媒體融合傳播的結合。直播間努力捕捉十九大新聞熱點,結合廣西輿論新導向,瞄準現實維度,發揮主流媒體權威性,以此達到傳播正能量,很好地凸顯各基層代表對十九大報告的解讀。這實質上是對正能量所涉及的目標、知識信仰的共通解釋,與現在大力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聯系起來。以基層代表為觀察對象和傳播主體,以訪談的形式去報道先進典型,把十九大所呈現的新觀點作為觀察廣西的重要視角,潛移默化地強化廣西人民對十九大的認知和認同。作為主流媒體的主流意識形態宣傳,直播間運用視頻流的形式賦予主流意識形態更多的感染力,對十九大的認同感和意義進行通俗化、形象化的闡釋,起到了省級主流媒體堅守輿論引導陣地的作用。endprint
2.3 融合報道的精品展現
據不完全統計,從10月17日至24日上午10時,《廣西日報》刊發十九大相關稿件747篇,其中圖片470幅;旗下《南國早報》《當代生活報》《南國今報》共發稿222篇;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客戶端等集團旗下所有新媒體平臺發稿1 605篇,點擊量達1 948多萬次。“在十九大期間,H5產品可視化新聞的全媒體全景式呈現,幾乎成為每一場新聞競賽的標配”①,在“廣西云”中央廚房的整體布局下,廣西日報傳媒集團整合了策劃、采編、技術團隊,短時間內制作了一系列內容豐富、設計精美的爆款H5作品,傳播效果驚艷。如H5作品《紅色電子書|足印,向著偉大夢想延伸》為獻禮十九大而推出,集納全國部分省級黨報關于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當地的萬字雄文,并把數十篇萬字雄文制作成一本仿造紙質書的精美電子書。還有《我為廣西基層代表好聲音點贊》,以海報風格的照片欄的形式,展示廣西各基層代表的風采。10月24日晚發布后,截至25日上午,該作品就有646 752位網友轉發點贊,成為傳播廣西基層代表聲音的高效平臺。另外,《廣西日報》以四連版特刊的形式,重磅推出萬字雄文《東風灑雨露 澤潤八桂春——習近平總書記六次“廣西行”》,隨后廣西日報新媒體部根據稿件素材,制作成H5產品。該作品及相關專題在集團各新媒體平臺推送,截至10月25日總閱讀量接近百萬,國內30多家媒體轉發。十九大廣西云·北京直播中心,邀請奮戰在一線的基層代表進行連線直播訪談,并以網絡海報的照片欄形式展示廣西各基層代表的風采,下設音頻播放按鈕,受眾點擊即可聽到基層代表訪談的錄音音頻。
3 報道特色
此次十九大報道不同于以往傳統的報道方式,體現為融媒體創新的技術支持,直播步驟有序,以及中央與地方新聞網站的聯動等報道特色。
3.1 融媒體創新的技術支持
“廣西云”融媒體報道,以十九大為契機體現了利用新技術展示新產品的初衷,利用大數據制作大量的可視化新聞,將新技術的力量與可能性,在報道當中釋放,如建立了虛擬演播區來輔助訪談區的訪談工作。特別是一些新媒體智能采編播設備,如在現場訪談及前后方連線互動時使用了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識別機器人。十九大廣西云·北京直播間將其采訪到的新鮮資訊,第一時間傳回后方進行編輯包裝。在十九大廣西云·廣西直播間虛擬演播室中,主持人與嘉賓只需輕觸按鍵,便可乘著“飛機”抵達設在北京的直播間,該技術使人物與虛擬背景能夠同步變化,從而實現兩者天衣無縫地結合,以獲得完美的合成畫面。同時將虛擬演播室、在線包裝、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概念融合展示,為新聞、氣象、綜藝、訪談、賽事直播等各類形式的節目提供了強大的平臺。如今人工智能語音識別、增強現實等新技術,在新聞行業的使用日益頻繁,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在報道十九大期間全面展示了新技術的運用,直觀地體現了媒體融合的成果和前景,也體現了媒介融合在大型會議報道當中的作用。
3.2 直播步驟有序,材料充分
做直播需要的步驟:首先是確定直播的主題,雖然是十九大的直播,但是相關數據及收集路徑都要提前做準備;然后是分析,按照彼此間的關系對十九大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聯系好特定的代表去解讀十九大的相關內容,并放在更大的背景中,特別是在廣西區域特點的基礎上來解讀其意義;最后是直播的呈現,按照視頻新聞的要求,形成直播流,主持人再根據直播流帶出相應的解讀,起著起承轉合的作用。直播實現了前后方呼應互動、同步實時報道,實現了十九大宣傳報道與傳播的新突破。
3.3 中央與地方新聞網站聯動
中央新聞網站派出精兵強將,發揮“主場”優勢,形成前方后方、網上網下的聯動機制。地方新聞網站將演播室搬到北京,在代表駐地搭建指揮中心,總編帶隊深入第一線靠前指揮,通過與大本營聯動,通過技術創新與內容深度融合,視頻與文字互補,對大會進行全媒體式立體報道。為此,在“廣西云”中央廚房統率指揮下,廣西日報傳媒集團整合了策劃、采編、技術團隊,制定了會前會中會后周密詳盡的報道方案,派出強大的融媒體報道隊伍,建立了北京采訪報道十九大新聞前方報道團隊,后方各個單位、各個流程、各個環節全力以赴,保障各種融媒體報道在集團旗下的媒體順利落地,爭取最快的傳播效率、最廣的傳播覆蓋、最佳的傳播效果。
4 報道效果
融合傳播效果顯著,多場重要直播廣受關注,主流媒體充分發揮輿論主陣地作用。
1)依托中央廚房和演播廳兩個平臺,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在北京設立了廣西云·北京直播間進行前后方連線,與十九大黨代表和基層干部群眾積極互動,并生產大量鮮活、生動、直觀的新聞內容產品,提供給報、網、微、端;實現紙質媒體和新媒體、PC端和移動端一齊上,全媒體發布;采用前后方聯動、融媒體傳播、多聲部合唱,形成濃墨重彩、琳瑯滿目、熱烈昂揚傳播報道十九大的濃厚氛圍,使十九大的盛況和精神,同步到達我們的讀者、受眾和用戶,到達八桂大地千家萬戶。
2)十九大閉幕后,“2017中國全媒體新生態高端論壇暨百家網絡媒體總編輯鹽城行活動”發布了黨的十九大報道的主流媒體傳播力榜單,根據基礎監測數據和以創新力、引導力、策劃力、影響力、傳播力等各方面的數據表現評出廣西云全媒體直播間的內容發布平臺——廣西日報客戶端、廣西新聞網分別被評為“最具創新力地方客戶端”和“最具傳播力媒體”。
3)作為省級主流媒體的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在十九大報道中明確定位,緊扣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心任務以及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主題,并與讀者關注的熱點、難點、疑點聯系起來。以十九大報道為主線,利用視頻媒體的優勢體現不可替代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打造出系列高品質的主流十九大報道,不僅展現了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高端主流媒體的風范,還有把“廣西云”打造成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省級媒體的融媒體品牌規劃。
5 小結
上文以“廣西云”融媒體報道為例展現了初具雛形的新型融媒體生態系統,它集媒體形態相融、傳播形態相融、產品形態相融、人才形態相融、技術形態相融于一體,成為省級媒體十九大報道中的融媒體創新的典范。媒體競爭愈演愈烈,省級媒體的全媒體創新在十九大報道中使用,充分發揮視頻傳播的優勢,積極創新融合傳播的手段,使多個媒體形態之間密切聯系,相得益彰,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十九大報道,實現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
注釋
①來源于公眾號“中國報業”推文《新聞從業者的挑戰與機遇,技術創新為內容添翼》,2017年11月4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