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聚慧
摘 要 “編校工作手冊”的制定既是新媒體編校工作“專業化”的體現,也是保證產品質量、建設品牌形象的具體要求。新媒體“編校工作手冊”包含7個方面的內容:1)編校的內容范圍及基本流程;2)熟練使用Word審閱修訂模式,并掌握紙版審稿、校對符號;3)整合編校工作常用標準及規范;4)必備工具書及參考文獻、資料等;5)探索建立專家儲備機制;6)制定“編校推薦標準”;7)建立質檢制度。
關鍵詞 新媒體;編校;工作手冊;專業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24-0060-02
質量是新媒體產品的生命,產品質量關乎企業的形象和存亡。編校工作是把控產品質量的一道防線,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線編校人員,結合自己這幾年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編校經驗及所遇到的問題,筆者認為,探索制定“編校工作手冊”既是新媒體編校工作“專業化”的體現,也是保證產品質量、建設品牌形象的具體要求。
新媒體“編校工作手冊”主要包含以下7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編校的內容范圍及基本流程。
“編?!卑庉嫼托?。校對也是一種編輯工作,是編輯工作的延續,是對編輯工作的補充和完善,但在思維方式等方面與編輯不同。因此,在規范編輯和校對的工作內容和流程時,要區別對待?!叭龑徣!笔蔷幮9ぷ鞯幕玖鞒蹋诓煌A段有不同的目標和任務。以微信公眾號校對為例,在排版之前,重在排查事實性、知識性、政治性錯誤,字詞、語法、數字、標點等錯誤;在發送預覽時,除了核查之前錯誤是否修改之外,還需要查看圖文是否對應,版面格式如字間距、行間距、字體、字號等是否統一。在編校手冊中,明確編輯校對的基本流程和主要內容,員工根據自己的崗位,不僅能知道整個編校流程,還能知道自己所處的環節和所要承擔的任務和責任。
第二,熟練使用Word審閱修訂模式,并掌握紙版審稿、校對符號。
在新媒體中,產品最終以網絡圖文、視頻、H5等新形式呈現,因此,在紙版上的編校工作,很多都搬到電子文檔上。這要求熟練使用Word的修訂模式,并標注自己的名字。如此,在多人修訂的情況下,能分辨出各自改動的地方,也便于相互學習和責任到人。雖然現在流行Word編校,但掌握紙版編校符號的使用,還是很有必要的。以校對符號為例,包括字符的改動符號,如改正、刪除、增補及改正上下角等,也包括字符方向位置的移動符號,如轉正、對調、接排、另段起、上下左右移等,還包括字符間空距的改動符號,如加大減小空距、空字距等,以及其他符號,如保留、代替、說明等。熟練掌握并正確使用Word審閱修訂模式以及編校符號,是從事編校工作的基礎。
第三,整合編校工作常用標準及規范。
新媒體領域現在普遍缺少編校規范,網絡文章存在各種錯字、語病。作為中央級新聞單位,中國外文局融媒體中心有責任有義務規范用語,提高編輯水平,樹立品牌。新媒體編校標準可根據圖書出版標準執行,例如《標點符號用法》《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等國家標準。標準和規范是編校工作的依據,只有符合標準和規范,才能保證編校質量合格。我們可以把一些重要的、經常用到的標準和規范文件整合出來,集中在一起,方便編校人員使用。
第四,可以把必備工具書及參考文獻、資料等制成表格,并作簡要說明。
總編室至少備有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辭?!贰锻ㄓ靡幏稘h字字典》等工具書。這三本各有特點,在表格中的“使用說明”一欄里,可以注明每本工具書的優勢。比如《現代漢語詞典》是我們的首選,《辭?!穭t是相對最全的,當有爭議時,可以參考《通用規范漢字字典》。同時在小冊子里可以列出常用參考文獻,便于編校人員查找使用,如《作者編輯常用標準及規范》(第三版),這可能是關于標準和規范最詳細最全的;《現代書刊校對技能手冊》對熟悉了解校對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圖書編輯校對使用手冊》(修訂版)則對編校問題作了很細致的解說,并附有不少標準和規范。雖然這些主要用于圖書編校工作,但對新媒體編校工作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因為,對于語言文字、標點符號等方面的要求,我們與傳統媒體沒有區別,甚至要求更嚴,因為新媒體的傳播速度更快、影響更廣。另外在工作手冊里還可以提供一些常用的具有權威性的文件資料,如“新華社新聞報道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2016年7月修訂)、“干支紀年與公元紀年對照表”、《關于正確使用涉臺宣傳用語的意見》(2016年3月修訂)等。除此之外,還可列出相關網站、數據庫等資源。
第五,探索建立專家儲備機制。
除定期請校對、質檢、文字等方面的專家講課之外,還可以在尊重專家意愿的前提下,建立專家檔案。同意公開聯系方式的,可以在小冊子里列一個表格,填寫專家聯系信息。編校人員若有疑問,則可自行咨詢。不同意公開聯系方式的,單位可以有一位同事專門負責聯系這些專家,收集編校人員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統一向專家請教。這樣,就可以在國家標準規范文件、工具書以及參考文獻里都找不到答案的時候,可以向權威專家咨詢,獲得解決辦法,盡可能把編校質量做到極致。
第六,探索制定“編校推薦標準”。
在編校實際工作中,國家標準和規范文件以及常用工具書并不能解決所有的編校問題,而是往往存在模棱兩可、靈活多變的地方。比如關于異形詞的問題,舉個例子來說,“含糊”與“含胡”,一個有米字旁,一個沒有。國家出臺的《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推薦使用有米字旁的“含糊”,這樣我們就有國家標準可憑依。但是還有種情況如“辭藻”與“詞藻”,同樣是異形詞的問題,國家標準里并沒有收錄,但《現代漢語詞典》都有收入,那么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呢?是兩者皆用,還是只能統一用推薦詞形?這種不確定,容易造成編校人員的無所適從。像這種情況,是否可以請教相關專家,以“編校推薦標準”將其規定下來,以防干擾編校工作。以中國外文局融媒體中心為例,我們可以結合微信公眾號、微視頻等編校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如異形詞的處理以及漢字數字與阿拉伯數字的統一等問題,制定出自己的“編校推薦標準”。endprint
第七,探索建立質檢制度。
出版社圖書質量檢查,有自己的一套標準,而新媒體普遍缺少。那么,我們可以在參考《圖書質量管理規定》《圖書編校質量差錯認定細則(修訂版)》的基礎上,探索制定新媒體編校質量檢查的標準。上述這兩個文件很重要,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編校差錯經常出現的地方,每處計幾個差錯,對一本圖書是否合格能做到心中有數。了解規范文件是前提,在實際工作中,還需要具體問題分析,把握好差錯計算中的“靈活多變”。例如,按照《圖書編校質量差錯認定細則》,一個句子有語法問題,要計2個差錯,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時候是按照字詞的問題來處理,即計1個差錯。那么這種“靈活多變”,在相關質檢部門里,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尺度呢?這需要我們與質檢人員及權威專家多溝通,在工作中不斷探索規律,從技術和策略層面避免編校質量問題。根據圖書質檢的經驗,新媒體新聞行業也可以有自己的質檢標準。
上述編校工作手冊的內容,主要以中文產品為例,但中國外文局作為外宣重地,各種語言的編校質量都很重要。因此在中文編校工作手冊的基礎上,憑借外文局得天獨厚的語言優勢,制定英文、俄文等編校工作手冊,也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就是筆者這幾年在編校領域“摸爬滾打”的思考和經驗。雖然現在新媒體發稿任務重、節奏快,但編校質量仍不容忽視,它對品牌建設、外宣形象都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制定一個包含編校規范文件、方法經驗、常見問題、工具書等內容的小冊子,形成一個比較系統的工作指南,不僅可讓編校工作更具“專業性”,且從發展的角度來說,對于培訓新員工、提高編校質量、打造品牌形象,也有不小的幫助。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7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2]夏征農,陳至立.辭海[M].6版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3]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科技發展司.作者編輯常用標準及規范[M].3版.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5.
[4]王寧.通用規范漢字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5]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校對工作委員會編,周奇,杜維東.現代書刊校對技能手冊[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6]黎洪波,利來友.圖書編輯校對使用手冊[M].4版.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