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青青
摘 要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民族出版帶來了發展機遇。文章主要探討“一帶一路”視域下民族出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民族出版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 “一帶一路”;民族出版;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24-0046-02
1 概念界定
“一帶一路”倡議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提出的,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個部分。它們是由古代絲綢之路演變發展而成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是根據亞歐大陸橋而開建的。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普遍化的背景下,發展21世紀的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與亞洲,甚至是非洲、歐洲的經濟與文化的紐帶。“一帶一路”把我國的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圈定成不同的經濟發展圈,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以點帶線,以線帶面,連接歐亞經濟板塊和亞非經濟板塊,擴大交流范圍和交流程度,以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則與各國平等交往、互利共贏。民族出版則是指用少數民族文字和少數民族題材進行加工的出版物,包括少數民族題材的文稿、圖像、樂譜等[1]。
2 “一帶一路”視域下發展民族出版的原因
2.1 民族出版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的必要性
首先,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會為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經濟要發展,文化要先行,沒有文化與文明的相通,一國到另一個國家投資則面臨諸多風險,這些風險有可能是系統性的,這些風險有可能會對國家之間的交流造成致命的缺口。因而需要通過出版了解這些國家的具體的文化與風俗習慣,一方面是大量把“一帶一路”周邊國家的相關社會狀況、經濟狀況以及政治環境等相關書籍引入到國內,大量地介紹這些國家的知識,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數;另一方面,向周邊的國家大量出口有關我國經濟、文化、政治相關的書籍,讓別人來了解中國,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
其次,我國實行的是“走出去,引進來”的對外開放政策,中國要發展,要走出去,必須主動向國外推介自己。各個國家合作的基礎是信任,這份信任是建立在國家利益之下的。但是如果沒有很好地把自己的傳統文化、文明成果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眾介紹,獲得他們的信任,這可能會影響沿線國家與我們的文化交流、經濟交流。
最后,互聯網的全球化帶動了文化的全球化,民族出版必須在全球文化交流方面承擔責任。在當今的21世紀,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民族的語言、文化在相互傳播、相互影響,但是民族之間的了解有一定的欠缺,民族出版就是為了打破這種局面,使各民族的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思想理論、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等交相融合,實現人類文明的共同繁榮與發展。
2.2 民族出版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的可行性
首先,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復蘇乏力,為國家經濟發展走出去提供了可能。如今各國經濟發展疲軟,速度放緩,也進一步加強各國經濟合作的決心,走出去是大勢所趨。而經濟走出去則為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可能。
其次,國家扶持出版業的宏觀政策側面推進了民族出版的發展。我國長期扶持文化業及出版業的發展,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文化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這奠定了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而國家早在1993年就開始扶持出版業的發展,不再對出版企業征收營業稅,只征收增值稅。而后,國家更是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還設立了文化產業專項發展資金、國家出版基金,特別是民族文字出版專項資金。這些政策都為民族出版提供了可行性。
2.3 發展民族出版的可能性
首先,絲路書香工程正式立項給民族出版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在2014年12月5日,“絲路書香工程”作為新聞出版業唯一進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項目,獲得中宣部批準立項,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實施。這對民族出版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好消息。絲路書香工程規劃設計到2020年。
其次,我國和“一帶一路”周邊國家有相同或相似的語言為民族出版的語言交流創造了條件。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同時也是一個多語言和文字的國家。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55個是少數民族,有些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和文字。據調查,使用少數民族語言的少數民族人口超過6 000萬,使用少數民族文字的也有近3 000
萬[2]。而我國的少數民族中使用的語言又和周邊的國家使用的語言有異曲同工之處。如俄語是我國少數民族俄羅斯族的通用語言,而周邊國家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的通用語言也是俄語;而哈沙克斯坦的哈薩克語、烏茲別克斯坦的烏茲別克語、土庫曼斯坦的土庫曼語、土耳其的土耳其語、阿塞拜疆的阿塞拜疆語都是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應用這種語言的在我國有維吾爾、哈薩克、土克曼、撒哈爾、柯爾克孜、裕固(西部裕固)、烏茲別克、塔塔爾等7個突厥語民族大約1 000萬人;其中受中國古代儒家文化的影響,有很多國家的通用語言包括漢語,如馬來西亞通用語言有馬來語、英語和漢語,文萊也有馬來語和漢語,新加坡有4種語言,漢語是其中常用的一種。正因為我們國家和其他國家有相同或相似的語言才更為我們進行交流提供了可能。
第三,“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和我國少數民族有著密切的聯系,也有著相同的文化認同和宗教信仰。儒學文化是我國傳承千年的文化,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時期,影響甚至是改變了周邊國家的文化信仰,特別是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受到我國儒學文化的影響。儒學文化對人類歷史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極大的貢獻[3]。相同的民族和宗教信仰能夠使不同國家之間的相同民族產生民族認同感和親切感,對文化傳播和民族出版更加有利。
3 民族出版的發展路徑endprint
第一,把我國國內的優秀書籍翻譯成各種民族文字。我國的民族多樣,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文化底蘊也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出版不同民族的優秀圖書不僅是向別人傳播自身的思想感悟,也是向別人學習的一種途徑。當然,優秀的書籍不僅僅單指介紹民族風俗之類的書籍,也包括思想政治、科學技術等領域的書籍。
第二,編輯漢語教材推廣圖書。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受以漢語為主的儒家文化的影響,對漢語有一種親切的感情,這時我們就應該多推出漢語教材,向其他國家傳播我們的文字和語言的同時,向他們傳播我們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文化底蘊,在文化交流方面進一步發展壯大,也為“一帶一路”的建設提供基礎。
第三,推出精品圖書,宣揚中華優秀文化。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我們更要出版優質的書刊,以優秀的選題和優質的內容來吸引其他國家的人。精品圖書出版是圖書出版工作的核心內容[4]。只有圖書的內容很優秀,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才能更好的進行思想碰撞與文化交流。
第四,培養優秀的民族出版人才。當然,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民族出版單位培養了一批民族出版單位從業人員,可達4 100余人。其中,具有中級和高級職稱的從業人員可達1 500人。然而,為了順應“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也是為了民族出版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我們要把民族出版從業人員培養為能夠進行少數民族圖書編校、翻譯、策劃和管理的高級出版人才,同時也能在新媒體環境下發展民族出版的復合型人才。
4 小結
民族出版是我國出版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做好民族出版工作是加強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重要步驟,而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民族出版工作面臨著更大的機遇。因而,在“一帶一路”視域下我們更要加強民族出版機構的民族出版工作,為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甚至是經濟和政治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金星華.中國民族語文工作[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7.
[2]武翠英.保障讀者文化權益 繁榮民族出版事業[N].光明日報,2014-02-26.
[3]黃濟,郭齊家.中國教育傳統與教育現代化基本問題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18.
[4]張新建.提高精品圖書出版質量的四大策略[J].出版科學,2012,20(6):28-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