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秀娟
【摘要】長期的傳統課堂,教師采用“填鴨式”講得多,學生被動“倉儲”學得少,呈現重負、低效的整體效應,導致學生成為會考的工具,一旦口語交際,就支支吾吾,有口難開。而英語教學的中心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口筆頭運用英語的能力,形成與他人交流的能力。英語新課標倡導參與體驗,倡導多邊互動,要求提高課堂效率。而對話教學正是改變傳統低效和重負,適應新課改要求的主要模式。文章就英語課堂如何開展對話教學進行探究,以期通過對話課堂的構建,實現英語教學的減負和增效之目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 對話教學 減負增效
為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模式,力避“啞巴英語”,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對話教學就是最有效的途徑。對話教學,滿足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參與的意識,提高學生主動探究、自主交流,彰顯師生平等。
對話教學,即對話為原則的教學,對話教學追求人性化和創造性。英語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因學生動而增效。
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開展對話教學,為英語課堂減負、增效。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建立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給學生參與的自信
英語課堂上讓學生自主交流、給他們說英語、表達的機會,是對話課堂的前提和關鍵。而這個機會的給予,主要在于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確立。
傳統課堂上,學生靜坐且默不作聲,教師高高在上主宰課堂,教師一人說、學生默默聽和記,師生缺乏互動,生生間沒有交流,師生對話,停留在簡單的“問”和“答”的層面,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話,更缺乏自由、自主的對話氛圍。
新課改的推進,課堂發生了變化,首先師生角色的變化,新時期的形勢下,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自主探究、主動交流,教師從冰冷的講臺上走進學生中間,傾聽學生的聲音,教學內強素質、外塑形象,成為學生的“良師”與“益友”,促其“親其師”、“信其道”。
課堂上,學生的交流中出現了“障礙”,教師及時“排憂解難”;交流時,學生出現畏難情緒,教師的Dont be shy! Be confident! Do believe you!等的激勵性的語言,讓學生放下怯懦的心態,大膽參與;學生在交流中,出現錯誤,也在所難免,此時教師的Never mind,again please. 或者Have a try,be perfect!等,讓學生勇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并在交流中力避錯誤和不足;學生的勇于參與、精彩表現,教師和同學說適時給個掌聲、給個“贊”,學生都會樂不可支,更加自信。
二、用多樣化的方法展開對話活動,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
1.引入性對話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話教學的展開,方法可以多樣化,如引入式對話教學、情境對話等。引入對話教學,也就是指課之初的導入環節的對話教學,指教師在巧妙的導入過程中,與學生交流的對話方式和繪畫技巧。
如8上unit2 Task的教學時,教師改變打開對問卷簡單問和答,然后布置作文My ideal school,讓學生寫作的簡單套路,而融入大量的對話教學,讓寫作課堂因對話而有效和互動。如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針對問卷調查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就學校生活進行提問,讓學生暢所欲言,敢于說出自己的心里想法。如What time does our school start?Do you think it is too early or too late?When do you finish school?等等,學生給出任何回答都視為合理的,教師再繼續提出問題和學生對話Do you like your school life?Why or why not?
在這樣對話的基礎上,讓學生打開課本,完成問卷調查,然后教師再提出問題What subjects/sports/clubs do you like?What time would you like to do sports?讓學生兩人一組,討論自己的選擇,讓他們想出更多的學科、運動和活動……
如此的對話,不僅激發學生自主表達的興趣,鼓勵學生自主討論、自主參與,也為寫作打下基礎,也實現由“說”到“寫”的飛躍。
教師了解到學生思維的閃光之處。根據教學情況的不同選定不同的對話教學方式,使對話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提高英語對話教學的效果。
2.創設情境化對話教學,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情境對話教學,也是開展對話活動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應利用圖片、問題、談話等創設情境而引導學生自主對話,為互動課堂推波助瀾。如A day out的Reading的教學時,教師設計周末外出旅游的計劃的情境,然后教師就這次旅游計劃進行問題設計,如教師設計Where are you going on holiday?Which city are you going on?Why do you want to go there?How do you plan to get there?等問題,讓學生根據所提出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當學生說出想去北京世界公園時,教師進一步設計新的問題:Who has been to the World Park?Who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it?如此的情境會話,直接把學生帶進了世界公園,帶進要閱讀的文本中,促使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產生期待。
三、用多樣化方式展開對話教學,給學生動起來的平臺
對話活動的開展方式,應注重多樣化,如角色表演,相互問答、討論和辯論等。
1.開展表演性對話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表演是對話的主要形式。因此,開展表演性對話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巧妙設計表演性的對話,以突出表演對話教學的作用。endprint
教材中的Comic strip、Welcome to the unit中的PartB、以及綜合技能的Speak up等,都是現成的可以開展角色表演的活動,通過角色表演,激發興趣,提高參與度,也激活課堂氛圍。但是,筆者認為,最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對話教學,莫過于教師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和有序開展,這樣的活動,不僅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更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如閱讀了What a brave youngman后,讓學生對張華奮不顧身救孫太太的事跡而進行“小記者”采訪活動,活動前,先設計要提問的問題,如Were you afraind of the fire?How do you think right then?等,這樣的活動,拓寬了閱讀教學,提升了學生能力,更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2.開展討論性的對話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英語的特點是生活化,生活中不同的人群對人或者事的看法不同。學生也是有思想、有見地的人,為此,結合社會熱點問題,或者針對教材中的容易有爭議的地方而設計討論、辯論活動,既發展語言表達能力,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教學Teenage problems時,讓學生對Millie的父母對Millie的態度問題、教育方式做正反兩個方面的辯論,談談父母的做法是否存在偏頗;閱讀What a brave youngman后,通過評論張華英勇救人的事跡之后,引入網絡上有爭議的熱門話題——32歲的碩士研究生為了救一位86歲的老大爺而不幸身亡的事跡,這個事跡曝光后,人們的回應連個聲音——研究生傳遞的是正能量;因救86歲的老頭死個研究生,不值!讓學生圍繞這個話題,將學生分成兩大組,分別就研究生就86歲老人而死亡的“值”與“不值”的兩個對立面而展開辯論。這個辯論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學生的思辨力,也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尤其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提高道德素養和道德品質。
此外,互問互答是最常見最普遍的對話活動。如課間的自主交流、課堂的生生互動,都以問和答為基礎。如上文提到的My idealschool的寫作的準備階段,讓學生運用教材中的問卷調查或者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而補充更多的問題而開展pair work活動,活動的開展,拓寬了寫作教學的長度和寬度,提高了寫作教學的效益。
新課改倡導改變傳統模式,構建師生平等的對話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想說、會說,讓他們不再沉默不語,不再唯唯是諾,而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中,教師應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采用多樣化的方法、以多樣化的方式而開展對話活動,提高對話效果,為課堂增趣加味,為課堂減負提效。
參考文獻:
[1]鄭艷.初中英語對話教學中顯性語用的教學研究[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1(02).
[2]孫秀梅.初中英語對話教學低效現象的成因分析與糾正[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4(06).
[3]錢小花.“讓生活充斥課堂,讓英語不再抽象”-生活案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對話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下旬),2016 (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