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華
【摘要】閱讀能力是一種極具價值的基本技能,同時對閱讀能力的考查也往往是考試中的重點。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課文教學。那么如何處理課文閱讀教學就成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點所在,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有效地進行課文閱讀教學,就能幫助教師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英語閱讀 課文教學 閱教學讀
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論是在課堂中還是在課外,閱讀教學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課文教學。那么如何有效進行課文閱讀教學就成了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點之所在,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有人說,閱讀能力是一種極具價值的基本技能,同時對閱讀能力的考查也往往是考試中的重點。以近幾年的中考英語試題為例,閱讀理解在試題中所占的比重較大,而聽力、單項選擇、完形填空、書面表達等題的答題效果也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閱讀能力。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有效地進行課文閱讀教學,能幫助教師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課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現階段初中英語課文閱讀教學中的確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現狀分析
1.教師的活動多學生的活動少。這主要表現在:教師逐段逐句的分析,死摳每個句子,甚至翻譯每句話,而文章的篇章結構提及不多,由于教師對學生理解能力的不放心導致了教師獨占課堂。正是由于學生在課堂的活動量少,影響了學生的思考以及對文章的把握,同時也嚴重背離了 “以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新課程理念。
2.方法單一,抹殺興趣。閱讀教學的課堂,不能加入視聽等其它教學手段,從來都是教師講,學生認真聽,學生參與少,成為課文閱讀教學的唯一模式,根本不能體現“以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新課程理念。學生因方法單一而影響了學習的興趣。
3.機械背誦,食而不化。有些教師在課文閱讀教學中重視背誦,這無可厚非,但這是課文教學的最后一環。老師在不給予方法指導的情況下,就放心的交給學生這一艱巨任務。但學生的背誦大多屬于機械化,沒有消化,因而達不到活用的目的。由于沒有把課文上升到篇章結構和邏輯藝術上去處理,學生在背誦中沒有完全調動思維和想象,因而背誦時頗感困難,以背書為苦,即便是會背誦也不能活用。
二、英語課文閱讀教學策略
首先,課文閱讀教學的課堂要突出有效。“閱讀”是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英語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平時的課文閱讀其實就是一種有效的資源,在教學時是否達到有效,是否有效地利用課本這一有效資源,是一線教師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因此我們要有針對、有目標地開展教學,遵循“怎樣用”就“怎樣練”的原則,從而摒棄教師以講解為主獨占課堂的現象。而教師一味的講解語言知識很可能就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在課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中要力求突破自己一貫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倡有效課堂。
其次,閱讀材料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重要的是信息的載體,二者都要處理好。把閱讀當作知識的載體是沒有錯,但是閱讀材料更是信息的載體;程曉堂說:“我反對的是只把課文當作知識的載體,在課文教學過程中,只做知識的處理,而不兼顧技能訓練的做法。”在課文閱讀教學的兩個載體中,信息的載體和知識的載體同等重要,二者都不能偏廢。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這兩個載體:首先是信息的載體,要獲取信息;其次才是知識的載體。也就是把它當作信息的載體處理之后,再處理語言知識問題,這就包括了詞匯、語法、句型等;然后,再利用課文中的信息進行交流活動。這時候,學了詞匯、學了語法、又有了語言支持,再加上學生自己的思想,就能進行交流了,這是閱讀的第三層次。
再次,在課堂進行有效的分層教學模式。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接受能力及特點,從而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分層教學方案,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獨立學習,主動觀察學生的學習反應情況,并通過感知、體驗、實踐與合作等形式,幫助學生完成英語閱讀既定目標。另外,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做到因材施教,進行分組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聽、說、讀、寫方面的基本情況,以便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最后,分層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進行分層備課。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體需要,教師必須從基礎部分、能力提升部分、競賽部分等方面進行備課,并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情況決定是否延伸、拓展教學內容。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在課堂提問、課堂交流、課堂作業設計環節充分運用分層教學模式,全面地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潛能,從而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應有的成就感,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
為此,我們要搞好課文閱讀教學,就必須清楚:課文閱讀教學的最終落腳點應該是如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進而將文章中的觀點,課文中的信息復用到自己的交流活動或是文章中來。這就達到了我們課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換言之,課文閱讀教學的第一關是理解,第二關是復用,我們的課文閱讀教學的課堂行為要為這兩點服務。總之,閱讀教學最根本的就是發展學生讀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只有理解了,才能發展成為學生自己的語言素材,最終才能提高他們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常華鋒.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
[2]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