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作為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的組成部分,對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阿拉善盟圖書館雖在閱讀推廣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蒙古文民族文獻的閱讀推廣工作仍然需要加強和完善。本文以阿拉善盟圖書館為例,就如何加強蒙古文民族文獻的閱讀推廣工作,結合館情實際做以探索研究。
關鍵詞:蒙古文 民族文獻 閱讀推廣 研究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2-00-01
隨著社會發展,蒙古族歷史文化逐漸面臨消失,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圖書館,自然有責任和義務為推廣民族文獻閱讀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以其豐富的蒙古文館藏文獻和信息資源優勢,擔負著倡導和實踐全民閱讀、營造和推廣全民閱讀氛圍的責任。
一、蒙古文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工作的重要意義
“全民閱讀”倡導了三年,終于“大力推動”了,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民閱讀”第四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首次使用了“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并列為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重要性可見一斑。蒙古文民族文獻是記載蒙古族文明歷史發展的珍貴資源,而圖書館是書香社會的家園,是推動全民閱讀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實踐者,如何推廣蒙古文民族文獻,實現蒙古文文獻資源的傳播,意義重大。
蒙古文民族文獻閱讀推廣,能讓館藏蒙古文文獻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蒙古文民族文獻作為記載蒙古族文明歷史發展的珍貴資源,其文獻應當成為閱讀推廣的特色和重點。阿拉善地區位于祖國北部邊疆,是一個主要以蒙古族為主,以漢族占大多數的多民族地區,在歷史的進程中,形成了其本民族本地區特有的文化特點,阿拉善民族地方文獻特色館藏也是盟圖書館一大亮點領域,以收集衛拉特歷史文化為主的民族地方文獻為重點,包括以研究北方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獨具地域特色的文獻館。近年來,對特色文獻進行研究、挖掘和保護方面有著一定的成績。我們將依托豐富的館藏資源,在擴大民族文化影響力中發揮本館得天獨厚的優勢,讓更多的蒙古族群眾走進圖書館、認識圖書、利用圖書館,從而改善少數民族文化生活狀況,提升少數民族生活質量。
二、蒙文讀者的文化需求及閱讀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1.蒙文文獻閱讀現狀堪憂
首先,我們對到館讀者的閱讀狀況如何,進行了一些調查,調查分析顯示,蒙古族讀者占比總體不容樂觀。導致蒙古族讀者占比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阿拉善地區蒙古族人口占比就少。阿拉善地區地廣人稀,三旗兩區常住人口近24.7萬,其中蒙古族只占28.3%;二是,對外宣傳不夠,導致很多蒙古族讀者對圖書館職能不太了解;三是,館藏量還需增加。一直以來阿拉善盟圖書館度非常重視蒙古文民族文獻工作,不斷加大蒙古文圖書的購買力度,但學科文獻收藏比較偏,文學、歷史、醫學類書較多,相對蒙古族法律等學科類書籍館藏量少,無法滿足各類讀者文獻需求量。
其次,對利用蒙文文獻的讀者進行調查分析:經常(每周至少一次)利用圖書館的讀者占30%,這部分讀者是民地文獻部的忠實讀者,喜歡在圖書館看書閱報和參加讀者活動;較少(每月至少一次)利用的讀者占38%;這部分讀者不來圖書館的主要原因是“距圖書館太遠,出行不方便”、“沒時間”,另有“有吸引力的活動太少”“館藏不足”“長期在牧區”等也是其中不容忽視的原因;剩余32%的讀者為寒暑假等眾多節假日通過各種活動利用圖書館。
2.蒙文文獻閱讀推廣存在的問題
社會閱讀推廣需要社會相關方面的協作,蒙文文獻的閱讀推廣也需要館內外各方面力量的參與合作。但從現狀來說,蒙文文獻閱讀推廣基本上是由圖書館來實施,雖然與學校等組織聯合舉辦校園文化活動等,但活動次數少,效果不顯著。由于缺少館內外各方力量的配合協作,圖書館也就難以把閱讀推廣的“一切工作”做得扎實、有效。
其次是蒙文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許多蒙文文獻閱讀推廣舉辦的一系列文化活動持續時間短,間隔周期長,閱讀推廣缺乏連續性。民地文獻部活動大都集中在某個時間段內開展,很多活動項目在活動結束時就停止了,一年中留下很長空白期,二是,過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內容的傾向,活動效果不佳,缺乏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環節[1],現在蒙文文獻閱讀推廣主要還是依賴于圖書館基本服務及舉辦的一系列文化活動來推廣閱讀,這種推廣模式具有局限性,只能倡導廣大蒙古族群眾參與閱讀。
三、深入開展蒙古文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工作
1.深入了解讀者閱讀需求,不斷完善蒙古文民族文獻資源
蒙文文獻閱讀推廣只有目標明確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一步細化推廣對象,規范推廣內容及創新推廣方式。采用媒體等技術,了解不同年齡段讀者個性化閱讀需求,并開展個性化閱讀推廣。周期性的開展“蒙文文獻閱讀問卷調查”活動,了解讀者閱讀需求。
少數民族的文化能夠得以延續和發展,推廣民族文獻閱讀,發揚民族文化,是每一個少數民族地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完善的豐富的文獻資源體系是能夠推廣民族文獻閱讀基礎。我們館館藏蒙文文獻只能初步滿足大眾閱讀蒙古文民族文獻的需求,加強完善蒙文文獻資源入藏力度,讓入館的讀者都能夠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本書。才能讓蒙古文民族文獻充分發揮其價值,奠定蒙古文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工作的基石。
2.培育蒙古文文獻閱讀推廣人
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促進終身閱讀是圖書館的重要工作。而閱讀推廣人以嶄新的社會身份,能為廣大群眾閱讀創造條件,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民族地區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不足,推動了少數民族文獻閱讀步伐,真正實現了閱讀走向民族地區。近年來,隨著圖書館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對少數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日漸重視,自閱讀推廣人培育行動開展以來,我館已有5名同志獲得了閱讀推廣人徽標,其中還有一名同志負責蒙古文文獻閱讀推廣工作,為提升蒙古文文獻閱讀推廣工作專業能力及閱讀推廣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還要不斷壯大閱讀推廣隊伍,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聯合一切優秀的社會閱讀推廣人資源,大力推動蒙古文文獻閱讀推廣人隊伍。endprint
3.發展蒙古族讀者隊伍,發揮蒙古文民族文獻閱讀推廣的職能作用
整合館內各方面的力量聯合開展閱讀推廣,增強閱讀推廣工作專業性和地方特色性,擴大推廣活動的對象和范圍,加快閱讀“示范點”向社區、農村牧區延伸,大力支持牧民自辦書屋,改造和利用現有場地,并作為流動圖書服務點,根據牧民讀者需求定期不定期進行更換圖書,把館藏圖書借閱服務延伸到牧民群眾身邊。做好文化導向,抓好基層服務,尤其以文化固邊讓邊疆牧民安定生活,鼓勵引導好牧民群眾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以新型牧民典范帶動周邊牧民群眾多讀書、讀好書。
4.創建蒙古文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品牌
一直以來我館蒙文圖書借閱流通情況不容樂觀,雖然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長期以來形成了“坐等讀者上門”的習慣。隨著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開展,以及公民閱讀意識的覺醒,近年來,我館為民族文獻閱讀推廣,開展了很多特色活動,形式各樣、內容豐富、內涵深刻,引導讀者的閱讀傾向,豐富讀者的文化生活,開拓讀者的閱讀視野。通過開展全民閱讀日、進校園、讀者之星評選、專題講座、書法展覽、電影展播、元宵猜燈謎補諺語,蒙古族歷史文化知識競賽等特色服務開吸引讀者。我館創辦了“書香阿拉善——托起民族未來”蒙古文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品牌,為蒙古族讀者提供新型模式的閱讀服務,不斷擴大收益面,讓更多的蒙古族讀者參與閱讀。
5.打造“互聯網+新媒體”推廣機制
閱讀推廣的讀物不僅指紙質資源,還包括數字資源。隨著“互聯網+”的崛起,“互聯網+新媒體”為圖書館帶來了嶄新契機,為我館開展蒙古文文獻閱讀推廣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路和更加多元的模式[2]。尤其是微信、QQ等社交媒體的普及,圖書館已逐漸打破地域的限制,基本上都采取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活動。微信的普及,使我館更加重視互聯網新媒介的影響作用,提高了通過互聯網服務讀者的意識,在以后的工作中,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好互聯網這一與群眾息息相關的途徑,多角度多渠道提升圖書館服務職能。目前我館積極響應“互聯網+”行動,利用微信平臺上線資源數據庫,開展“掃碼看書,百城共度”推薦書單等活動。最大可能地降低閱讀門檻,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體驗,讓更多的蒙古族讀者獲得閱讀資源,實現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開展閱讀推廣活動。
我館蒙古文文獻閱讀推廣工作起步較晚,服務壁壘日益凸顯。為此,我館要努力提高閱讀推廣服務意識,拓展推廣內容,創新服務手段,推進文獻閱讀推廣深度,讓圖書館真正成為蒙古文文獻閱讀推廣的陣地。成為廣大蒙古族讀者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董曉軍.我國Human Library研究進展的文獻分析[J].圖書館界.,2015(4):41-45.
[2]程凡.圖書館家庭閱讀推廣機制創新探索[A].圖書與情報.蘭州:《圖書與情報》編輯部,2017(2):11-16.
作者簡介:薩仁高娃(1986.12-),女,內蒙古阿拉善人,本科,阿拉善盟圖書館,研究方向:蒙古文文獻閱讀推廣。endprint